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乾隆時期,有一個叫王懿修的湖北學政。一次,王懿修給乾隆皇帝上了一份奏摺。奏摺發出去後,王懿修突然想起奏摺里寫掉了一個字,嚇得大呼:「吾命休矣!」從此,可憐的王懿修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只要聽到敲門聲,第一反應就是朝廷派人來抓他了。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書,因用折本繕寫,故名「奏摺」。也稱「摺子」。奏摺頁數、行數、每行字數,皆有固定格式始用於清朝順治年間,以後普遍採用,康熙年間形成固定制度。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奏摺按其內容可分為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及賀折4類,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它在康熙時及雍正初年,原無一定規則與程式,也未列入國家的正式官文書之內。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京內外官員,不論官職大小,只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和特許,即使是微末之員,甚至寺廟的住持和尚,也可以上摺奏事和謝恩。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奏摺一般都有皇帝的硃批,或者代理皇權人(太后,權臣,顧命大臣等,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有些是有意壓著不發的或者沒必要發的除外。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奏摺用紙多為榜紙、本紙和毛邊紙,統稱素紙,均為竹紙。當時宣紙名貴,臣僚平常繕寫呈奏用不起,也沒有那麼多宣紙可供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奏摺高一般為22cm,橫寬為 10cm;另有一種小密折,高僅14cm,寬7cm。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奏摺每幅六行,左右兩幅稱為一扣或稱一開。每扣12行,每行計20個字,低兩字為平格,實寫18個 字,余兩字作抬頭之用。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奏摺的內容包括言事,即一切中央、地方的政、經、軍、文日常和突發事務、事件都須上報;對策,即中央、地方官員對日常和突發事務、事件的看法、主張、辦法;引見,即請安等。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請安折、賀表用黃綾封面,紅、黃紙,「以示汝等鄭重也」。

清朝奏摺真跡曝光,字寫不好真的當不上官

為了保證奏摺的內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摺制度更加完善起來:1、撰寫人須親自書寫,一般不許他人代筆,寫成後不得外傳,否則治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