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帶著一顆禪心,活在當下之中

帶著一顆禪心,活在當下之中

何為真正的自由?帶著一顆禪心,活在當下之中,只要親身體驗生活就很好了,就不要再執著地做出種種評判了。不讓自己活在評判里,身心自然會自由輕鬆。

正如同我們無法終止呼吸一樣,我們也無法停息內心的種種念頭。不僅如此,我們還經常對這些念頭做出好壞的評判,但是在禪的世界裡,一切念頭生起之後就隨它落下,不做評判,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當我們被自己的慾望焦灼身心時,當我們被各種貪求纏裹心靈時,我們需要用禪的清泉來清涼自己,清醒自己。

禪,從來不對我們的生活做任何解釋,也不會做出長篇累牘的陳述和歸納。禪是生命的微笑,並不是說讓我們對生活中的陰雲視而不見,而是當陰雲密布時,我們也能看到這陰雲背後的陽光。

就禪的精神來說,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絕對是自由的,但前提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進行觀照,破除煩惱。當一個人能夠以禪的精神、禪的風骨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那麼他的修為就到家了,他的生命才真正是歸他自己掌管。

使心靈保持在一種開放而覺醒的狀態,是為了對生活和事物保有持續的熱情,並且能夠從中獲得與以往不同的觀點。如果不這樣做,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永遠是固步自封的,那麼又何談充滿意義地去生活呢?

何為心的迷惑?就是處處以「我」為中心,時時都橫亘著一個粗重的自我。而禪的智慧則是破除自我執迷障礙的利劍。什麼叫作真正的開悟?我想能夠在穿衣吃飯中尋找到自由,在日常生活中體味到禪意,這就是一種開悟了。開悟從不是結束生命之後才能獲得的,它就是每一個當下。

不論是覺悟的人,還是未覺悟的人,他們餓了的時候都需要吃飯,冷了的時候都需要加衣,無論他們的精神世界如何發展,總還是不能離開生活的。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總是把真實的生命體驗以理智之刀切割成碎塊,硬要分出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在禪的世界裡,沒有好的,也沒有不好的,只有正在發生的和當下所承受的。

一個行人在路過江邊時,看到一個船夫把停靠在沙灘上的船隻推向江里,船上坐著一位老人,不遠處走來一個禪僧。他問道:「船夫把船推進江里,把沙灘上的蟹、螺等壓死了許多。這是船夫的過失,還是乘客的錯誤呢?」禪僧說:「他們都沒有過失,錯的人是你。」在我們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專門留意他人的不是,不僅非常留意,而且還把別人的過失當作了自己的困擾。這是不是很愚蠢的行為呢?

有一位年事已高的出家人,正在烈日底下曬香菇。一個年輕的香客說:「您這麼大年紀了,我來幫您吧。」老和尚擺手說:「可是你又不是我,不能事事替代我。」香客又說:「那也不必在這樣熱的天氣里忙碌啊。」老和尚說:「這麼好的天氣不曬香菇,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生活是要靠著每個人自己去實踐的,而且,這種實踐是不能等待的。當我們懂得何時跑起來,何時停下來時,還要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也無須等待的。

不論這個世界如何,對於那些能夠在尋常生活中不斷發現、不斷生出新鮮感受的人來說,他們的生命境界,就是要比其他人更上了一個層次。

我們的生活需要不斷去觀察,我們的生命需要不斷地打開,而唯一的辦法便是,時刻保持著內心的清澈寧靜。所以,每當外境有變動時,我都告訴自己說:「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樣,外境的變動,也就不會影響到我了。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合掌」?有哪些含義?
三位大師開示:學佛須聞思修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