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改革開放前,曾在陝西省臨潼縣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工作多年;改革開放後,繼續攻讀醫學研究生並赴海外進修,先後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長期從事醫學臨床、教育及科研工作;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十一至第十三屆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經歷和見證了40年來我國醫學科學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歷程。近日,韓啟德院士接受本報專訪,表達了他對堅持改革開放促進醫學和衛生事業發展的感悟和寄望。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醫學科技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僅為40歲左右,而今這一數字已經超過76歲。」韓啟德表示,改革開放40年,國家的方方面面都在發展進步,醫療衛生事業植根於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其發展進步也是必然的歷史進程。人均預期壽命的大幅提高以及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的大幅降低,就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改革開放前,為響應國家號召,我曾在陝西臨潼的公社衛生院工作,那個時候的落後條件讓人印象深刻。」韓啟德說,他當年工作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一家中心衛生院,只有他一位醫學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其他同事大多是非正式學歷,一排平房就是衛生院的全部場所,「臨近的一家衛生院更小,一共只有四五名職工,需要醫生自己打算盤收費和發葯」。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韓啟德當年工作過的衛生院面貌已今非昔比,「蓋起了樓房,醫生都是醫學院校的畢業生,條件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韓啟德說,這家衛生院的變化是發展的縮影,成績的背後,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健康的關懷。

「改革開放關乎個人命運,更關乎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我國在1978年恢復了研究生制度,大大加快了各行各業高水平人才的培養,醫學領域更是如此」。韓啟德表示,以前國內醫生到國外參加學術會議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現在,幾乎每一家大型三甲醫院都能參與國際交流,並派醫生到國外進修,學習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1977年,全球首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取得成功,我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展第一例此類手術。」韓啟德以PCI為例說明,「單論這項技術,中國醫生操作的熟練程度絕對排在世界前列。對於很多導管難以通過的疑難病症,國外醫生不敢處理,但中國醫生就有成功的把握,可以現場演示並在線直播」。更重要的是,現在很多國外首創的先進治療技術或方案,很快就會在國內落地,同時我國也開始向世界貢獻首創技術。

「我們40年所取得的成績,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比擬。」韓啟德表示,儘管在重大原始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但經過快速學習和積累,我國已在眾多方向開始創新探索,形勢樂觀。

衛生事業舉世矚目

韓啟德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最令人滿意的兩項成果,一是覆蓋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二是公共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上個世紀60年代~70年代,我國首創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開放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合作醫療也隨之瓦解。」韓啟德說,自2002年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開始,我國逐步建立起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我本人也有幸參與了這一開創性工作的發端」。

「改革開放40年·專訪」韓啟德: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

韓啟德介紹,2002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國家領導人參加黨外人士聯組討論時,聽取了他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建議。「我們經過細緻的調研,建議針對中西部地區的4億農村人口,由中央財政為每人出資10元、地方財政和個人各出資10元,構建新型合作醫療機制。這樣的財政投入強度,在當時政府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由於籌資水平很低,達不到醫保水平,只能說是農民在醫療方面的互助合作機制,所以稱之為新型合作醫療。」韓啟德說,這個建議得到了充分認可,當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到2010年基本覆蓋農村居民。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為解決農民基本醫療衛生問題給予大規模財政投入。從2003年開始,新農合試點地區不斷增加,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籌資標準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更是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新農合的建立是世界上難得的壯舉。」韓啟德說。

就公共衛生而言,不得不承認改革開放以後的一段時期內,其發展相對滯後於其他公共事業。曾有研究顯示,自1978年至2002年前後,我國政府預算撥付的防治防疫費用占衛生經費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各地普遍存在重治療、輕防疫的現象。

「2003年的非典使我們認識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韓啟德表示,非典以後,各級政府紛紛加大了對公共衛生投入力度,大大加快了農村地區公共環境治理進程,建立了從村級到國家級的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隊伍建設持續加強,「這充分體現了政府責任的落實,也加快了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真正落實」。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腳步也一直沒有停歇。「進一步持續深化醫改,重中之重在於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建設,著力改變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不合理的狀況,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醫療衛生體制。」韓啟德表示,我國應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的下沉,實現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只要有足夠的決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醫學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醫學技術的進步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兼顧公平和效率。」韓啟德表示,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注重引導全社會形成對大健康的認識,堅持以改革開放的思維引領醫學科學和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劉志勇

編輯/ 王成鳳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3個男人和他們的App
聽說有人植入了晶元?咋回事?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