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友軍有難必須不動如山:說說抗戰期間為什麼那麼多雜牌當偽軍

友軍有難必須不動如山:說說抗戰期間為什麼那麼多雜牌當偽軍

原標題:友軍有難必須不動如山:說說抗戰期間為什麼那麼多雜牌當偽軍


這是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


有人統計1939到1945年,國民政府偽化投敵的99名高級將領:其中西北軍、東北軍、晉綏軍、川軍和其他派系雜牌軍、地方保安部隊出身的多達78人,占偽化將領總數的78. 7 %。僅東北軍、西北軍將領就達57人,佔到了57. 6%。而尤以西北軍將領為多,達46人,佔46. 5 %。


於是有人痛罵馮玉祥和張學良,說他們教育無方、管教不嚴,才造成如此結果。


而實際上,如果我們縱觀十四年抗戰史,特別是抗戰初期的戰報,不難看出這一論斷太過武斷,不但對早被蔣介石削奪兵權的馮、張不公平,也對曾經浴血奮戰,卻被蔣介石無情淘汰的雜牌軍將士不公平。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板子還是應該打在蔣介石消除異己的私心上。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會」上正式發表抗日宣言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蔣介石曾有個非常燃情的講話:「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從紅軍到各種雜牌軍,不管他們曾和蔣介石集團有如何的積怨,面臨倭寇入侵,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全面抗戰爆發後,各路雜牌軍多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服從中央政府領導,毅然走上抗日前線。


比如41軍122師364旅,一支西北軍改編的川軍部隊,腳踏草鞋,身穿單衣,裝備窳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雜牌中的雜牌,連後娘養的都不如,卻逆著當年他們參與中原大戰的舊路,出潼關,過黃河,到山西戰場,再打到台兒庄,無役不予,不但打出了威名,也讓四川父老和老長官馮玉祥都覺得揚眉吐氣(這篇後面會寫,因為這支部隊的主官是我們河南大學的老學長,還是學法語的)。


可以說,這是全國各部隊積蓄已久的鬥爭精神,被激發出來的代表。只要蔣介石稍有公心,對雜牌軍和他的嫡系中央軍能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大家誰不願意為國死戰呢?而且從蔣政權的長遠利益來看,這是多好的一個統一軍令、融合山頭的機會?



▲川軍死字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令人遺憾的是,蔣介石還是多年不變的老章程:打死敵人除外患,打死自己人除內亂。而且還因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不由你不從。作為雜牌軍重要將領的李宗仁,對此有切膚之痛:「蔣先生自北伐以來,便一心一意要造成清一色黃埔系部隊。他利用內戰、外戰一切機會,來消滅非嫡系部隊。這種作風在對日作戰時,更變本加厲。」


前面寫軍械庫那篇,講過川軍、晉綏軍和中央軍的不同待遇,這裡再說說西北軍的待遇。血戰台兒庄的時候,馮治安的部隊沒有鞋襪,士兵在水裡泡著,老長官馮玉祥看不下去,作為軍委會唯一的副委員長,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打電話給軍政部長何應欽,請緊急調撥鞋襪各四萬雙,何根本不尿他這壺,說:「國家的章程上沒有說發這個東西。」後經馮玉祥據理力爭,何才答應「一樣買一萬雙」,即四個人才分一套鞋襪。

同樣是曾經的馮軍大將,以驍勇善戰著稱,抗戰初期血戰河北,後來降日的孫良誠部,此時也慘不忍睹,以致連蔣介石的親信唐縱都看不下去,在日記里寫到:「孫部給養困難萬分,傷病者無葯醫治,死亡者無棺殮埋,官兵相見大哭。」


對此,我黨我軍作為蔣介石的「老夥計」,被蔣坑多了,三折肱成良醫,看得最清楚:「非嫡系部隊,經常布置在前線,不給必要的補給,迫其逐漸衰耗潰散,最後竟至取消番號;對嫡系部隊,待遇卻完全相反,裝備給養,兵員補充,無不特別從優。」



