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逾期90天貸款未劃入不良卻沒被罰?監管執行標準在這裡!

逾期90天貸款未劃入不良卻沒被罰?監管執行標準在這裡!

12月9日,華夏銀行公告《關於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復》,其中對於「部分逾期90天以上未劃入不良貸款」的回應引發業內高度關注,其中披露的金額約為261億元。對此,華夏銀行稱:「申請人未因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未劃入不良貸款而受到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

與此同時,12月10日,審計署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結果顯示,6個省的個別金融機構存在掩蓋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低等問題,5個省的個別金融機構通過人為調整資產評級等方式掩蓋不良貸款合計13.39億元。

有的金融機構逾期90天貸款未劃入不良並未被罰,有的掩蓋不良卻被審計署公布,監管的執行標準究竟在哪裡?

接近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通常情況下,逾期90天貸款未計入不良不一定處罰,或較少實施處罰(可看網上披露的罰單得知)。除非單筆金額較大且超180天甚至更長時間。鑒於除展期(僅限一次且期限不超過原借款時間的50%)外的重組貸款也應下調評級分類,因此很少有銀行通過展期或重組掩蓋不良(可分析年報得知)。

總體而言,上述接近監管人士解釋稱,監管的執行標準是「銀行總行是否主觀故意或被下屬分支機構逐級欺騙掩蓋不良,關鍵在於其系統內的機制對主觀判斷是否『有能力』識別和克服『不利影響』,以及增信措施有效性的識別評估方法和管控力強弱等情況。」

261億元逾期90天貸款未歸入不良

第一財經記者查看《關於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復》發現,華夏銀行共261.57億元的逾期90天以上貸款未劃歸不良,大致分為三大類,其中包括抵押類和質押類貸款、保證貸款與信用貸款。

其中,逾期90天以上未劃歸不良貸款的抵押類和質押類貸款共計104.11億元,佔比近半,華夏銀行給出的解釋是,抵質押貸款的抵質押物公允價值能夠覆蓋抵質押貸款餘額,以上貸款抵質押物充足,預計不會產生損失。

而此次未計入不良的另一大頭,共計156.6億元的保證貸款,華夏銀行解釋稱,這部分貸款是,保證人為專業擔保公司或合作類業務,且保證金充足的保證貸款, 此類貸款的借款人經營尚可,且對應擔保公司的反擔保措施多為房產抵押。

與此同時,華夏銀行還採取了兩手措施,分別為對於企業經營正常但是現金流回款較慢的企業,申請人與擔保公司協商由其代償本息;其次,對於反擔保措施為房產抵押的企業,申請人與企業及擔保公司商議,要求企業結清貸款後,由擔保公司釋放反擔保抵質押物,然後再由借款人向申請人申請抵質押貸款。

但華夏銀行說,此類貸款正在推進風險化解相關工作,因此暫未計入不良貸款。

最後是佔比較小的信用貸款,為0.86億元,華夏銀行要求此類貸款的借款人追加可用於抵質押的資產來增強擔保。

總體而言,儘管上述三類貸款都逾期90天,但華夏銀行堅持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引》 和《華夏銀行信貸資產五級分類管理辦法》,逾期90天以上但未劃分為不良的貸款,滿足《貸款風險分類指引》中關於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的分類標準。華夏銀行並補充道,未因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未劃入不良貸款而受到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

那麼,監管對於逾期90天貸款計入不良的規定是會因情況而異,還是「一刀切」計入不良?此前,爆出不良畸高的部分農商行,是否皆因逾期90天貸款全部計入不良所致?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農商行的不良率從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分別為3.26%、4.29%、4.23%,呈現先升後微降的態勢。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一部總經理白岩說,農商行的不良率出現快速提升的情況,是因為監管從去年開始對不良貸款的偏離度有一個控制,導致今年二季度很多農商行逾期貸款在不良里暴露出來,增長較快。受此影響,整個銀行業的不良率也提升到了1.87%的水平。

