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宰相謝安的墓,為何最終遷出南京?

東晉宰相謝安的墓,為何最終遷出南京?

此前有媒體報道,白下路257號,也就是原來的南京市委黨校內發掘出一座古墓,有網友懷疑是東晉名相謝安墓。南京市文廣新局隨即回應:這個說法不對,純屬猜測。那麼,謝安墓到底在哪裡呢?記者採訪專家後發現,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謝安墓在南京城南梅崗,一種認為謝安墓在浙江長興。哪個說法才是準確的呢?

東晉宰相謝安的墓,為何最終遷出南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白下路驚現「謝安墓」

先來回顧一下這個新聞。2016年12月22日,有網友發微博稱,白下路257號南京市委黨校工地,有一個大坑,很可能是東晉名相謝安墓。眾所周知,謝安家族和王導家族一樣,都是東晉時期的名門大族。微博還附上了一張照片,顯示這個大坑剛剛進行了考古發掘。

「謝安墓」突然現身白下路,這個新聞著實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掀起了一陣波瀾。南京市文廣新局隨即回應稱,該考古工地和謝安無關,有專家初步推斷為六朝時期私人花園遺迹,未見疑似墓葬。目前考古工作已接近尾聲,尚未完全結束。

記者了解到,此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已就此次發現召開了專家論證會。專家認為,白下路257號的地點,位於六朝建康都城外面。除了可能是私家花園的觀點外,也有學者認為,這處遺址可能是青溪旁邊一處水渠遺迹。

史載謝安墓在「梅崗」

那麼,謝安墓到底在哪裡呢?記者查詢了相關資料。包括《南唐書》、《景定建康志》在內的多種南京地方文獻中,都有謝安墓在城南「梅崗」的記載,不勝枚舉。比如《南唐書》介紹,「謝安墓在梅賾崗相接處」。專家介紹,「梅岡」、「梅賾崗」,還有其他資料記載的「梅崗」、「梅嶺」其實就是一個地方,即雨花台東北部的山崗。「梅崗」也並非因梅花而得名,而是因為姓氏而得名,明萬曆《重修江寧縣誌》記載,「梅崗,陳豫章太守梅鋗家於崗下,又曰『梅鋗營』,崗上舊多亭榭,自六朝迄趙宋相繼,今為都人遊覽勝地」。

「謝安墓在雨花台,也是有依據的。」南京一位資深考古學者告訴記者,「梅崗」正是六朝謝氏家族的一個重要家族墓地。1964年,當時的南京文物保管委員會在雨花台東北側的戚家山北側,挖掘出四座墓葬,證實是東晉豫章內史謝鯤一支的墓地。謝鯤正是謝氏家族成員,是謝安的伯父。戚家山距離梅崗也非常近。

東晉宰相謝安的墓,為何最終遷出南京?


到1984年至1987年間,考古專家又在鐵心橋大定坊司家山發現了謝氏家族成員、東晉鎮西將軍謝奕之子謝攸一支的墓地,證明司家山也是謝氏的另一個家族墓所在地。謝攸是謝安的侄子。

「所以,謝安墓最初位於梅崗,還是可信的。還有文獻記載,謝安的父親謝裒死後也葬在梅崗!」專家如此定論。

謝安墓竟慘遭「發冢」破壞

不過,從一些文獻的記載可以看出,謝安墓在後來的歲月中也遭遇到「不測」。據《南史》、《陳書》記載,南陳太建十一年(579),始興王陳叔陵為其母親彭氏尋找墓地,看上了謝安的墓。這是因為,梅崗附近是一處風水寶地,卻已葬滿了前代的官宦貴族,實在令人眼饞。於是,陳叔陵做出了令人髮指的事情,他命人挖開了謝安的墓,扔掉了謝安的棺柩,把自己的母親彭氏葬了進去。

謝安墓後來的遭遇如何,書中又出現了多種說法。《南史》、《陳書》記載,在「陳叔陵發謝安冢」三年後,也就是太建十四年(582),陳叔陵因為謀反罪被誅殺,其母親的墓地還給了謝家。因此有人認為,這段記載暗示,謝安墓遷回了梅崗。但也有專家指出,這個說法可信度不高。

東晉宰相謝安的墓,為何最終遷出南京?


在如今的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傅鄉三鴉崗,也有一座謝安墓,現為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的學者普遍認為,長興的謝安墓才是真墓,也就是說,謝安墓被破壞後,遷葬到了長興。浙江湖州的文史研究者沈琰為記者查詢了大量史料,以證實長興謝安墓的身份。

子孫收集遺骸遷葬長興

沈琰告訴記者,早在唐代,就有史料確證此事,大書法家顏真卿就在《石柱記》記載,「長城縣有謝安墓」,「長城」是長興在五代之前的舊稱。

唐會昌年間,湖州刺史張文規在《吳興雜錄》中說得更詳細:「初,(謝)安葬建康(南京)梅山,陳始興叔陵發其冢,裔孫夷吾為長城令,徙於縣南三鴉岡,立廟祀焉。」也就是說,陳叔陵挖掘謝安墓的時候,他的後裔謝夷吾正擔任長城縣令,見其先祖墓地被毀,只能整理謝安的遺骸,遷葬到長城縣(長興縣)的三鴉崗。

沈琰說,從宋代到清代的多種長興縣誌、湖州府志,都有謝安墓從南京遷葬長興的記載,另外還有大量文字描述歷代官員如何拜祭謝安墓、謝安墓進行了幾次重修。歷代很多詩人憑弔長興謝安墓,也留下了很多輓詩。此外,謝安墓所在的太傅廟村,也是因為謝安死後被追贈太傅而得名的。

「因此,謝安墓的源流還是很明顯的,謝安最初葬在南京城南梅崗,後來因為被挖墓,遷葬到浙江長興,至今猶存!」沈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真正成熟的人,都會有這三個標誌
泱泱中華:詩詞中的上下五千年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