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軍進行烈火5洲際導彈服役前試射:表現完美,可惜落伍一個時代

印軍進行烈火5洲際導彈服役前試射:表現完美,可惜落伍一個時代

【環球網軍事報道】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1時30分,印度戰略部隊司令部(SFC)在奧里薩(Odisha)海岸附近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島(Abdul Kalam)綜合試驗場再次成功進行一次能夠攜帶核彈頭的「烈火-5」洲際級地對地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

資料圖:烈火-5彈道導彈試射

據悉,這是近六個月來印度第二次試射「烈火-5」導彈。有印媒稱,這次試射或許是印度戰略部隊列裝該導彈前的最後一次測試。也有認為,這次是正式列裝前的「倒數第二次」飛行試驗。

隨後印度國防部和印度媒體披露這次試射的一些細節:

這實際上是一次用戶(即印度的戰略導彈部隊)發射試驗,由戰略部隊司令部與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的科學家共同完成。而且導彈是從移動發射架的發射筒內發射升空——具有比較完善的儲運發射一體戰鬥能力了。

印媒稱,2012年4月19日和2013年9月15日,烈火-5導彈最早的兩次試射均是無保護的「裸露」狀態。在2015年以後的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試射都是採用與移動發射架集成的發射筒完成。和導彈裸露發射相比,通過發射筒方式更安全可靠,反應時間也更短。

資料圖:烈火-5彈道導彈試射。發射平台已經採用TEL一體車。

據印度消息人士稱,導彈飛行沿途的觀測表明,12月10日的這次烈火-5試射「完美無缺」。在彈載高速計算機的控制下,以及基於激光陀螺的慣導系統、微型慣導系統(MINS)、全數字控制系統和緊湊型電子設備的支持下,導彈準確擊中指定目標點,實現了所有任務目標。

印度媒體還專門提高,烈火-5在地球大氣層中飛行時彈體外部溫度可達4000攝氏度以上,其自主研製的隔熱罩將彈體內部溫度保持在50攝氏度以下。

不論是服役前最後一次測試,還是倒數第二次測試,總體上印度媒體很樂觀的認為,烈火-5洲際導彈將很快進入印度軍隊服役。

印度戰略部隊裝備「烈火-5」之後,後面還須耗費巨資才能建起相應的打擊作戰支撐體系。

相比早期試射時披露的情況,印度「烈火-5」導彈如今的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導彈武器系統集成整合、機動性、彈載設備小型化、控制和導航系統、彈體隔熱材料、末段機動精確打擊等有一系列的提高,但總體上依然是一種傳統(而且落後)的遠程彈道導彈,無法對抗當前已經成熟化的導彈防禦系統。

作為一種三級彈道導彈,烈火-5彈長17米,直徑2米,發射重量50噸,核戰鬥部載荷重1.5噸。印度用射程普遍超過上萬公里的現代洲際導彈的技術標準,卻實現了5000公里級的打擊射程,勉強跨入洲際導彈俱樂部,而這中間的差距是一系列巨大的技術鴻溝。要想形成有效的戰略威懾,烈火導彈以及作戰支撐體系還需要大幅的提升(實際上印度軍隊只是才開始建立這個作戰體系而已)。

未來高超聲速導彈武器的普及化,也將讓傳統的彈道導彈武器系統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

由於不具備分導多彈頭(哪怕是原始的集束式多彈頭投放能力),缺乏先進有效的反導突防手段和能力,不客氣的說,這款讓印度自豪的「烈火-5」遠程彈道導彈在導彈防禦系統面前,只是充當「完美靶標」的角色!而印度軍隊在體系層面的缺失,只會更加劇這種悲劇。

隨著導彈防禦系統的不斷發展和技術進步,過去看起來幾乎不可能的彈道導彈攔截,如今早已不在是驚人的重大事件,像沙特軍隊這樣條件有限的武裝力量,都能在實戰中一再創下成功攔截的戰例。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現代洲際彈道導彈也已經從早期的多彈頭、多段變軌突防,進入高超聲速時代!而相應的,以美國為例,其導彈防禦體系建設和系統裝備發展的第一優先任務,已經轉移到對抗高超聲速目標方面。

美國用攔截器對抗高超聲速武器的想像圖。其中的巨大技術難度,連美國人都非常吃力。

在「攻擊-防禦」對抗循環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印度「烈火」導彈的悲劇色彩只會更加濃郁。當然,作為影響我國安全的潛在威脅,必須要重視「烈火」的進展,不誇大也刻意的貶低。當技術的差距,達到了需要跨越一個時代的距離時,「烈火」真的就是夜空之中一團美麗的煙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美國商用觀測衛星迎來「實時偵察時代」!同一目標每天重訪15次
戰鬥力比肩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日本改裝航母卻有個奇葩新名稱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