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通蘋果專利之爭:誰都有軟肋

高通蘋果專利之爭:誰都有軟肋

12月10日,高通對外宣布,中國福建省福州中級人民法院授予了高通針對蘋果公司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兩項專利的、包括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的產品的侵權行為。該案所涉及的兩項專利之前已經在專利無效程序中被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有效。

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技術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益發凸顯。可以這麼說,誰掌握了更多的專利技術,特別是核心專利技術,誰就擁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國外相關機構預計,到2025年,5G手機每年將產生近200億美元的全球專利授權費,累計將超過550億美元。以此次打官司的主角高通為例,目前高通擁有13萬項專利儲備,涵蓋晶元、移動通訊等必要技術。其中在全球5G技術專利方面,高通一家擁有其中15%的專利。而且從專利質量來看高通最高,核心專利最多。龐大的專利積累,成為高通收入的重要支撐。高通2018年的財報顯示,光是技術授權部門貢獻的息稅前利潤就高達52億美元。在業內,高通專利費又被稱「高通稅」,全球幾乎每家智能手機廠商都逃不過「高通稅」。

但是,即便如此,高通並不是通訊市場的唯一霸主。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蘋果既是高通專利技術的使用者,同時又是強有力的挑戰者。2011年起,高通一直是蘋果iPhone的獨家晶元供應商。根據市場估測,陷入專利糾紛前,高通原本每年能從蘋果拿到20億美元左右的專利使用費。但今年以來,雙方的矛盾進一步上升。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中旬,蘋果和高通已經在全球打了50多場專利官司。

在高通與蘋果的專利大戰中,兩者並沒有從中獲益。相反,由於蘋果憤而轉用英特爾晶元,不僅導致蘋果手機速度減緩,用戶體驗變差,使得以往在「饑渴營銷戰略」下新機往往出現搶購潮的現象一去不復返。蘋果的股價大幅下跌,僅在今年11月份就暴跌了21%。而高通同樣因為蘋果的棄用損失慘重,利潤出現下滑。在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中,高通業績首次虧損,而且虧損額度近5億美元,這是高通上市後第一次出現虧損,全部財年則虧損達到48.64億美元。

高通蘋果專利之爭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擁有全部的專利技術,都有自己的軟肋位置。強大如蘋果公司,每年也需要花費巨額資金向其他公司支付專利費用。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掌握5G專利技術最多的是中國的華為公司,華為公司的專利族數達到了1481,佔全球5G專利技術總量的28.90%。而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信息,蘋果公司從2015年開始,每年向華為支付超過上億美元專利費用。事實上,不僅僅是蘋果,愛立信、高通之類的專利大公司也需要向華為支付相應的數額可觀的專利費用。

由此可見,在通訊市場中,所有公司都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那種違反全球化潮流,試圖通過某項專利技術遏制甚至打擊其他企業的做法,最後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合作才能共贏,公平的市場競爭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提高消費者的福利水平,進而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

(來源:新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卵子獨特表觀遺傳狀態機制獲揭示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