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追擊杜聿明集團,華野為何要「網開三面」?

追擊杜聿明集團,華野為何要「網開三面」?

對於淮海戰役,國民黨的回憶錄和軍事分析文章出現最多的是「人海戰術」,一是「用老百姓在前線當擋箭牌」;二是「全用軍隊作人海戰」,第一類理由當然是出自國民黨編造,第二類理由倒是靠點譜,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多用優勢兵力作戰。

但是在追擊杜聿明集團撤退過程中,解放軍還真沒有用人海戰術,原因很簡單,沒有那麼多兵力。

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擔負圍殲黃百韜兵團,同時阻援邱清泉和李彌兵團,傷亡很大。

當時的劉伯承、鄧小平和陳毅的說法是「刀鋒似已略形頓挫」,急需休整。

所以,在追擊杜聿明集團時,粟裕的戰役是「網開三面」。

何為「網開三面」?因為徐州之敵要突圍,粟裕任務突圍路線有三種可能:

第一是沿隴海路向東,經連雲港海運南逃,但要迅速解決裝載3個兵團的船隻和碼頭是有困難的。

第二是直奔東南走兩淮,經蘇中轉向京滬,但這一路河川遍布,基本上都是水網,不便於大部隊、重裝備行動。

第三是沿津浦路西側經過山區南下,這一帶地形開闊,道路平坦,距黃維兵團又近,一旦黃維兵團匯合,戰場形勢將發生不利於解放軍的重大變化。

所以,粟裕在指揮華野追擊時,實際上是網開三面,向東、向北、向西都行,但是不能向南。其他方向都可以唱空城計,因為這幾個方向都是廣袤的解放區,雖然沒有主力部隊,但是到處都是地方部隊和民兵,杜聿明集團走不了多遠,遲早要被合圍。

杜聿明是想南下與黃維匯合,既解黃維兵團之圍,又能形成合力。

但是關鍵時刻,還是老蔣幫了解放軍一把,老蔣命令向東南走兩淮路線。

杜聿明回憶:「當時是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想法,但是考慮到南下可能讓部隊遭受重大損失,又不能解黃維之圍,必遭蔣介石遷怒,被軍法處置,只得服從蔣介石命令。」

最終,杜聿明集團被華野合圍在永城東北的陳官莊,青龍集和李石林地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釗說史 的精彩文章:

淮海戰役前, 解放軍遭遇到什麼樣的「瓶頸問題」?
張作霖被炸死在慈禧太后的專列上, 只因沒注意日本人一個舉動

TAG:釗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