上述接近監管人士說,華夏銀行不良的認定、識別、處置等管理好於農商行,但相比國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華夏銀行可能相對較弱。他認為,監管對不良的真實性檢查畢竟是抽查,不能覆蓋多數貸款,銀行仍然有操作空間。監管的問詢很專業,也是關鍵所在,銀行不良的水分是存在的,但要分析次級貸款有多少以及地區結構、遷徙情況分布等來綜合判斷。

5機構掩蓋不良13.39億元

相比華夏銀行列出理由未將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並沒被銀保監會處罰而言,下面這5家金融機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12月10日,審計署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其中,6個省的個別金融機構存在掩蓋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低等問題,5個省的個別金融機構通過人為調整資產評級等方式掩蓋不良貸款合計13.39億元。

從2017年開始,監管機構對不良貸款的偏離度加強了監管控制,今年二季度,很多農商行逾期的貸款開始在不良里暴露,不良貸款增長較快主要也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劃歸不良有關。

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及去槓桿與去產能加速等因素影響,銀行一方面貸款規模不斷擴大,需要加大力度服務中小企業,另一方面,對公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也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審計署信息顯示,2018年6月底,安徽省農村商業銀行系統人為調整資產評級,將不良類信貸資產劃為「正常」或「關注」類,掩蓋不良貸款4.67億元。

截至2018年9月底,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江西省贛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營業部及所屬27家支行、吉林省通化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有3.29 億元、2.37億元、1.38億元貸款逾期1年以上,但仍分類為「正常」或「關注」貸款。

2017年7月,四川省資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信貸資產風險管理責任未發生轉移的情況下,將1.68億元不良貸款轉讓給四川發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該銀行仍承擔上述不良貸款清收義務並承諾補償清收差額。

此外,審計署指出,遼寧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轄49家法人行社撥備覆蓋率低。截至2018年8月底,遼寧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轄49家法人行社不良貸款餘額為562.52億元,計提撥備金額146.77億元,平均撥備覆蓋率僅為26.09%,遠低於撥備覆蓋率120%至150%的監管要求。

金融機構「掩蓋」不良的手法還有很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實地調研中了解到,一些銀行內部存在分行向總行上報財務數據時「美化」業績的衝動,包括外界熟悉的借新還舊,續貸中的「利息本金化」等技術操作,或是一到時間點就借AMC或大企業之類的通道,讓不良資產暫時出表等。

高風險模型下,會隱身的「不良」總體可控

隨著銀行業高速發展,除了表內貸款穩定擴張外,表內包括非標投資、表外理財等非標投資增速也加速擴張。其中,非標投資更多以信託、資管計劃等形式存在,但大部分穿透看都是信貸類資產,這其中的「不良」數額,外界無法估算。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三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2018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餘額2.03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751億元;不良貸款率1.87%,較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白岩認為,如今信貸類資產是一個大信貸資產的概念,「表內、表外」一起來判斷銀行業信貸類資產的風險狀況。

此外,由於近兩年銀行通過核銷和轉出的方式處理不良貸款比較多,白岩說:「如果把核銷和轉出加上,結果顯示,上市銀行不良率其實會有上升的情況,大部分可能在2%上下。」

但正如上文提到,類信貸不是貸款科目,表內和表外的非標投資對整個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決定性還是比較大的,這部分「核心資產」的風險有多大?白岩稱,中誠信將其分為三種情況進行了測算,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分別採用不同的指標,測算可能面臨多大的信貸類資產風險,三種不同的風險狀況測出不同的不良率情況。

首先是低風險,從債券市場公開數據看,大概是0.04%~0.12%;中風險是整個行業目前平均的不良率1.87%;高風險則是「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這個比例大概是5.2%~5.6%的區間範圍。「測算顯示,高風險的情況下,銀行業不良貸款將增加1.4萬億元到3.4萬億元左右。如果把表內貸款和應收款項類投資加總,根據計算,即便高風險的情況下,銀行業總的不良率也在2.5%以下,風險規模其實是可控的。」白岩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社論:區塊鏈技術需要去偽存真
五常市發起五常大米品牌保衛戰:嚴厲打擊使用域外水稻冒充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