▲張自忠(左)和馮治安(右),西北軍著名的抗日英雄


李宗仁更有深刻吐槽:「中央既用種種方法去消滅他們,他們也就用種種方法自救圖存。平時在前線,一怕敵人攻擊,二怕被CP吃掉,最怕的還是被友軍的中央軍繳械。在這種情況之下,圖存之不暇,哪裡有心思去抗戰呢?」


自救自存的方法很多,原先我們都知道中央軍如何坑雜牌,其實雜牌也沒少坑中央軍,瞅冷子捅你一刀,這叫一報還一報。你老蔣總坑我,我再老實巴交,也有了小算盤。


1938年的台兒庄之戰中,馮軍底子的31師(師長池峰城)已把鬼子主力,誘至台兒庄西北地區。當時擔任包圍任務的是中央軍湯恩伯部隊,湯軍與鬼子發生遭遇,雙方互相衝殺,爭奪據點,戰鬥非常激烈。戰鬥進行了三四天,鬼子以飛機配合炮兵,向湯部猛烈轟炸,後者傷亡慘重。這時,李宗仁命令孫連仲派黃樵松指揮27師附30師的一個團,從台兒庄右翼繞到敵後,側擊敵軍,援助湯部。


然而關鍵時刻,孫連仲和黃樵松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覺得湯恩伯向來欺人太甚,瞧不起雜牌,對老馮軍的兄弟們下過手,而且屬於多次下狠手,出手陰毒,何況這次共同對敵作戰,又與友軍協調不夠緊密,驕傲自大,動輒搬出中央軍的牌子窩裡橫,完全是包打天下的天子門生范兒,所以這次得教訓下!



▲1938年3月號135期《良友畫報》,李宗仁

別說西北軍舊將對湯恩伯有意見了,即便是五戰區的司令長官李宗仁,也一肚子怨氣。


在整個台兒庄會戰期間,湯恩伯違抗軍令、保存實力,幾乎是家常便飯。開赴魯南後,湯恩伯先是拒不增援滕縣,導致滕縣失守,王銘章犧牲;又按兵不動,致使五戰區「棗峰計劃」夭折;其後再拒不執行南下命令,使台兒庄守軍徒增重大傷亡;到了發起總攻的關鍵節點,卻拖延避戰,直到蔣介石來電督促,才有所改觀。幾十年後,李宗仁還咬牙切齒:「由於湯恩伯的一再拖延和敷衍,台兒庄戰役的進程至少被延誤一周之久。」


於是你有初一,我有十五。等西北軍系統的27師和30師的一個團,接到援助湯軍的命令時,人家也來個關鍵時刻掉鏈子,未能及時增援,結果湯恩伯的部隊被鬼子的猛烈炮火所擊潰。


無獨有偶,這種內耗和互相坑的情況,在浙東戰場同樣存在。


作為浙東戰場的主戰部隊,49軍的三個師都堪稱能征慣戰。105師來自東北軍系統,是九一八事變以後, 由軍委會北平軍分會衛隊旅改編而成,前身是奉軍第3、第4方面軍的警衛部隊和張作霖的衛隊團, 張學良、劉多荃曾在初編時親任正副師長,既參加過西安事變,也是國民黨軍最早投入抗戰的軍隊之一。


另兩個師都是中央系部隊,準確的說是雜牌軍中央化的部隊。



▲淞滬會戰大場戰鬥後一片廢墟中的大場鎮


26師的前身是川軍楊森部隊分化出來的,郭汝棟(郭汝瑰的堂兄)的部隊,參加淞滬抗戰一戰揚名,僅大場戰鬥就打得「僅剩團長二、戰鬥兵百餘名。」該師領導自詡是淞滬戰場「評價最好的十個師之一」,可您千萬別問另外九個師是誰?原文根本沒接這茬兒,此說法後來被到處引用,就傳開了,其實並無原始檔案,可以佐證。


還有個79師,前身有人說是鄂軍,有人說是浙軍,但抗戰爆發,已是陳安寶的基本部隊,先是參與淞滬、武漢會戰,陳寶安犧牲在南昌會戰後,該師在皖南事變中,對我作戰也表現積極。

