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洞察號發回史上最清晰火星土壤照片!網友:不種點啥可惜了!

洞察號發回史上最清晰火星土壤照片!網友:不種點啥可惜了!

登陸火星兩周的洞察號探測器,在慢慢吞吞地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儲存了充足的能量,吃飽喝足之後,開始伸出1.8米長的自拍桿(機械臂),仔細打量自己的新家。

洞察號傳回的前幾批照片模糊不清,讓人不由得大失所望,甚至懷疑NASA故意隱藏什麼秘密。就在幾天前,著陸器周圍的塵埃落定,機械臂上的相機鏡頭蓋開啟,洞察號開始展示自己的真實本領。

12月10日,NASA的洞察號推特賬號發布了一段火星土壤的近景高清視頻,還配上一段詼諧的文字,「我的手臂小心地搖啊搖,就為了看清面前將要鑽孔的土地。你問為啥看起來有點暈,那只是光與影在催眠!」

當然,洞察號傳回這段錄像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相機像素有多高,而是幫助科學家選擇部署科研儀器的最佳地點。一旦確定鑽孔位置,這隻超長「自拍桿」就會化身靈活的「手臂」,在幾千萬公里之外的火星上演遊戲廳「抓娃娃」的好戲,分毫不差地將地震儀等設備抓起來,再穩穩噹噹地放到火星表面。

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首席研究員Bruce Benerdy表示,下周洞察號將對周圍地表更豐富的細節進行成像,並生成一副全景式拼接照片。

實際上,這不是洞察號第一次自吹自擂。在上周成功展開太陽能電池板之後,它就發了一個推文:不是我吹牛!你見過這麼漂亮的「太陽傘」嗎?

科學家解釋說,全副武裝的洞察號搭載了兩台相機,安裝在機械臂上的稱為設備部署相機(IDC),著陸器平台下方的稱為設備背景相機(ICC),用於提供輔助視野。雖然前者運轉良好,但設備背景相機不知何故,鏡頭蓋還未開啟就被火星無孔不入的灰塵「污染」,好在拍攝著陸器前方的影像不會受到影響。

據悉,洞察號把自己攜帶的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全部擺完需要2到3個月時間,好在火星沒有「城管」,它盡可以放心大膽地「擺攤」。

看到如此平整的土地,種菜情節深植於骨子裡的中國網友早就提出疑問:火星大氣中富含二氧化碳,為啥不種植莊稼呢?就算火星氣溫低,我們還可以種耐寒作物啊。

據了解,火星土地雖然看起來和地球荒漠類似,但其表面覆蓋有乾燥的風化層,不像地球的富含各種營養物質和微生物,而且火星上的水主要以水冰形式存在,無法提供植物生存必需的水分。高度適應地球環境的植物到了火星註定「水土不服」。

除了在火星溫室系統中培育作物外,還可以利用微生物改良火星土壤,但要想實現如此龐大的改造行星工程,所需的資源和時間將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宇宙往事-專註科學科普|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往事 的精彩文章:

6000萬公里外!洞察號聽到火星神秘聲音!處於人類聽覺極限!
印度再展太空「疊羅漢」神技!1箭31星即將升空!

TAG:宇宙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