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克服懈怠放逸,有兩個比較可行的辦法

克服懈怠放逸,有兩個比較可行的辦法

三寶歌

 明月心

新韻傳音 

00:00/04:34

在家人事情多,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要上班工作、洗衣做飯、照顧老人孩子,能夠用來學習修行的時間並不多,到晚上又要困了,很容易就懈怠,於是就會像寒號鳥一樣,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最後一事無成。修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到八地菩薩,不用功都會退下來,何況我們一地沒有了,所以要不忘用功,不能放逸。

懶散懈怠,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認識到一件事情的意義和價值,缺乏深層動力。堅持做一件事,最根本的動力是認識到它的意義,發自內心想去做。

修行人常說一句話叫「如救頭燃」,如果自己頭髮著火了,還會懶散拖沓嗎?另一個角度,如果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或者商人面臨一本萬利的生意,還會躺在那裡睡大覺嗎?也就是說,要首先解決心理建設,對做這件事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得非常到位,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就不會懶惰了。這個心理建設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常常去思維體會,同時儘力培養勤奮的習慣。習慣養成後,不需要刻意提策,就能夠做到。

克服懈怠放逸,有兩個比較可行的辦法:

一是融入團體,找到同參善友一起共修、做事,靠外境的力量來幫助自己。

如果僅僅是道理上知道好,但自己心裡沒有相應的話,是沒有力量的。還沒建立起這樣的內在動力時,依靠團隊是最好的辦法。就好比大部分人都有懈怠散漫的心,但是上學卻能從小到大堅持十幾年,為什麼?因為有學校、有老師、有同學,有這樣的一個環境和體系,不知不覺就能夠做到。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很重要,就像慧律法師講的,蛇雖彎曲,入管自直,蛇雖然彎彎曲曲,但是,你把它拿起來放進竹筒裡面,它就自然直,你想要彎,都不可能。在一個團體裡面,看到大家都在努力精進,自己一個人放逸,多不好意思啊?哪怕是為了愛面子的考慮,也不會太懈怠,所以有句話叫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說的就是團體的力量。

二是設立定課,每天堅持。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融入團體,那就需要給自己定一個功課,每天堅持,雷打不動。定課是定時、定量之意,是培養我們恆心、耐心、定心、長遠心、平常心的重要方法。忙的人,定課可以設得簡單一些,但無論如何都要有,世間有成就的人,也往往有雷打不動的好習慣,如讀書。

早晚課是出家人的必修功課,通過每日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用功,來培養人的定力,熏陶宗教修養。在家人雖不必像出家人一樣做早晚課,但也最好有自己的定課,即每日定時定點的用功,可以幫助我們穩定身心、髮長遠心。

定課的內容和數量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以自己能夠輕鬆完成為準,這樣會避免畏難情緒,有利於長時堅持。長期堅持後再慢慢增加,不要憑想像用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否則長久下來會造成心理負擔。

定課的內容、數量決定後,不要隨便改來改去,今天狀態好了就多做一些,明天心情不好就少做或不做,這都是很容易發生的錯誤。

生命的動力來源於理想和信念,正如逆流而上的舟楫,靠的是對目標的堅持和勇往無前的決心。懶散懈怠就如溫水煮青蛙,它損人心志的力量遠比逆流的河水更強大,因此必須要培植起堅定的生命宗旨,宗旨越高遠、越堅定、越真實,人的行為就越精進、越持久,用願力來引導生命,才不會虛度光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母音老人:欲真生凈土,正不待死後往生。必須現生努力,當下能生,方有把握
母音老人:密宗除自力外,復得佛加持之力,且有種種異方便接引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