但把這三個師擰到一起,49軍的團結問題,就捅出來大簍子了。我黨我軍常說「團結就是力量」,抗戰歲月我抗戰軍民也動輒要講「同仇敵愾、共御外辱」,可國民黨軍內部,顯然最缺乏這個基本要素。


49軍軍部是東北軍班底,時任軍長王鐵漢,曾長期在105師任職,自然把後者當作基本部隊。同時49軍成軍之初,即以105師為基幹擴編而成,此外還曾有個109師。淞滬會戰,109師拼光老本,蔣介石李代桃僵,49軍被肢解,只剩下一個105師。然後又擠走劉多荃,換上王鐵漢,把中央化的兩個師硬塞進來,分明是要徹底搞掉你的節奏。後來到了解放戰爭,也的確這麼幹了。



▲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部下


你說東北軍將士會怎麼看蔣介石?怎麼看被蔣介石硬塞進來的這兩個師?


晚年的劉多荃還對此憤憤不平:「老蔣抗日沒勇氣,縮頭縮腦,玩計謀害人,卻是第一流。打仗,他打不過我們;玩計謀,我們干不過他。他小九九太多!」


於是,49軍軍部出於求生本能,可著勁地禍害26師,因為在他們看來:兩個中央化師中,26師編入本軍最早;師長曹天戈是黃埔、陸大雙料畢業生,浙江人(還是鎮海的,跟蔣介石同屬寧波老鄉)、黃馬褂和綠頭巾,一樣不落。而此前的26師主官多是雜牌,折騰幾個回合,副師長曹天戈扶正,這裡面的「含趙量」,你懂的。


所以49軍內部,軍部在師與師之間的對待上,特別在任務分配上是一貫偏頗不公的。簡單說就是特別針對26師,永遠讓你進攻在前,防禦在前,撤退斷後。


其實換位思考,也好理解,反正不管怎麼說,淞滬會戰前後的歷史教訓太深刻了,誰再拼死拼活,為你傷筋動骨,誰就是傻子。我前面替你賣命,你事後不但不為我療傷補瘡,還趁機搞我!三折肱為良醫,你搞我那麼多次,我就是傻子,也明白過味兒了。那就別怪我耍滑頭,不做蝕老本兒的買賣了,誰讓你26師是老蔣的御兒干殿下,准親兒子待遇,人槍損失都有軍政部及時補充,你虧得起,我們可虧不起。


▲1950年1月滇南戰役中,曹天戈(左)被俘


解放後,改造結束,到政協寫文史資料的曹天戈還怨氣衝天:「在二十六師劃入第四十九軍建制後的幾年中,所經歷的大小五次戰役,無一役不是以第二十六師當作馬前卒,首先渡河迎敵保駕的。」


曹天戈認為,最危險的當屬1944年6月的第二次衢州保衛戰,26師差點沒被人家玩死。


當時,金華的鬼子蠢蠢欲動,衢州危如累卵,兩軍相距不足百公里,還沒等打起來,擔任防禦任務的49軍,自己就亂了套。軍部朝令夕改,突然把擔任城防的105師調走,讓26師接替防務,接著又讓105師開回,讓79師接替26師防務。曹天戈正有氣沒處發泄,79師師長段霖茂的電話就打過來了,段和曹都是黃埔四期的,所以段不跟曹見外:「有個難題請你幫個忙,要求你師架設的電話線路不忙拆收,借用一下,行不行?」


曹天戈直接回絕:「電話線不拆,留下來,那我們怎麼辦?從來沒有過類此交接先例!」


段霖茂也怒了:「你既然無法通融,我們也無法如期接防,再看吧?」話不投機半句多,扔下話筒,再不接曹天戈的電話了。



▲1942年的浙贛會戰中,日軍曾攻取過衢州


請示軍部,軍部樂得看兩位天子門生搓火,告訴曹天戈:「你們扯皮,我不管,但防務79師必須接,通信線路26師必須拆。」


就在49軍內部為防務到底誰該接,怎麼接的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鬼子來了!軍部要求26師前線各團就地配置警戒,說白了,我們沒想到鬼子來得這麼快,既然狼來了,那麼你繼續頂缸吧?反正你習慣我甩鍋,你頂缸!

