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法國玻璃藝術百年家族與新生代作品:永恆的玻璃探索

看法國玻璃藝術百年家族與新生代作品:永恆的玻璃探索



(原標題:看法國玻璃藝術百年家族與新生代作品:永恆的玻璃探索)


「玻璃的特殊性在於既非固體也非液體,而是一種突然間固定住的液體。」

朱麗葉·勒彼里耶,是玻璃創作領域為數不多的女性藝術家,也是著名的法國脫蠟鑄造百年世家的第四代藝術家,其作品充滿韻律、感性、多元。

12月11日,「烈火冰心.永恆的玻璃探索:朱麗葉·勒彼里耶 法國玻璃現代詩人亞洲個展」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展現了她的35組玻璃藝術作品。


展覽現場

朱麗葉·勒彼里耶,是玻璃創作領域為數不多的女性藝術家。她的姓氏,Leperlier(勒彼里耶),來自一個著名的法國脫蠟鑄造百年世家;曾祖父弗朗索瓦·德孔西蒙是十九世紀知名的脫蠟鑄造傳奇巨匠,父親艾蒂安·勒彼里耶與叔父安東尼·勒彼里耶均是當代世界首屈一指的玻璃藝術大師。而年僅34歲的她,已經成為法國新生代玻璃藝術家的典範。

新生代玻璃藝術家

藝術家朱麗葉·勒彼里耶

從小,朱麗葉·勒彼里耶便在父親工作室的窯爐旁玩耍、成長,並擔任父親的助手。然而,在她年輕的生涯中,一開始卻極為排斥這樣光鮮亮麗的藝術世家血統,也曾用盡一切試圖逃離脫蠟鑄造這條藝術之路。求學時期,朱麗葉.勒彼里耶在巴黎第一大學的精英教育下,透過研究不同的藝術媒介,以此遠遠逃離脫蠟鑄造。但她學的愈多,發現自己愈為玻璃所深深著迷。事實上,不論朱麗葉.勒彼里耶如何強調自己多麼希望擺脫她頭上百年玻璃藝術世界的影子,如她自己說的:「玻璃藝術像是病毒一樣,早已經潛伏在她的體內。」

朱麗葉日常創作的工作台

《光影漸變Thème et variations (1)》

經歷多年的掙扎、自問自答,朱麗葉·勒彼里耶終於決定不再猶豫,在2014年父親過世後,她繼承父親的工作室。然而,繼承之後更大的挑戰是如何超越,並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從技術到創作,朱麗葉.勒彼里耶融合了巴哈的音樂、芭蕾的舞蹈、物理的定律、情感的象徵等……而她自己則有著詩人心靈的感性。

當談及藝術追求和靈感來源時,勒彼里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最初的這些創作的靈感來源於大自然、大自然的生物。我個人追求的是一種動感,是一種不懈的變化。 」

「海膽」系列之一

展廳現場,「海膽」系列

「海膽」系列是朱麗葉·勒彼里耶把釘子放進海膽造型的玻璃之中燒制,讓釘子融合玻璃呈現一種特殊的金屬感與迷人光線,是美學和異材質的結合。這是她求變化的最初系列,但從中就可以看到色彩的漸進變化,而從形式上面可以看到「海膽」如同華在綻放的過程。」

追求固體的「動感」,探索中國文化中的「氣」

朱麗葉·勒彼里耶創作的是一種形式、一種動作,想去呈現流動感。她喜歡探索中國文化里的「氣」的概念,某種力量、某種能量,自由流動。

在展覽現場,朱麗葉告訴記者,「我個人對於中國傳統醫學是非常有興趣的。我在法國有針灸師傅,他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也時常和我講述「氣」的理念,「氣」在宇宙、在生活中是如何運作的。這也和我的創作緊密相關。

作品「永不止息」系列,展現了「氣」的理念,「可以感受到作品在連續不斷的運動過程。」

《永不止息》

由三個對稱螺旋組合而成的「迸發」,線條流暢,造型極簡,是此次展覽中朱麗葉·勒彼里耶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她解釋道,「這像是一種演變,一種循環,它是靜止的,卻又這樣延續下去。同時,作品造型又像是人體的『基因』,展現的是一種生命的力量。」此外,作品「迸發」呈現了顏色的變化,可以從中看到一種色彩的漸層過渡,從透明到深沉如黑的藍,顏色的漸近,同時暗示著時間和玻璃流動的軌跡。

