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醫脈診的一些方法,認準幾點你也會

中醫脈診的一些方法,認準幾點你也會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於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療疾病,首先必須有正確的診斷。

現代醫學利用科學技術的有關成就,診斷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了。但在古代,醫生診病主要靠眼望、口問、耳聽、鼻聞、手摸等方法。這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幾乎都是這樣,而且各國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醫學在診斷疾病方面採用的脈診,是一項獨特診法。脈診又叫切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辨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

中醫脈診的一些方法,認準幾點你也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元素


脈診最簡單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了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里。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上為總論 以下分論之————

分者 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製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於左手脈,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於右手脈 ,此為男女之常脈 。

有婦女右脈強於左脈當作何論? 服藥前 ,當辨證為用陽過度 ,不能收斂 ,寸尺多浮。 服藥後 ,當辨證為陽氣得助, 加快運化中 ,寸尺多沉 。

中醫脈診的一些方法,認準幾點你也會

同時可見兩手關脈最強

右關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左關為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藥 ,同樣的 辨證意義完全不同 ,陽之要在於能降 ,寸脈位於上【表】 陽位, 當以收斂沉降為順 ,中取可得 ;陽之要在於能斂, 尺脈位於下【里】 陰位 ,當以收斂固密為順, 重取可得; 陽之要在於能運 ,關脈位於中【中】 中位 ,當以鼓盪滑暢為順 ,輕取可得。 簡言之, 兩頭小中間大——現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 謂之: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脈管之大小 ,有力無力而已 不必詳論。

相火者根於腎, 先發動於肝, 故相火不位者 ,肝脈必弦多兼緊有力【氣攻之象】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脈雖弦, 但有柔和節律之象 【猶將軍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彈之力越盛 ,【猶太極高手 表面柔和 內里剛勁 敵強我愈強】

用陽者, 寸脈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脈亦浮【陽氣不斂上散故也】 如何區別?

短時用陽者【說話 運動 用神等等】 短時靜養休息寸脈即可歸於收斂

相火不位者【長期陽散 類於用陽】 短時靜養寸脈亦不會收斂

相火根於腎 則相火不位者 尺脈多偏浮 【 腎水為母 肝木為子 子敗家揮霍不夠用 就必須調用母親的存款了】

若靜坐後 寸脈仍浮 即為陽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斷:失眠多夢 情緒焦躁 眼乾喉癢耳鳴——脈而知之

中醫脈診的一些方法,認準幾點你也會

寸脈浮 同時尺脈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確診無疑 尺脈浮為長期陽氣外散的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無者 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尺脈【腎陽】無者 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鬱症 失憶症 肌無力 尿頻

其餘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 至簡者 不論臟腑 但以陽虛諸證推斷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