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別讓我們的野心配不上才華

別讓我們的野心配不上才華

我不是一個善於振臂高呼的講者,比如語氣太平靜、內容太理性、語速太快。所以這次演講,我本來是要挑戰自己、嘗試一下雞血風的,但後來還是覺得彆扭,放棄了。

可經過這一次,我越發覺得:真誠,是觸達人心最好的方式。這篇演講,每個字都是我真正想說的,所以也分享給你們。我99.99%相信,你們看完會有啟發。

感謝TEDxXujiahui的組織方,小馬、Adam、文豐、一飛等等,非常負責和盡心。

P.S. 因為我文章更新頻率不定,有時一兩天,有時個把月,很多讀者說,只能老過來看我有沒有更新,非常不便,所以我讓技術團隊做了個小工具,解決你們的煩惱,文末有彩蛋哦~

一 看人很準的我,栽在實習生手上

我曾經是一名管理諮詢顧問,從事諮詢工作8年多,當時我主要的工作職責是幫公司制定他們的人才發展戰略,同時研究什麼樣特質的人適合做什麼樣的崗位。

所以我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看人。

一些大公司在選拔高管繼任者的時候,會找到我們,我會花幾個小時跟候選人相處,評估他們各方面的能力,看是否符合崗位要求。

這些企業高管的候選人,往往是中年男性,他們成熟、世故、善於偽裝,「寧願相信世界上有鬼,也別相信中年男人那張嘴」。

所以在這種訓練下,我一直認為,自己看人很准,直到有一次,「栽」到了實習生手上。

那時候,我有兩個實習生,其中一個男生,聰明、理性、在復旦念書,而另一個女生,學校一般、面試表現一般。各位,如果你們是我,你會看好哪一個呢?我跟大多數人一樣,看好前面一個,也著力培養。

幾個月之後,我讓他們同時幫我寫一份項目建議書,男生做得不錯,分析詳細、邏輯嚴密。

但是給我驚喜的卻是這個女生,報告非常有洞見,她甚至利用社交網路去找了行業內部人士做了訪談。為什麼幾個月會發生反轉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跟一個前輩聊起這個問題,她問我兩個實習生的工作態度、我在他們身上花的時間、他們做的事情有無差異等等,最後她問到:兩個小朋友的職業目標是什麼?

那一刻我突然恍然大悟,我想起自己曾經跟他們聊過「野心」這個話題。

男生說,他的野心是成為跨國公司CEO、做一個出色的職業經理人,所以他再晚也會做完我分配的工作。

但是都會按照我給的步驟去做,不會過於激進地創新,因為他不敢犯錯。

而女生呢,會問我「如果我5年後要創立自己的公司,現在做諮詢合適嗎?」可我甚至還沒有決定是否要留下她呢!

她常常跟我要求一些能力以外的事情去做,還會嘗試一些她認為可行的方法,有時候做成,也有時候搞砸,雖然給人不穩定的感覺,但這麼一來,她的確成長卻更快了。

從那以後,我在選人用人的時候,我會額外關注一個人的野心,也就是他做事的動力。

二 動力不是驅動我們享受的,而是驅動我們付出的

我有必要解釋一下,這裡的動力是什麼含義。可能很多人說:動力,就是自己喜歡或者想要的東西。

那麼在座各位,你喜歡什麼呢?

我曾經問過很多人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基本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工作地點離家近……

Ok,這些不是動力,也不是野心,那是什麼呢?

這些是人性本能。

那什麼是動力呢?人類歷史上1953年第一次登上珠峰,但在1924年,就有人幾乎登上過,這個人叫喬治馬洛里。

劍橋大學畢業,凱恩斯的同學加好友,有一個非常恩愛的妻子,最重要的是,顏值超高!簡直是人生贏家!我們都想成為他這樣的人,不是嗎?

