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伊朗試射中程彈道導彈,美國緣何「大動肝火」?

伊朗試射中程彈道導彈,美國緣何「大動肝火」?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近日,伊朗試射了一枚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其射程覆蓋範圍可及部分歐洲地區。作為對這一事件的回應,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華盛頓將派航母戰鬥群到海灣震懾伊朗。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伊朗近日試射中程彈道導彈,違反聯合國決議。

美國海軍「斯坦尼斯」號航母

「近期,因為美國高調叫囂要退出《中導條約》,引起世界對中程彈道導彈的關注。伊朗新近試射的『霍拉姆沙赫爾』中程彈道導彈是一枚多彈頭導彈,這無疑使伊朗的導彈技術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但這觸碰了美國在相關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利益。」軍事科普作家陳光文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伊朗試射導彈

中程彈道導彈鞏固伊朗地區大國地位

《中導條約》規定,射程在1000-5500千米的稱為中程導彈,而射程在500-1000千米的稱為中短程導彈。而按照一般的定義,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範圍1000-3000千米。

記者了解到,中程彈道導彈射程適中,精確度較高,因此不僅能用於傳統的中小當量的核打擊,也能滿足較大威力的常規打擊需要。同時,中程彈道導彈尺寸重量適中,因此既可以公路機動,也可以隱蔽部署並隨時機動,生存能力強。

1987年,美國和前蘇聯在簽訂《中導條約》後,理論上兩國已沒有了這類導彈。但在其他國家,中程彈道導彈發展卻很快,這使很多地區強國紛紛成為導彈強國。

陳光文介紹,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之後,伊朗研發出「流星」-3中程彈道導彈,並於2002年5月正式投產。這型導彈有效載荷為1200千克,最大射程為1350-1500千米。

該導彈採用慣性導航,圓概率誤差約為190米,有能力對以色列和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發動打擊。之後,伊朗還改進出流星-3A和流星-3B,打擊精度和射程又進一步提高。而射程達到2500千米的流星-4正在開發中。此外,伊朗還研製了「泥石」系列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

「不過,伊朗開發的上述中程彈道導彈均為單一彈頭,而新近試射的『霍拉姆沙赫爾』則是一枚多彈頭彈道導彈。從電視畫面看,這型導彈採用了固體燃料推進,也沒有慣常的彈翼結構,應該是使用了火箭推力矢量裝置。伊朗媒體還形容其打擊精度『以米計算』。據稱『霍拉姆沙赫爾』導彈彈頭重量為1800千克,射程可達2000千米。」他表示。

記者注意到,此次試射活動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副司令海珊·薩拉米准將表示,伊朗彈道導彈剝奪了美國航母在中東地區開展行動的所有優勢。

但對此,陳光文表示懷疑,他認為,「利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移動目標技術要求很高,目前能掌握的國家屈指可數。伊朗宣布的擁有反艦彈道導彈,從新聞來看只是使用了短程彈道導彈,而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大都在300千米左右,彈道最高點只有數十千米,因此很容易被美軍現有的『基線』9型『宙斯盾』系統所發現並攔截,所以技術水準相對來說並不高。雖然現在伊朗已經試射了中程彈道導彈,但現在也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美國或刻意放大了伊朗導彈的威脅

陳光文指出,「一個國家在擁有了中程彈道導彈後,就幾乎擁有了對周邊國家的軍事優勢,因此在地區博弈中,就會時不時拿出來威懾一番,並通過試射導彈來表明自己的態度。縱觀世界局勢,幾乎可以發現,不管是超級大國還是地區大國,均會使用導彈試射來影響世界或地區局勢,伊朗也不例外。美軍派出了『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前往威懾,顯見這觸動了美國敏感的利益。」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伊朗在擁有中程彈道導彈之後,美國在阿富汗、阿聯酋和卡達的軍事基地以及在海灣水域部署的航空母艦均處於伊朗導彈的射程內。

「這對在這一地區飛揚跋扈慣了的美國,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當然,伊朗的導彈還能直接封鎖世界石油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一旦這裡被伊朗導彈關閉,那麼美國試圖維持的現有石油價格必然被大幅抬升,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陳光文說。

伊朗試射中程彈道導彈之後,法國和英國先後呼應美國政府,對伊朗進行了警告。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這種導彈能夠攜帶多枚彈頭,「射程足以打擊歐洲部分地區和中東任何地方」。

美國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萊恩·胡克在華盛頓特區展示了伊朗短程彈道導彈的碎片。

對此,陳光文表示,「美國宣稱的伊朗中程彈道導彈對歐洲的威脅,似乎有些牽強。按目前透露的導彈參數來看,伊朗的中程彈道導彈根本就打不到法德所在的西歐,至多也就是達到東南歐。但是,美國的戰略目的是要拔除伊朗這個『地區毒瘤』,當然也要藉機清除伊朗的導彈以及核發展能力,並最終控制中東這個世界油庫。所以,美國這次以伊朗試射多彈頭導彈為借口,意欲重樹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威望。」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岳靚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八
中國汽車產業降速,產業格局加快重塑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