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每天打開朋友圈,一碗碗『心靈雞湯』撲面而來,叫人躲閃不及。可是,當醒言警句都變成了大道理,甚至淪為蒼白的口號,那這雞湯簡直就是白開水,喝多恐有尿急之憂。

自勉之語,古已有之,但精彩的言辭,往往言淺意深,教化人心卻絲毫不著痕迹,讀起來還極富韻味。例如『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這句話若從馬雲口中說出,便是『平台決定了你的價值』。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雲映日而成霞,

泉掛岩而成瀑。

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

閑者便是主人。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明人陸紹珩曾著《醉古堂劍掃》一書,序中有記:『每遇嘉言格論,麗詞醒語,不問古今,隨手輒記。卷從部分,趣緣旨合,用澆胸中塊壘,一掃世態俗情,致取自娛,積而成帙』。此般『澆胸中塊壘、掃世態俗情』的效果,豈是『別讓昨天的悲傷,浪費今日的眼淚』這種雞湯所能帶來的。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

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

甚矣全才之難也。

兼之者,其惟蓮乎。

丈夫靈氣,多從清虛中來,

取勢于海,取情于山。

伏久者,飛必高;

開先者,謝獨早。


明清文人所提煉的麗詞醒語,遠非像當今的『心靈雞湯』那般平直寡味,在語言技巧和韻致上都更勝一籌。古人警句所記述的內容往往看似平實,有些甚至只是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似乎未見其懷抱,但意旨深遠。這種由讀者意會出來的道理,比起蒼白的口號式『雞湯』,則更能滲入心智。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雪之妙在不積,

雲之妙在不留,

月之妙在有圓有缺。

路之奇者入不宜深,深則來蹤易失;

山之奇者入不宜淺,淺則異境不呈。

習靜覺日長,

逐忙覺日短,

讀書覺日可惜。

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

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語言藝術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作者往往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意義說的非常簡略,不隨處吐露,或竟隱藏起來,在全篇文章里不露一言半句,讓讀者自己去探索。越是高級的作品越是如此。』

優秀的電影藝術,亦通此理。《盜夢空間》結尾處的陀螺,停還是未停?這種開放式的設計,才最神妙。他能讓你在離開影院時還去琢磨,這便是偉大,因為你已將時間交給了作者。而時間,不就是生命嗎。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律己宜帶秋氣;

處世宜帶春氣。

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

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

草色花香,遊人賞其真趣;

桃開梅謝,達士悟其無常。

明霞可愛,瞬眼而輒空;

流水堪聽,過耳而不戀。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葉聖陶先生還論述到:『作者雖然不說出自己的意義,意義卻很明白,對於讀者,效果不但並未減少,反而深切。因為這時候讀者所獲得的效果,是從言外自己得來的,帶有發見的歡喜,悟得的自信,和作者所明白諄諄提示的情形不同。』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如是。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有大通必有大塞,

無奇遇必無奇窮。

枝頭秋葉,將落猶然戀樹;

檐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

以養花之情自養,則風情日閑;

以調鶴之性自調,則真性自美。

竹密何妨水過,

山高不礙雲飛。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味真韻濃的雞湯喝多了,身體恐怕吃不消,於是,我也給大家端來幾碗『心靈砒霜』,調劑一下口味。古代文人遇見一些看不慣的事,也不免站出來噴幾句,比如對於一些附庸風雅之人,一旦讓傲嬌的文人看不下去了,犀利言辭,思如泉湧,一句句拍到你臉上,實難招架。他們要告訴你,風雅是品格,是骨子裡的事,你就別裝了...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栽花種竹,未必果出閑人;

對酒當歌,難道便稱俠士?

得趣不在多,

盆池拳石間,煙霞具足;

會景不在遠,

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談山林之樂者,

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厭名利之談者,

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風雅,是骨子裡的事


田園有真樂,不瀟洒終為忙人;

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

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

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

局量寬大,

即住三家村裡,光景不拘;

智識卑微,

縱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

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觀韻 的精彩文章:

寫好趙孟頫楷書,就是這麼簡單:趙孟頫楷書結體92法
行書基本筆法技巧22法,一圖一法

TAG:名藝觀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