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心血管疾病作為第一大國民疾病,每5個人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預防疾病發作以及患者出院後的康復治療都不離開運動。研究證實,有效、規律、適當強度的運動,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降低28%。雖然鍛煉對心血管病人有益,但有很多講究。


老李被救護車鳴笛送醫院了。他患心血管病多年了,同事建議加強鍛煉,並陪他跑步。老李跑步時偶有不適,但有同事在側,他咬牙堅持。這天跑著跑著痛苦地捂住胸口,同事趕緊撥打120。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科學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諸多好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和延長,改善心肌供氧狀況,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運動還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心肌工作能力和心臟代謝功能;運動還能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很有幫助。

但不恰當的運動,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是致命的,這類悲劇時不時上演。心血管病人在運動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1. 急性期發作期須暫停運動

心臟病急性發作期,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嚴重高血壓等,患者不應參加任何形式的運動,應充分休息,直至病情平穩後,才能逐漸恢復鍛煉。

2. 不是所有運動都是適合的

心血管病人首選有氧運動,利用身體大肌肉群完成穩定動作,包括散步、慢跑、跳繩、自行車或健身操、太極拳、廣場舞等,此類鍛煉可增強心臟及肺臟功能,改善身體攜氧能力,最有益心臟,長期堅持,收益多多。如快步走可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可降低血壓、血脂、血糖;慢跑比快走效果更顯著,時間更短;游泳是極好的全身性運動方式,且游泳不會損傷關節,對心臟疾患輕,醫生評估心功能適宜,體力較好,原來會游泳,具有條件,能長期堅持者,可以從事游泳鍛煉;騎行可加速血液循環,使心肌收縮更有力,血管壁彈性增強,肢體更強壯。不建議參加任何高強度的競技運動。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3. 運動必須循序漸進

如果之前還沒有養成運動習慣,最好先從低強度低運動量運動做起,不要上來就跑步,可以先從快走開始,時間可以從10分鐘逐漸延長到半小時直至更長,開始時走慢一點,速度逐漸提升。總之,心腦血管病人運動要遵循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逐步適應的原則。另外,還需要根據季節和環境條件調整運動。

4. 不宜晨煉

一些心血管病人喜歡晨練,但這是錯誤的。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作最危險的時段,發病率比其他時段高出數倍,且人體在此時段交感神經活性高,生物電不穩定性增加,易導致心律失常,更易出現室顫,甚至引起猝死;動脈壓在上午較高,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可能性,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作。下午及傍晚進行鍛煉更適合,另外,飯前飯後1小時內也不適合鍛煉。

心血管病人要重視運動,醫生給出6點建議

5. 找到適合的強度

運動中應可以說話,心臟、大腦等無不適感,身體無疲憊感,運動後10分鐘以內心跳恢復正常,體力恢復較快,這樣的強度是合適的。當然,如果能邊運動能邊唱歌,可能運動強度有點偏小。

6. 這些狀況要特別當心

只在感覺良好時運動。如果運動中心率突然加快或突然減慢,要提高警惕;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時,應立刻停止運動,必要時需就醫;如出現胸痛、胸悶氣短等疑似心絞痛發作、心衰加重等表現時,應立即急診就診。

TIPS:

廣泛流傳於網路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法,如「捶胸頓足法」、「用力咳嗽法」、「深呼吸法」等等都不靠譜,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立即撥打「120」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Q博士 的精彩文章:

冬季乾燥易便秘,高血壓患者「通暢」有方
高血壓最怕過冬?牢記6點就能讓血壓乖乖聽話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