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如何誕生?最接近地幔的深海海底或能給出答案

地球如何誕生?最接近地幔的深海海底或能給出答案


太陽系的原行星盤(想像圖)

太陽系的原行星盤(想像圖)


海底岩石中的氖同位素或許是理解地球在45億年前如何形成的關鍵。

海底岩石中的氖同位素或許是理解地球在45億年前如何形成的關鍵。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海底岩石中的氖同位素或許是理解地球在45億年前如何形成的關鍵。科學家認為,根據太陽星雲中早期地球形成的速度快慢,行星表面不同的氣體濃度也會有所不同。


  深海是我們能夠到達的最接近地幔的地方。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深海海底玄武岩內部的氖氣,指出早期地球誕生於太陽周圍的塵埃和氣體雲,並將水和氣體困在這些岩石中。


  關於地球在原行星盤中如何形成有三個主要觀點,並且提出了不同的時間線和過程。第一種觀點認為形成過程發生得很快,從太陽星雲中捕獲氣體的時間持續了約200到500萬年;另一種觀點認為,地球形成於受到太陽照射的塵埃顆粒,先凝聚成迷你的「微行星」(planetismals),然後再結合形成原始的地球。

  第三種觀點則指出,地球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依賴富含水的碳質球粒狀隕石來輸送氣體。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博士後研究者柯蒂斯·威廉姆斯(Curtis Williams)說:「我們正在努力了解地幔中哪裡含有氖,以及是如何獲得這種元素的,這可以告訴我們地球形成的速度有多快,以及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形成的。」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在研究起源問題時,氖可以代替水、二氧化碳和氮。與其他生命必須的化學元素不同,氖是惰性的,意味著它不會隨化學和生物過程發生變化,「因此,氖保留著它來自哪裡的記憶,即使經過了45億年的時間,」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Sujoy Mukhopadhyay教授說道。在研究中,研究團隊測量了地球形成時被困在地幔中的氖同位素含量。


  氖具有3種穩定的同位素,其中只有氖-21會隨時間推移而發生含量變化,因為它是由鈾的放射性衰變形成的。研究人員使用質譜儀分析了海底枕狀玄武岩內部氣泡中發現的氖氣,以確定太陽星雲模型中的元素比例。


  研究人員稱,這些玄武岩中發現的氖氣比例與「太陽輻射顆粒」假說或「晚期吸積」模型並不相符。柯蒂斯·威廉姆斯說:「這清楚地表明,深層地幔中存在著來自太陽星雲的氖。」研究團隊還表示,這些發現可以為尋找潛在的宜居行星提供指南,因為這是生命必需的其他揮發性化合物存在的標誌。「原行星盤有幾種失去塵埃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行星的形成,」威廉姆斯說道。


  「我們可以觀察到其他恆星系中行星在原行星盤內部的形成過程,在地球內部也保存著太陽系自身的類似記錄,」Mukhopadhyay說,「這可能是其他星系中行星形成的常見方式。」

  地球的貴金屬從何而來?


  地球近表面的貴金屬含量特別高,這很令人驚訝,因為通常這些元素都存在於地核附近。到目前為止,「後增薄層」(late veneer)假說對此做出了很好的解釋。該假說提出,這些貴金屬來自撞擊地球的外來物體,並在撞擊過程中將貴金屬沉積在地表附近。


  在一項新研究中,東京工業大學科學家在計算機模擬中考慮了地球、月球和火星上的金屬含量,模擬結果顯示,一場大規模的碰撞可能將所有的貴金屬一次性地帶到地球,研究人員認為,這一事件發生在地殼形成之前,即大約44.5億年前。這些結果表明,地球的歷史可能沒有之前想像的那麼劇烈。(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基因測序揭開「孤獨喬治」巨大且長壽之謎
只要敲除這個基因,小鼠怎麼吃都吃不胖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