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好大米」為什麼賣壞了?

「好大米」為什麼賣壞了?

原標題:「好大米」為什麼賣壞了?


好產品「賣壞」,問題和原因很多。但問題再多,只要真抓真干,每年解決一點,每年化解一個,該管的管到底,該放的放到位,一年接一年,一屆接一屆,老話題終會得到新解答。好產品要賣好,從下游終端來說需要加大打假力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從上游來說,還是要做好自己,別讓短期行為毀了產品,毀了市場


↑稻田。劉辛未攝


這些天,五常大米遇上了煩惱。據說因為市場上冒牌大米太多,直接間接導致糧農大米積壓,或者賣不出好價錢,「假李逵急煞真李逵」。細究一下,自從五常大米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以來,這種煩惱似乎就沒有停止過。不獨如此,其他獲得地理標誌的產品,諸如陽澄湖大閘蟹、贛南臍橙、洛川蘋果等,舉凡在市場上吃得開的,幾乎都有同樣的煩惱。


貨是好貨,偏偏被「賣壞」了,問題出在哪裡?當然與假冒太多有關。市場造假是個老大難問題,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好牌子都吃過這種虧。不過,像大米、螃蟹這樣的地理標誌產品,在一個區域內幾乎公開假冒、盡人皆知,並不多見。這裡面,當然有地理標誌產品的特殊性,比如地理產品通常按照行政區劃申報,與之臨近的地區,可能自然條件一樣,產品質量不相上下,「傍名牌」者就有些理所當然了。


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地理標誌產品是在某個特定區域內生產出的某種產品,具有某種突出或特別的優良品質和食用價值,多數是農產品,是一種區域公用品牌。作為區域公用品牌,誰來授牌呢?在我國,過去有三個部門負責此事,即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農業部。國家機構改革後,工商和質檢功能合併了一部分,但原來的三套地理標誌管理體系還存在。一塊牌子,三個入口,從源頭上就削弱了標誌產品的排他性與嚴肅性,不那麼「高大上」了。

既然是區域品牌,對各地來說,當然越多越好,所以許多地方對申報地理標誌很積極,有的地方還有考核,成為一種政績,這進一步催生了地方熱情。但是,地方政府對如何維護品牌並不內行,得到授牌後,有的是本地生產者誰都可以用,有的是協會出面打理,交錢就行,還有的是上屆領導抓了幾個品牌,新的領導就抓別的品牌,對老牌子視而不見。這種短期行為特徵,導致許多授牌後續問題難以解決。比如,假冒之類,好賣的假冒橫行,不好賣的束之高閣,連本地人都不知道。


對區域內生產者,地理標誌產品對所有人都是好事。既然是所有人,就不屬於獨家,大家都可以「上車」,但誰都沒有能力出面維護品牌,誰出面維護都可能成「無名英雄」,做無謂犧牲,「搭便車」就不知不覺成為主動或被動選擇,先賺錢再說,以致品牌亂象叢生。同時,很多地理標誌產品本身需要不斷更新改良,不然就會慢慢退化。但各自搭車,各顧眼前,有的地理產品會逐漸品質弱化、名不符實,被其他產品蓋過替代了。


再來看輿論關注的一些地理標誌產品,這些年各種假冒貼牌之聲幾乎就沒有消失過。但年年飛花花相似,就需要探究一下原委了。農產品生產的核心環節,在於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與專業大戶,所以要抓住這幾個源頭,治外必先治內,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的問題與困難,先解決造成假冒的內部混亂問題。怕的是這位剛開頭就調走了,下一位另起爐灶,本來很多假冒現象就是內部各佔山頭、一盤散沙的外化,結果每屆都只抓住表象嚷嚷,老問題由此就歲歲年年留下來。


因此,好產品要賣好,從下游終端來說需要加大打假力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從上游來說,還是要做好自己,別讓短期行為毀了產品,毀了市場。好產品「賣壞」,問題和原因很多。但是,問題再多,只要真抓真干,每年解決一點,每年化解一個,該管的管到底,該放的放到位,一年接一年,一屆接一屆,老話題終會得到新解答。不下真功夫,不謀劃長遠,一塊牌子很難「吃到底」。與其年年在「風口期」站台亮相喊口號,不如下功夫扎紮實實把自己做成四季的風景。當然,這說的不只是農產品。

(經濟日報 記者:瞿長福 責編:李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未來,雷達在哪裡?
曹亞范:白山黑水間的抗聯指揮員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