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專欄|戊戌年終之氣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原創專欄|戊戌年終之氣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原創專欄|戊戌年終之氣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為醫者,譬如三軍之主帥,不知地域之異,不明氣候之變,不問個體之殊,則不知克敵制勝之法。夫孔明之借東風,非東風可借也,實乃明氣候之變也,不過借其勢而已;醫者亦當如是,能借天地之勢以療百姓之疾,是為醫道也。或問曰:「醫者何以知之?」吾曰:「俯仰天地之間,明自然之理,而後道法自然,悟運氣之變,可矣!」

戊戌年終之氣,自小雪至大寒,歷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個節氣,共六十餘日。正處深冬之際,太陽寒水為司,主收藏之令。

戊戌之歲,上有太陽寒水司天,下有太陰濕土在泉,中間火運太過。觀夫終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太陰濕土為之客;主氣者,萬年如此,亘古不變,凡終之氣皆以太陽寒水主司;客氣者,客人也,或來,或不來,但關其象而知矣。故知終之氣,當常記寒、濕、火之為患也。


原創專欄|戊戌年終之氣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若太陽寒水之勝,經曰:「太陽之勝,凝栗且至,非時水冰,痔瘧乃發,寒厥入胃,則內生心痛,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皮膚否腫,腹滿食減,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中痛,目如脫,寒入下焦,傳為濡瀉。」《傷寒論》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寒水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

寒水之邪,首犯太陽,蓋太陽為六經之藩籬、一身之表故也。寒水在太陽之表,則惡寒無汗、身疼痛、其脈浮緊,麻黃湯以解之;中太陽之經,則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之用也;入太陽之府,則膀胱氣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症見口乾不欲飲,小便不利或者腹瀉水樣便等,此五苓散之宜也;寒邪直入少陰,而兼表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急用之,無表證而見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者,四逆輩主之;寒邪入肺而兼飲者,小青龍湯主之,日久者《千金》五味子湯宜用,表證輕而咳逆上氣、喉中如有水雞聲者射干麻黃湯主之;肺有寒飲,胃中有熱,上逆咳嗽,方用厚朴麻黃湯;寒邪客於太陰脾而見腹痛噁心,嘔吐泄瀉,口流清水,方用理中湯、附子理中湯類;寒水入於厥陰之臟,吳茱萸湯主之……太陽寒水之為病,一言難盡,其治不離「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之則即可。

如太陰濕土之勝,經曰:「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於中,流散於外,病在祛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內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燥化乃見,少腹滿,腰重強,內不便,善注泄,足下溫,頭痛,足脛跗腫,飲發於中,跗腫於上。」《傷寒雜病論》曰:「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太陰之勝,治以咸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


原創專欄|戊戌年終之氣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濕氣為病,內外上下,四處流行,隨邪變化,各具病形,按法診治,勿失紀綱。濕氣在上,中於霧露,頭痛,項強,兩額疼痛,脈浮而澀者,黃芪桂枝茯苓細辛湯主之,羌活勝濕湯、九味羌活湯亦可用之。客於脾肺者,咳吐白痰,治宜平胃二陳湯加味。素有內飲用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有熱心煩加石膏。濕犯中焦,病發胸悶嘔惡,腹脹納呆,便溏尿少,憎寒喜暖,面色黃晦,苔膩脈滑,治宜用芳化辛熱燥濕之法,宜除濕湯。濕氣在下,中於水冷,從腰以下重,兩足腫,脈沉而澀者,桂枝茯苓白朮細辛湯主之,茯苓四逆湯、腎著湯、獨活寄生湯亦可常備。濕氣在外,因風相搏,流於經絡,骨節煩疼,卧不欲食,脈浮緩,按之澀,桂枝湯微發其汗,令風濕俱去;若惡寒,身體疼痛,四肢不仁,脈浮而細緊,此為寒氣,並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濕氣在內,與脾相搏,發為中滿,胃寒相將,變為泄瀉。中滿宜白朮茯苓厚朴湯;泄瀉宜理中湯;若上干肺,發為肺寒,宜小青龍湯;下移腎,發為淋漓,宜五苓散;流於肌肉,發為黃腫,宜麻黃茯苓湯;若流於經絡,與熱氣相乘,則發癰膿;脾胃素寒,與濕久留,發為水飲,與燥相搏,發為痰飲,治屬飲家。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白朮附子湯主之。

當火運太過之年,上有太陽寒水司天,下有太陰濕土在泉,火游其間。寒濕在外,陽氣鬱閉,火熱內生;再觀今時之人,冬令或身處空調暖氣之室,或坐卧火炕之上,此皆人為之火也,為醫者不可不察,勿以冬令則無火邪之患。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火淫於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原創專欄|戊戌年終之氣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熱之為病,有外至,有內生。外至可移,內有定處,不循經序,舍於所合,與溫相似,根本異源。熱邪乘肺,口渴氣喘,咳嗽胸疼,或發熱或不發熱,脈短數,方用黃連半夏石膏甘草湯、瀉白散;口中乾渴,舌紅少苔無苔,陰液損傷者,可用百合地黃加牡蠣湯。熱移大腸,痔瘡便血,便秘,肛門疼痛,方用乙字湯、承氣湯類。肺中有熱而大便不通、可逆喘促者,宣白承氣湯主之。熱邪乘心,症見舌爛生瘡,面頰紅赤,欲嘔,脈洪數,方用黃連黃芩瀉心湯;若心移熱於小腸,小便黃赤熱疼,方用導赤散。熱邪乘肝,肝木氣機不暢,心煩易怒,胸脅脹痛者,可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等;若膽火旺盛,口苦咽干,心煩喜嘔,脈弦數者,方用小柴胡湯,大便乾結不通者用大柴胡湯。熱邪乘脾,嘴唇乾紅,口臭口渴,口腔潰瘍,脈數大者,方用瀉黃散、清胃散;移熱於胃,陽明氣分熱盛,大熱汗出口渴,方用白虎湯,陽明腑實,腸燥便秘,方用三承氣湯,胃陰受損,舌苔花剝、少苔無苔者用增液承氣湯。熱邪乘腎,咽干腰痛,足下熱,脈沉數者,方用生地黃連黃柏半夏湯;熱移膀胱,小便短黃不利,口渴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者,方用豬苓湯。

終之氣發病及用藥概言如斯,然臨證切勿生搬硬套,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五運六氣之學亦非教人查黃曆而處方,須知五方八位,氣候有異,地域有異,人文亦有異,須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方不失五運六氣之道。切記不可以數推之,而須常關其象,風寒署濕燥火六氣,莫失其治。

聲明:

·本文為陳越老師原創,首發於中醫家「馮門中醫工作室陳越」原創專欄。歡迎喜愛傳統文化和傳統醫學的讀者交流、分享,也希望大家尊重知識和勞動,轉載請註明出處。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氣血不正五臟皆病,6種習慣正在偷走你的氣血
國醫大師熊繼柏:為何中醫治病,十個醫生開的方可能都不一樣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