自認是軍部「螟蛉子」的曹天戈,那一刻的心情,絕對是一萬匹馬奔騰咆哮的節奏,四十多年後,他還記得:「經過這一天不應有的捉弄,導致了全師官兵情緒惡劣。」所以,本軍105師的同僚痛斥26師戰鬥力低下,因士氣低落而導致戰鬥失敗,也並非空穴來風,反正一地雞毛。


可耐人尋味的是,雖然日後曹天戈的回憶錄里,給自己的26師爭功,替本部犧牲的78團團長、官校師弟於丕富(十期生)洗地,說本軍向三戰區長官部承遞的戰報中,將衢州陷落的責任,歸罪於26師於丕富團是無理的。然後痛罵東北軍是害人專家,是軟蛋混球,真正守城不利,有巨大責任的是你們105師。



▲鬼子一占衢州時,宣撫班在牆壁上書寫標語:抗戰者盡殺


可衢州保衛戰的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首先,本該參戰的相關部隊,從上到下,消極避戰,明哲保身。26師也別罵軍部和105師、79師。的確,105師只派了少數部隊助戰,主力不知躲到哪裡去了。軍部更出省到了江西,可26師師部也率主力,躲到40公里外的江山。原本奉命擔任守城最高指揮官的副師長李佛態,轉手就把燙山芋給了於丕富。


其次,曹天戈吐槽本軍軍部替105師搶他們26師的功勞,可他自己也照方抓藥,壓根沒提趕上來增援的21軍145師的434、435團。要論主力,顯然145師的這兩個團才是。而被勝績自攬,敗績外推的「回憶」蒙蔽,很多人還在大吹特吹於團如何驍勇,獨守衢州,最終還多少將士跳江,簡直是笑話!


而且大戰在即,國民黨軍不團結的老毛病又犯了。


按理說,26師跟145師都是川軍出身,人家此時來援,更是義薄雲天。可78團團長於丕富為保存實力,把兩個匆匆趕來的川軍團頂在前面,自己躲在後面。直到435團官兵全部戰死,434團傷亡五分之一的時候,於丕富團還沒有與日軍進行過正面交鋒,任由435團團長劉一戰死而不救。


▲真正應該被銘記的衢州保衛戰頭號英雄,應該是川軍團長劉一


你中央系部隊坑隊友這種根深蒂固的毛病,不顧場合,隨時發作,還久治不愈,愈演愈烈,也難怪人家雜牌耍滑頭。


更為荒唐的是衢州保衛戰激戰正酣,關鍵陣地一處丟失,劉一團長陣亡,於丕富不去反攻,也不增兵防守東門陣地,反而要大操大辦過端午節了。衢州城內的主幹道上,差不多五六百米的距離,從孔府到南街,於團座一聲令下,擺下28桌流水席,大家一直喝到半夜12點多,仍意猶未盡。僅坊門街「鼎新」醋坊,就被搬空了八十多壇酒。第二天凌晨日軍攻城時,國軍將士多是醉酒參戰,結果可想而知。


行文至此,我實在無力吐槽了,讀者朋友們,愛咋說咋說吧?!


順便說句,國民黨軍不團結的老毛病,根深蒂固到什麼程度呢?面對我軍,打了幾十年,都被揍到台灣島上去了,他們仍以此心度人,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誰沒有私心?誰不懂得保存實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1953年的東山島之戰,國民黨軍在制定奪島計劃時,還斷定「汕頭的41軍雖然靠的比較近,但屬於中南軍區系統,增援的可能性不大!」四野的部隊怎麼會積極救援三野部隊呢?你看我們,向來不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嗎?


可結果呢?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

閱讀全文,了解詳情,請登錄北朝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北朝 的精彩文章:

誰說後金是用弓箭打敗明軍火器?簡述天啟元年遼陽之戰
不講親情只講階級不是真正的共產黨!說說胡少海烈士與林昭的異同

TAG:看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