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歷史教育家

導語

教育界原本應該是最真實的地方,因為這裡是培養孩子的地方,神聖的,光榮的,真誠的,充滿愛心的。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一個聖潔的地方也被社會玷污了,我們不妨羅列一下相關現象。

一、教育界的「造假」現象

1、以高大上的口號,掩蓋辦學水平的平庸不足。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教育要發展,社會、政府給予學校以很大的期望,同時也是給學校以很大的壓力。

政府加大校長培訓的投入,政府樹立學校辦學的典範標杆,政府發出一系列的文件要求。

2、跟風喊口號,只說不做。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聰明的校長們終於明白,應付社會、政府實施課程改革、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最簡便方式就是包裝自己:而成本最低的包裝就是以口號包裝自己,社會流行什麼就喊什麼,教育局長要求什麼就彙報什麼。

比如師範大學的教授們炒作什麼,許多校長就喊什麼,流行合作學習,就喊合作學習,流行探究式學習,就喊探究式學習,流行翻轉課堂就喊翻轉課堂;

政府要求什麼,就報告什麼,文件說素質教育,校長就彙報素質教育的經驗;

文件說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校長就彙報如何在教學中貫徹三維目標。

學校教育工作與其他領域的工作是不一樣的,這是一份教育學生的工作,是改變學生的工作,首先是教育老師,改變老師。

它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教育行為是不可能超越教育規律的,但今天的教育生態恰恰是要求立刻兌現的生態,立竿見影。

做不到立竿見影怎麼辦?

聰明的校長們慢慢發現其實只要「見影」就行,未必要「見竿」,甚至是只要說說立竿見影就行,不必真的「見竿」、不必真的「見影」,重複上演皇帝新裝的老劇,居然贏得了許多人的喝彩。

課程改革在一所所學校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當然也只能是口號上的所謂「成功」。

3、「教育改革」即不改革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但是當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一切都是老樣子,辦學理念沒有根本變化:仍然是以升學作為唯一追求;課程系統沒有變化,教材教參,練習冊,高考考綱,高考試題,仍然是學校課程的主要載體,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

傳授式訓練式的教學方式一統課堂,填鴨式的知識教學,做題考題的機械能力訓練,就是學校課堂的常態;

學校骨子裡幾無變化,辦學理念的貧乏,辦學實踐的平庸,仍然是我們現在一些學校的現實狀況。

以誇大的數據,掩蓋課程改革的重重問題。

新課程改革以來也有一些學校,也做了相應的課程改革工作,在取得一些小成績的時候,就沾沾自喜,甚至誇大學校所做的課程改革那點工作成績,請來槍手加以包裝,請來記者加以報道,頭腦一熱,以為天底下自己的課程改革做得最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做了一分,吹成十分,這就是泡沫。

4、「明星校長」只為「名」

但伴隨著學校課程改革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卻視而不見,沒有問題意識,不去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而是盲目地沉浸在所謂的成功之中。

如此下去,學校問題會越積越多,小問題也會變成大問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會看出問題,學生也會看出問題,家長也會投訴。

但是校長的處理方式是全然不顧真相,一律排斥。

校內有意見,以校長的權威打壓下去;

同行有看法,一律以妒忌視之;

家長有投訴,則置之不理,或說是觀念落後;

領導有批評,則說是打擊課程改革、報復校長。

還有學校,為了抬高自己的分數,想方設法軟硬兼施動員後進生不要報考,剔除後進生以提高升學均分,提高升學率。

一般一個地方常常會有兩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形成競爭關係,其中重要的競爭就是升學率的競爭。

在競爭過程中,就出現莫名其妙的現象,有的學校為了戰勝對手,動歪腦筋,偽造假數據,抹黑對手,以此抬高自己。

上述四種情況雖然絕對數未必很多,但是在教育圈內圈外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做好自己的教育

1、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真善美」的孩子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教育重要的目標就是從知情意三方面培養學生真善美的良好品性。

陶行知說教師:「千教萬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說學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許慎說得好:「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學校校長、教師如果弄虛作假,那麼學校的所謂德育工作將形同虛設,甚至產生負面教育作用。

學生不但聽你說什麼,更重要的是看你做什麼,你的言行舉止都傳遞出你的價值思想,你的價值判斷。

造成上述弄虛作假的現象當然有外在原因。這是一個講究顏值的時代,於是造就了一堆化妝師和包裝師,也造就了一大堆千人一面的人造美女,千校一面的人造名校。

這是一個現實而功利的時代,社會要功利,政府官員要效率,學生、家長要升學,學校自然也要功利,當功利畸形化了,教育就異化了,假冒偽劣就成了常態。

但是我以為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原因,為什麼大多數教育人還是能夠守住教育的底線?