但是他卻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登珠峰,那可是在100年前,人類沒有去過珠峰,所以沒有地圖,那時候沒有羽絨服,更不用提高原反應。

實際上,馬洛里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就因為雪崩,眼睜睜看著7個隊友喪生,但他還是去了第三次。

然後在離山頂只有幾百米的地方,他永遠留在了那裡,直到幾十年後,人們發現了他的屍體。

記者曾經問他為什麼,他說「Because it』s there」,就是那句著名的「因為,山就在那裡」。

所謂本能,就是明知道一些事是對的,但是自己做不到;而所謂動力,就是我們能夠反本能地去做到那些事情。

怕冷、怕死、怕累,是出於本能;而克服這些「怕」去爬珠峰,是出於動力。所以,動力不是讓我們享受的,恰恰相反,是讓我們甘願付出的。

三 成功者的共性是動力

這種動力,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曾經跟之前的同事一起,給過去服務過的企業高管和個人客戶做了個數據分析,分析對象都是各大企業的成功領導者。

在這些人當中,各個跟領導力相關的能力項,幾乎都可以找到反面的例子,比如有人戰略思維欠缺,有人團隊管理方面不夠成熟,但也能成為成功領導者。

可是,幾乎沒有人缺乏passion for success(也就是追求成功的熱情)這一項。

為什麼動力會如此重要呢?它在我們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來的,它全面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個體素質要素。

一條海平面把冰山分成了上下兩部分。

海平面上面的部分,是知識、技能和能力,解決了一個人「能不能」做某件事情;而天賦特性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等等,解決了一個人「願不願」做某件事情。

這三類要素是自下而上逐漸影響的,底層要素決定了上層,比如我們有動力學習,然後才有學習能力的提升,然後有了學習能力,也能學會更多知識。

根據研究,冰山底層的要素中,光個性特質就能夠解釋員工績效差異的35%,而冰山底層的因素加起來差不多決定了一個人的70%。

並且越往底層的要素越難被我們發現,同時也越難被改變,比如個性特質,基本在成年之後就達到穩定狀態,除非遭遇重大的人生變故。

所以,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跟自己冰山下面的要素相違背,相當於我們用10分的努力,最多得到3分的結果;而另一個人,只要選對了事情,他可能就有7分了。

找到我們的動力,就是如此重要。

四 大部分人的問題,是野心配不上才華

我們經常聽說這樣一句話,「要讓才華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可現實情況其實恰恰相反,大部分人的野心,其實是配不上才華的。

因為,才華是能力,而野心是動力,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提升自己,可卻不知道為什麼。

野心配不上才華會如何呢?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種時刻,反正大部分我都有過:

高考之前以分數為目標,被家長推著走,大學的時候跟同學混著走,4年畢業之後,突然面臨一個問題「我要做什麼工作」,於是徹底懵逼;

之後,找到一份不喜歡也不討厭的工作,拿著一份不高也不低的工資,想要做點什麼來改變,可不知道怎麼改變;

然後,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就到處找事做,辦了健身卡、買了知識付費產品、打算考幾個證,也的確學到了一些東西,但是都沒堅持下去。

最後放棄了折騰,安慰自己說「可能人生就是這樣吧」,對很多事情都沒有了熱情,除了刷抖音的時候。

這些問題背後,可能就是野心配不上才華。當然,我們大多數人如何概括這種現象呢?統稱兩個字:迷茫。

所以,如果我們去問一個年輕人:你迷茫嗎?他多半會回答說:哎?你怎麼知道?

我當然知道,我們都迷茫嘛!

所以,找到我們的野心,讓它對得起我們的才華和努力!

五 這個方法,幫我找到了野心,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如何才能找到呢?

在我快30歲的時候,我成為了公司晉陞最快的諮詢顧問,而且如果繼續待下去,可能會成為這裡最年輕的合伙人。

但是,突然某一天,我不想繼續了。

諮詢公司或者說所有的大公司,都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好像一把梯子,只要我上了梯子、往上爬一格,就會有人給我加油、有人跟我競爭、有人給我鮮花和掌聲。

然後在那種氛圍下,我竭盡全力一直往上爬,這些給了我很強的外部動力,讓我待了8年。

可是,當我快爬到頂的時候,我看到了梯子最頂端的風景,我突然發現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不要在這兒玩兒了,可我要什麼,我不知道。

於是,我開始自我治療,當時跟很多人聊過,也找了很多資料,結合了很多方法,最終真的找到了一個方法,讓我找到了自己的野心,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後來我分享過給很多人,也改變了他們。今天,我分享給你們。

第一步,我停了下來,開始回憶自己過去8年,回憶自己特別興奮或者厭惡的時刻。也就是,回憶過去這些年的巔峰體驗。

為什麼要回憶體驗呢?很簡單,我們的野心本身就來源於感覺。

比如,有人會說自己想賺一個億,但錢並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東西,我們想要錢,是看中了背後的安全感,還是給了家人團聚的可能,還是證明自己成功呢?

