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打臉《國家寶藏》?陝博三大鎮館之寶只出其一!能換「半個香港」

打臉《國家寶藏》?陝博三大鎮館之寶只出其一!能換「半個香港」

近日,最新一期《國家寶藏》播出,而備受期待的陝西博物館亮相全國觀眾,包括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壁畫在內的三大國寶,讓愛好文物收藏的觀眾過足眼癮的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懷疑陝西博物館打臉《國家寶藏》:陝博的三大寶物雖然價值連城,但鎮館之寶都被雪藏,甚至連那件號稱能換「半個香港」的藏品都未能與觀眾見面。

打臉《國家寶藏》?陝博三大鎮館之寶只出其一!能換「半個香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陝西博物館館內景圖。

其實,作為中國藏量領先的陝西博物館,拿出來的三件國寶不可謂不驚艷,尤其是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壁畫,這件由國寶守護人郭濤、建築大師張錦秋、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修復隊,共同修復的墓壁畫絕對算得上陝西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打臉《國家寶藏》?陝博三大鎮館之寶只出其一!能換「半個香港」

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壁畫

該墓壁畫展現出的儀仗圖場面宏大,人物多達196人,以城垣、闕樓、山巒為背景,層次分明而又統一,形成了氣韻十分生動的畫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墓壁畫的藝術造詣和時代風格。它把建築外觀的結構,乃至每一構件的交接點,都依比例準確無誤地描繪出來。

說到陝西博物館的另外兩件鎮館之寶,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驚艷,甚至它們嚴禁出國展覽。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便是其中之一。這件盛唐著名銀器,於1970年在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窯藏出土。這件仿皮囊形銀壺,通高18.5厘米,器腹兩面均錘出一馬銜杯紋,馬頸系飄帶,昂首揚尾,似作舞狀,紋飾鎏金。形制優美,圖案別緻,製作精工。圈足內有墨書一行:"十三兩半"。

打臉《國家寶藏》?陝博三大鎮館之寶只出其一!能換「半個香港」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圖。

熟悉歷史的人,對它的感情會更加複雜。因為這把銀壺在展現唐王朝包容萬邦的氣象之時,也是一曲王朝盛極而衰的輓歌。據《明皇雜錄》記載:每逢八月五日玄宗生日時,皇宮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並以舞馬助興。此時的舞馬披金戴銀,在《傾杯樂》的樂曲中,翩翩起舞。一曲結束之後,舞馬會銜著地上乘滿酒的酒杯到皇帝面前祝壽。銀壺上的舞馬銜杯造型正是當時祝壽情景的真實再現。

在陝西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一件藏品號稱能「換半個香港」,這也是陝博的三大鎮館之寶的最後的一寶:鑲金獸首瑪瑙杯。該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6厘米 於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由紅、棕、白三色相雜的瑪瑙雕成,層次分明。一端雕成杯口,口沿外有兩條圓凸弦紋,杯體光滑流暢。另一端雕鑿成生動可愛的獸首,獸首圓瞪著雙眼,目視前方。兩個長角,粗壯有力。

打臉《國家寶藏》?陝博三大鎮館之寶只出其一!能換「半個香港」

鑲金獸首瑪瑙杯圖。

唐鑲金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這件以深紅色、淡紅色為主調的紅瑪瑙,中間竟夾有一層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變化,如此鮮潤可愛的色澤,使這塊紅瑪瑙成為世間稀有的俏色玉材。

而有關該國寶的由來,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你們知道的陝西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還有哪些?歡迎留言討論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