為什麼那麼多的校長能夠堅守自己的教育價值觀不趣時尚不喊空洞的口號,而是兢兢業業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

為什麼那麼多的教師能夠守住自己的道德良知,永遠保持真誠,永遠用行為詮釋自己的品德,給學生以言傳身教?

學校如何守真?教育如何求真?這當然是一個更加嚴肅的問題!

你對各種似是而非的教育概念有辨析力嗎?

在當今教育環境下我們應該成為怎樣的教師?是否僅憑我們的知識、能力、社會閱歷就可以勝任教師工作?除了這些,我們更應該提升哪些能力?

教師是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我們都在說,教育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傳承當然包括知識的傳承,但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文化的傳承當然包括能力的培養,但我們的教育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文化的傳承當然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這不僅包括知識層面、理論層面,更內含關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實踐思想力、實踐判斷力、實踐辨析力,這一切靠的是教師實踐中的引領。

我非常認同這一說法:「教師是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2、作為文化使者,我們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理應發揮精神引領的作用。

怎麼才能做到呢?是否憑我們的知識、能力、社會閱歷以及思想力?如果是,就需要追問:我們的知識幾何?能力幾何?社會閱歷幾何?思想力幾何?

毫無疑問,在這一系列的要素之中,一定有一個最重要的要素,我以為那就是思想力。

心理學家們說思想力是指個體為完成某種活動或任務時對各種要素進行分析、重組、整合的各種思維能力的總和。

我更願意通俗地說,思想力就是你對複雜事物的判斷能力,是你對各種現象的分析能力,是你對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的辨析力,是你對各種假冒偽劣東西的批判質疑能力。

思想力一點都不複雜、抽象。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上、課程里,就在我們與學生的所有交往活動之中,就在教師自身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之中。

教育「造假」醜態百出!學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線?

3、教師肩負的使命不僅僅是傳承。

看看你的課堂吧。你的課堂運用了很多現代信息技術,你是在運用這些技術手段灌輸給學生許多現成的知識,還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你的課堂是給了學生許多逗號、分號、句號,還是給了學生許多問號?

你的課堂可能運用了很多模式、方法,但你是在帶領學生尋找既定的標準答案,且是唯一的答案,還是在帶領學生尋找多種答案?尋找多種答案其實就是尋求事物的多種可能性。

你的課堂是僅僅培養學生單一的求同思維,還是同時培養學生的多樣化思維、批判性思維?你的教學是把學生教得越來越迂腐、機械、呆板,還是把學生教得越來越聰明、智慧?

看看你的校本課程吧。你的校本課程是迎合上級檢查而編寫的,還是真正落實到現實課堂中?是基於學生需要而設計的,還是基於教師知識儲備而設計的?是考試的延續,還是智慧的啟迪?

是去生活化、去背景化的單一文本世界,還是與背景緊密相連的豐富世界?

看看你的辦學特色吧。比如體育特色學校,是為特色而特招運動員贏取金牌、造就特色學校,還是真的創造一種氛圍,提供多種體育選修課程,讓每一個孩子至少熱愛一種運動項目,進而養成一種熱愛運動的習慣,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陽光的心態?

一句話:是少數人的體育特色,還是絕大多數人的運動健康?又如藝術特色學校,是為了領導到校視察而做的表演,還是為了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是為了贏得考級的分數,還是為了讓學生養成一種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師肩負的使命不僅僅是傳承,傳承傳統的優秀文化,我們更需要嚴肅而認真的思考,思考並解決當下的問題;教師肩負的使命不僅僅是傳播,傳播外來的優秀文化,我們更需要紮根本土、面向未來、面向世界作嚴謹的思考,思考現實的教育生態,分辨發展的方向、路徑和策略,帶領學生走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程紅兵,上海市市級骨幹教師帶教導師,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約編審,華東師大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語文名師培養基地主持人,深圳市明德實驗學校校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