這背後的感覺,才是我們要找的。

第二步,我找了10個朋友,都是跟我非常親近的朋友,問他們,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專註、最熱情、兩眼放光。

為什麼要找朋友呢?因為我們看自己的很多行為往往覺得理所當然、習以為常,但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會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告訴我們真相。

那些你覺得理所當然可別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之後,我找了一個周末的下午,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面前鋪開一大疊紙,開始一個個寫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就這樣寫了100多個。

人生幾十年,我第一次知道自己這麼貪心,想要得這麼多。在寫的過程中,大概有五六個,都曾經讓我心潮澎湃。

然後,看著這五六條,我再一個個刪。

我告訴自己:刪掉,就意味著我這輩子不可能實現它了。這個過程中,我從剛才的極度興奮變成極度崩潰。

最後,一張紙上留下了最後一條。

那一條是:影響並幫助他人成長。

想像我不去服務企業,而是我能夠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輸出,直接幫助一個人,我就覺得無比興奮!

所以,做完最後這一步,找到野心之後,再去找到能夠滿足我們野心的事情就可以了。

於是,在那天下午之後的幾個月,我就從諮詢公司辭職了,開始創業,做一家幫助年輕人成長的公司(註:圈外同學)。

我很慶幸當時自己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六 我找到了野心,但我又輸掉了它

但是,故事還沒結束,後來我跟團隊一起,做了一件更加刺激的事情。

我們差不多10幾個人,把我們的野心放在一起,除了我上面說的那條之外,還有一些很吸引人的。

比如找到相伴一生的靈魂伴侶,比如能夠流芳百世,比如永遠美麗動人,等等。

然後我們做了一個野心拍賣會,每個人分到10個籌碼,拍自己要的那個東西,這些籌碼代表的是自己擁有的時間。

輪到我的拍品的時候,我先叫了1個籌碼,然後有人叫到2,很明顯,另一個人也想要這個,然後我叫3的時候,她沒有叫4,而是直接10個籌碼all in了。

我一下子蒙了,那是我最想要的東西,可它現在屬於別人,我覺得自己快要哭出來了。

回顧剛才的拍賣過程,我明明知道那是我唯一想要的東西,我應該做的是10個籌碼all in。

但是我覺得,有10個籌碼嘛,說不定可以用幾個拍到自己最想要的,然後剩一些來拍其他物品,畢竟那些也都很有吸引力啊!

可當有人all in的時候,我輸掉了。

這像極了我們的現實人生,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有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但是當我們看到同學、朋友、親戚手裡的其他東西,又覺得「哎,好像也不錯」。

非常羨慕他們,會想是不是也可以去試試,但最後,我們疲於奔命、什麼也沒有得到。

後來在我創業過程中,面臨過很多次困境,也面臨過很多誘惑,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拍賣會上,我失去野心的那種痛苦,然後我總能更容易地做出選擇。

回到剛開始那兩個實習生的故事,他們現在發展得都不錯,男生在一家500強公司,而女生呢,現在在我們創業團隊,而且她就是那個在拍賣會上跟我搶野心的人。

他們的野心和才華,都得到了最好的安排。

所以各位,我今天特別想分享這個觀點:花一點時間,去找到自己的野心,然後聚焦,讓它配得上我們的才華!

我們都以為,那種所謂「野心」都離我們太遠了,只有那些改變世界的人,比如喬布斯,才配得上談野心。

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野心。

它並不是一個所有人都一致的東西,無論我們的野心是「改變世界」還是「家庭美滿」,都是有價值的。

因為,它會讓我們專註於自己的需求,讓我們不再抱怨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不再糾結這樣那樣的選擇,不再羨慕別人有這樣那樣的東西。

我們的人生就像那座冰山,海平面上會有無數狂風暴雨,但只要找到了自己的野心,我們就能在海平面底下安然無恙。

所以,找到我們的野心,讓它配得上我們的才華!

小彩蛋來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圈外 的精彩文章:

TAG:圈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