《迸發II,Effusion II》

「不確定原理」系列作品超越形狀的抽象本質,沒有底座,沒有上下左右之分,造型如同運動中的力量,但顏色卻又在玻璃漿的流動中精準細膩呈現。朱麗葉·勒彼里耶希望觀眾看到作品時,會感受到一種力量,隨後又玻璃將這股力量凝固住。同時,她也解釋道,「因為力量、動力、運動是沒有固定形式的,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的。因此,與之相對的,我的作品也意在呈現這種形態,無上下左右之分,通過隨便擺放,賦予其不同的形式、感受。」

《不確定原理 VII,Principe d』incertitude VII》

同樣的,作品「反之亦然」也沒有固定的擺放形式。不同的擺放可以展現出不同的力量、狀態以及玻璃內的色澤。

此次策展人、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表示,朱麗葉·勒彼里耶是琉璃工房歷年來所邀請的最年輕的國際藝術家,但世界上沒有人像她一樣「生於斯,長於斯」,見識了法國玻璃藝術最輝煌的歷史。對於別人,那是玻璃藝術史,是一件一件的里程,對於朱麗葉.勒彼里耶而言,是她必須擺脫的影子,是她必須跨越的障礙。然而,朱麗葉·勒彼里耶在玻璃藝術的世界裡,已然展開了一個新的時代,有了一個新的聲音。

法國玻璃脫蠟鑄造百年世家

在展廳的入口處,除了朱麗葉·勒彼里耶的作品外,還展出了其曾祖父——知名的十九世紀法國玻璃脫蠟鑄造傳奇巨匠佛朗索瓦·德孔西蒙,逝去的父親艾蒂安·勒彼里耶,以及叔父安東尼·勒彼里耶的各兩件作品;策展方試圖以此來展現了十九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法國玻璃藝術成就。

弗朗索瓦·德孔西蒙

弗朗索瓦·德孔西蒙(1880-1971)是法國玻璃脫蠟鑄造法的先驅,他的名字,在法國等於脫蠟鑄造。他的輩分緊接在亨利·克羅斯之後,然而在技法精進上,弗朗索瓦·德孔西蒙發展了無數獨創的特色,尤其在「定色」有著重大突破。

弗朗索瓦作品,《向光飛行To the light》

身為莫奈好友,弗朗索瓦·德孔西蒙深受印象派的光影及色彩影響。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思:希望能用玻璃呈現如繪畫般的美感。但在那個沒有電腦控溫,甚至沒有電爐只有煤炭窯爐的時代,別說讓不同色彩之間如同繪畫般過渡自然,就連塊狀的「定色」幾乎都難如登天,因為高溫下的玻璃有自己的意志,顏色會到處流竄。而他對顏色的掌控到了什麼地步?

一朵玫瑰花的顏色,是60%的黃金、30%的白金,以及10%的錫和其他金屬氧化物。

在創作後期,他將時間幾乎全部投入教堂鑲嵌玻璃的製作。他出生的小鎮孔謝的全部教堂,以及巴黎聖奧古斯丁大教堂的鑲嵌玻璃,全由他一塊一塊鑄造,再一塊一塊拼貼。在那個年代,鑲嵌玻璃可以說是讓光線與色彩達到最極致的一種表現,每一塊色彩層次極其繁複。那是脫蠟鑄造才能達到的非凡境界。

艾蒂安·勒彼里耶與安東尼·勒彼里耶

艾蒂安·勒彼里耶 (1952-2014)的作品喜歡創造一個空間,並表達空間的透明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其他的顏色在作品裡面,讓透明和不透明同時存在一個空間里,呈現一種完美的對比。

艾蒂安作品,藍刃

安東尼·勒彼里耶(1953-)作品的精髓在於玻璃材質的哲學探討:玻璃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它究竟是永久的,還是持續在變動的?安東尼·勒彼里耶希望透過瞬間的保存來對抗時光的流逝,將有限的、短暫的人生,用玻璃封存永恆。

安東尼·勒彼里耶作品,《仍然活著 III,Still Alive Stele III》

「玻璃的特殊性在於既非固體也非液體,而是一種突然間固定住的液體。我們家族的技藝就是在創作作品時要不斷的考慮並賦予藝術作品的特殊性。」在展覽現場,朱麗葉·勒彼里耶這樣說道。

據悉,此次展覽是朱莉葉·勒彼里耶在中國大陸的首展,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3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移動:5G要大爆發!聯通電信感受下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