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紀念性空長老示寂一周年/秋爽法師

紀念性空長老示寂一周年/秋爽法師

我的恩師性空長老與寒山寺

我的恩師性空長老,俗名楊葆青,1921年3月14日生於江蘇省泰縣(今泰州姜堰區)張沐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因佛緣深厚,14歲便舍親別祖,剃度出家。1941年,恩師隨雲開法師至無錫南禪寺,受具足戒,同年考入鎮江焦山佛學院,度過整整10年的佛學生涯。1963年調到寒山寺任監院,後來榮升方丈,從此與寒山寺結下了不解之緣。恩師提起他在寒山寺的一點一滴時,心中都會感慨萬千,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恩師與寒山寺結緣了54個年頭,整整半個多世紀。

寒山寺雖然歷史悠久,可是幾經戰火焚毀,20世紀60年代的寒山寺還是一派殘敗之象,處處都是殘垣斷瓦、雜草叢生的景象,殿堂破落、人煙稀少,香火也不興旺,非常蕭條與荒涼。

恩師不畏艱苦,省吃儉用,嚴格管理,恢復重建寒山寺。動亂時期,為了保護寺院文物不被打毀,恩師絞盡腦汁,想出一個不同尋常的辦法。他帶領寺院里的幾位法師,用泥巴將碑廊里岳飛、唐寅、文徵明、俞樾等名人題寫的珍貴碑刻糊起來,然後貼上紙,並在紙上寫上愛國標語,完整地保護了大量寺院文物,如今這些碑刻成了寺院之寶。還有那些年代久遠的五百羅漢,恩師用智慧和生命保護下來,五百羅漢全部黃楊木雕刻,一尊都不少,如今安奉在羅漢堂內,每天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前來頂禮叩拜,也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1970年恩師被下放到農村勞動,他走時把一塊高約半米、寬約兩米的木匾帶到了崑山,上書「五古峰方丈」,落款是「光緒十年,德清俞樾書」。那是一塊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是佛門一寶。恩師在崑山農村的那段時間,這塊木板就成了他的床鋪,有時候他怕時間長了會發霉,就把它搬出來晒晒太陽。那時候他的生活非常艱難,連吃一塊豆腐的錢都沒有,當地一些好心的農民就勸他說:「楊和尚,你的生活這樣困難,就把這塊木板賣掉吧。這木料做傢具不錯,可以賣100塊錢(當時的100塊錢也算不少了)。他卻一直默默地忍受著那樣的痛苦,堅信總有一天這種局面會改變的。

時間到了1978年,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市委統戰部又把恩師從崑山請回寒山寺。當時的寒山寺破敗荒涼,不忍目睹。恩師來後就開始收拾這破爛不堪的寺院,撿磚頭、拾瓦塊,另外還要種菜、挑水、做飯,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恩師從來沒有叫苦,沒有說累,就這樣為了寺院的恢復和發展,他只顧寺院不顧自己,以苦為樂地忙活著。寒山寺在恩師的苦心住持和不懈努力下,一步步由衰到盛,寺院建築群整修一新,並於1979年開始舉辦了「首屆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每年接待的國內外香客、遊客日益增多,聲名逐漸遠播海內外。

恩師的豐功偉績和突出貢獻,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肯定與讚頌。從1983年起,恩師連續當選為政協蘇州市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屆委員,第十屆常委,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與信任。恩師不辜負領導和各界人士的期望與委託的重任,每次政協開會時,他都會踴躍參加並積極提案,特別是宗教方面的事情,他更是不遺餘力地向黨和政府獻計獻策。

1984年8月恩師榮升為寒山寺方丈。此後,寺內規章制度日趨完善,繼承「妙利宗風」,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嚴持凈戒,護持三寶。寺內每年舉辦講經法會,度化四眾,檀越信眾踴躍趨臨,共沾法雨。還不斷舉辦僧伽培訓班,幫助青年僧人長養僧格,提高寺院管理能力,這種舉措受到了十方信眾的敬仰和社會各界的稱譽。

恩師決心把寒山寺重建為中外聞名的佛教聖地。對寺廟的修復從規划到籌集資金都費盡心血,先後重塑了佛像,重修了大雄寶殿、鐘樓、鍾房、碑廊等。還重建了藏經樓、楓江樓、羅漢堂、弘法堂。新建了五觀堂、霜鍾閣、鍾軒、僧寮等建築,規範了寺院的殿堂,解決了寺院的食宿。

尤其是由恩師倡議重建的「普明寶塔」,如今巍然聳立於寺內。這是一座仿唐五級樓閣式寶塔,按敦煌壁畫設計復原,木構方體,敦厚莊重,層閣復疊,翼角似飛,高42.4米,各層漸次收進,皆可登臨鳥瞰,飛檐斗拱,雄大疏朗,再現了唐代莊重華麗的建築風格,系中國第一座仿唐寶塔。經過恩師的的精心管理,如今的寒山寺遠非昔比,殿閣寬敞,佛像莊嚴。

