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詩人的集體炒作,將一件兵器變成了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唐朝詩人的集體炒作,將一件兵器變成了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春秋時期,周王室的權威大大下降,而諸侯開始興起、爭霸。本來,這些諸侯國的焦點是在中原地區,那裡是古代經濟和政治的中心。然而隨著秦、楚兩個超級大國的崛起,局面更為複雜。不過,在春秋中後期,地處東南的吳、越兩個小國更如同黑馬一樣,搶走了最為光彩的戲份。

尤其是吳國,在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任命孫武、伍子胥為將,一度攻破郢都,差點滅亡了楚國,又在艾陵之戰中擊敗了齊國,並與晉國在黃池會盟。此時的吳國,豪取東南十幾個小國,儼然一副春秋霸主的姿態。

吳國為什麼這麼彪悍,歷史上有很多種解釋。除了民風強悍、將領才華橫溢以外,吳國在兵器上的優勢也很重要。吳王闔閭、夫差本人就是兵器大師,酷愛武器,而吳越之地擁有歐冶子等人為代表的鑄劍高手,因此,吳國的軍隊「皆文犀長盾,扁諸之劍,方陣而行」 。

吳國的扁諸之劍,在後來被稱為楚式劍,其實都是仿造吳越劍的形式改造的。另外,吳國軍隊還配備有吳國刀,這是一種曲刀,刀刃呈曲線形,非常適合在南方地形狹窄、植被茂盛的條件下開展白刃戰。

這種曲刀,在歷史上的名氣本來不大,沒想到大約是在唐朝的時候,卻突然火爆起來,曲刀被稱為「吳鉤」,成為了文人墨客詠嘆下的神兵利器,更成為了男兒剛毅頑強的符號和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最著名的是天才詩人李賀在《南園十三首?其五》中的千古名句: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如果嫌棄李賀還不夠分量,那麼光芒萬丈的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也有同樣精彩絕倫的詩句。李白在《俠客行》中第一句就是: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這一把寒光凜凜的吳鉤,在大鬍子的刺客手中,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似乎要將天下的不平統統打破。

杜甫也不遑多讓,他的詩以厚重為主,卻不乏浪漫氣息,在《後出塞五首?其一》中他先是指出「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隨後又自敘應募動機及辭家盛況,最後,從軍士兵滿懷豪情,自信地投入沙場,卻以「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結尾。

在崇尚詩歌,更崇尚武功的唐朝,詩人們競相讚頌這件武器。盧殷會告訴世人:「楚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年事已多筋力在,試將弓箭到并州。」 李益則會「腰懸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就連田園詩人王維也很羨慕地說:麒麟錦帶佩吳鉤,颯踏青驪躍紫騮。至於說本來就是邊塞詩人的王昌齡更不願意放棄這個題材,他在《九江口作》中將吳鉤與忠君報國直接聯繫起來: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唐朝是詩歌文化的巔峰,之所以對吳鉤這麼情有獨鍾,必然會影響到後世,讓「吳鉤」這件古代並沒有真正命名的武器,越來越火。比如辛棄疾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一詞中寫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在宋朝被滅時,文天祥還以此激勵後人復國:今吾抱何恨,恨無匡複姿。含笑看吳鉤,回首蛟龍池。

直到清朝的時候,吳鉤依然是文人墨客競相傳唱的對象。李鴻章年輕的時候,入京參加考試,也寫下了《入都》十首以抒發自己立志報國建功的胸懷,其中一首是: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 八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哪有閑情逐野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吳鉤,就這樣在唐代詩人的集體炒作下,莫名其妙火了,也莫名其妙成為了文人渴望沙場建功立業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同為才人,她卻比武則天得寵多了,唐太宗駕崩,她絕食而亡
上司將他關在牢籠不給食物,他撕開棉衣,狂吃棉絮充饑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