據有關資料記載,從梁朝天監年間開始,寒山寺曾經多次建過寶塔。唐朝的寶塔建得最好,當時叫「妙利普明塔院」,到明朝時,詩人高啟還在一首詩中吟到:「船里鍾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後來塔被多次燒毀。現在太平盛世,百業興旺,恩師不由產生了重建「普明寶塔」的想法。當時有人顧慮現在大興土木造塔耗資巨大,資金能否籌措得夠,恩師排除千難萬險,信心堅決,拿定主意一定要把寶塔恢復起來。

為了更好地完善寶塔工程,他利用參加政協會議的機會,走訪了謝孝思、費新我等社會有影響的政協委員,聆聽他們的意見並取得支持,在政協會議上作了彙報與宣傳。

1989年6月,恩師聽說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老在上海視察,住在錦江飯店,他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於是便風塵僕僕趕到上海,請示趙朴老有關造塔的事情。朴老在百忙之中會見了他,朴老聽了恩師重建寶塔的彙報和心愿,思考一會後說:「寒山寺歷史上有沒有塔,有沒有什麼依據?」恩師把歷史上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並特別提到至今蘇州文廟的平江石刻圖碑(宋朝文物)上,還清清楚楚地記載著寒山寺有塔的事實。朴老聽了非常滿意,接著問恩師資金怎麼辦?恩師語氣肯定地說:「我們不要國家一分錢,我們要自力更生,集資化緣,恢復寶塔。」朴老聽完恩師的彙報後非常感動,然後就果斷地說:「我同意你們造塔!」

同時,造塔一事得到了蘇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並批准了重建寶塔方案。經過各方反覆論證,以敦煌壁畫中的唐塔造型為藍本,同時參照了山西五台山南禪殿和佛光殿的木構形式,最後決定建一座唐朝風格的寶塔。那些日子,當天黑以後,恩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幹活搬磚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6年10月5日,寒山寺普明寶塔竣工驗收儀式隆重舉行,寶塔終於建成了。這座寶塔高42.4米,為五層方塔,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與虎丘塔、北寺塔、靈岩塔遙相呼應、相映成輝,成為蘇州古城的一大美景。為了紀念朴老給予的支持,恩師又特地請朴老寫了「普明寶塔」匾額掛在門額上,千年古剎重放光彩,得到了佛教界人士與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稱讚。

恩師曾作了一首詩,來稱讚寺院的發展與變化:「天堂本是人為哉,第一姑蘇不例外。汗水化作千般好,糞池不臭變蓮台。」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千辛萬苦地造這座塔,恩師說:「前輩老和尚培養了我,更主要的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做人要做有骨氣的人,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忘本。要知難而上,不能遇難就退。我現在生在盛世,一定要在我手上消除那隻聞鐘聲不見塔影的遺憾,完成這一歷史任務。」

恩師是一位愛國愛教的僧人,一直把愛國愛教作為培養僧才的首要目標。他說:「愛教必須愛國,愛國才能愛教,佛法與世法統一,愛國與愛教圓融。」他要求年輕一代順應時代潮流,做德才兼備的現代僧人。他嚴格要求年輕法師勤奮學習,規範做人,不斷提高佛學知識和文化素質。他注重培養年輕法師的思想品德和生活能力,要求自尊自愛,自製自強。

改革開放迎來了千年古剎寒山寺重興的歷史機緣,也使與日俱增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日本等國的友人來到寒山寺。恩師在與他們頻頻的接觸中,看到他們連聲讚譽華夏的書畫藝術而感到快慰,可當聽到他們為未能覓取寒山寺方丈的書畫而發出聲聲感嘆時,他的心間猶如被一股無形的巨浪撞擊。日本友人慕名中國書畫藝術,寒山寺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這樣高,作為寺院方丈,拿不出有功底的書畫,恩師深感內疚。於是,他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練好書法,拿出像樣的書畫來!他白天分秒必爭地練,晚上依然挑燈夜戰,說是廢寢忘食也不為過,即便病倒在醫院,他還是不忘練習書畫,沒有紙筆,就用手摹擬比劃。就是這樣,恩師練就了一手好書法,並能潑墨作上拿手的松、竹、梅、蘭花等高雅的花卉畫,更獲得了「佛門鐵筆」的美譽。

恩師一生愛國愛教,為恢復寺院、公益慈善、培養僧才、對外交往等作出了突出貢獻!我隨恩師左右30多年,耳濡目染了恩師的行為世范,深受啟發和教育!

如今恩師功德圓滿,舍報西歸,我內心無限沉痛,昔日往事歷歷在目,猶如昨天。恩師走了,然而老人家的高風亮節、言行舉止、諄諄教誨、寬大胸懷、慈悲精神、般若智慧一直影響和鞭策著我,讓我在修學的路上不敢有半點懈怠,始終堅持正信正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定管理好、建設好、住持好寒山寺,為光大和合祖庭,弘揚佛教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最後,祈願恩師花開見佛,上品上生,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作者:釋秋爽,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蘇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州寒山寺、重元寺方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黃芪枸杞核桃黃精,補藥界的四大天王如何入菜
為人講勸,回心行善,可改祿壽——感應篇彙編繪本02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