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前兩年有個詞,叫「降維攻擊」,大概意思就是以高級生物去打低級世界的生物,一打一個準。

舉個例子,我們在打遊戲的時候,為了通過關卡,有時再怎麼出招,再怎麼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

這個時候,就只能通過升級各種進攻武器,用高級的裝備去打裝備低級的敵人,才能順利通關。

遊戲,也是現實生活的隱喻,要想過上高層次的人生,也需要進行這樣的降維攻擊。

具體怎麼做呢?

就是提升我們的思維層次,站在更高的認知維度上,擊敗下面三種低層次的思維,人生才能加速升級。


01

打工者思維


前幾天周末,一位剛剛步入工作的表妹找我吃飯。

吃飯的過程中,她收到老闆的電話,說是隔天就要用的報告出了些問題,需要她今天之內修改好。

表妹嘴上答應著,掛斷電話之後卻十分不樂意,覺得這些問題就應該在上班的時候提出來,下了班再佔用自己的私人時間就是不道德。

這讓我想起吳軍博士在專欄里提到的一個案例,他曾經和某位工程師進行了如下對話:


吳軍:一段30分鐘的視頻,在你的網站上被觀看一次能掙多少錢?工程師:我是做工程師的,這個我不知道。見對方無法回答,吳軍又問:你們公司產品(視頻)的廣告點擊率是多少?工程師:這個和具體的內容頻道有關,也和用戶群有關,和插片的製作也有關。


短短的問答中,其實暴露出了工程師的很多問題。

作為開發(視頻)這個產品的工程師,雖然老闆沒有要求他了解變現和廣告的情況,但是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多少需要有一點銷售上的知識。

有了這樣的全局觀,才能更有目標感地指導眼前的工作。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其實,永遠盯著眼下的工作而不顧全大局的人,和認為下班了就不能工作的人類似,都是抱著打工者思維在做事。

《個體賦能》這本書中提到:打工者思維就是抱著為別人做事,而不是為自己做事的心態在工作。

當抱著這樣的心態工作時,潛意識裡就會開始以交易價格來衡量工作:


今天我為你工作了9個小時,比法定工作時間多了1小時,你應該多發我1個小時的加班費,否則下次我就不加班了;這半年來我工作非常努力,你應該有所表示了,否則以後我就不努力工作了;我只要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就行,至於公司的總體目標,那不是我該關心的。


如果總是以這種思維在工作,很難真正做好一份工作,也很難幹得舒心,最後受傷的還只是自己。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打工者思維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工作當成職業

工作是大家的謀生手段,一個公司給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任務,它付你工資,就兩清了。

而職業是我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比如我們當一個醫生,提高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成為名醫,這是職業。

如果你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意識到當下的工作,是為了一輩子的職業發展,你就會為了實現未來的職業目標,用更專業的態度來對待工作。


02

信奉「勤能補拙」

小時候,父母就告訴我們「勤能補拙」和「笨鳥先飛」的道理。

聽得多了,我們便信以為真,於是不停地把學習時間拉長,覺得只要足夠勤奮,就能換來好結果。

但每個班級里似乎都會有一些學習很勤奮,成績卻總是很落後的同學。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物理老師在單元測試完之後總是喜歡讓我們把答錯的題罰抄十幾遍。

我一般是抄了一遍,了解了答題原理後,便開始偷懶了,用兩支甚至三支筆開始抄寫,省下時間去做別的事。

但同桌總會認認真真地抄上一兩個小時,即便是明明會做,但只是計算失誤導致答錯的題,也會一遍不落地抄寫。

她這樣「勤奮」的結果就是,成績越來越差,要抄寫的題也越來越多。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進入職場後,這種越「勤」越「拙」的現象也時有見到:

明明用一個Excel表格公式就能直接得出數據的工作,偏要拿著計算器算一個下午,結果數據還不一定準確。

這樣的勤奮,其實才是真正的懶,因為他們不願動腦,只能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思考,快與慢》中說到:我們的大腦非常偏愛惰性思考,它更喜歡快覺察,不假思索地做出決定,因為這對大腦來說能耗最低,而真正深入的慢思考則會消耗大量能耗,這對大腦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比如,對於「花1天時間,抄寫一本書」的任務,和「花4個小時,創作一篇文章」的任務,大多數人都更願意選擇前者。

但習慣選擇類似前者的工作,人不但難以進步,還會走入「越勤越拙」的困境。

要想走出這樣的困境,除了選對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變得高效

這裡提一下著名的四象限工作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維度進行劃分,並且給出做事先後順序的策略。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這個方法看似有效率,但如果緊急重要的事情出現了三件,先做哪件就無從判斷。

《個體賦能》一書中針對四象限法進行了這樣的改進:只考慮重要的事情,不考慮緊急的事情。具體的操作方法是:

按照和關鍵目標的相關度進行重要事件的排序,同時留出彈性時間;執行時先做最重要的,彈性時間安排緊急的。

任何方法都有利有弊,關鍵在於能否取之精華,為我所用。

私以為,「勤能補拙」的「勤」,應該是勤于思考的意思


03

只聽課,不復盤

我有一個朋友群,群里有個特別熱愛學習的同學,隔三差五地就會在群里分享一些付費課程,或是一些催人奮進的名人演講。

起初,我也饒有興緻地點開這些鏈接,確實覺得學有所獲。

但學得多了之後,我發現,即便是有些知識真正運用到了工作中,也難取得預想中的效果。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忙著聽課,忙著閱讀,卻唯獨沒有時間空下來認真整理,復盤自己的工作。

復盤,是一個圍棋術語,據說在圍棋比賽結束時,棋手往往會對之前的對局進行一次復盤,在腦海中或者棋盤上將棋子重新擺放好,思考對方的路數還有自己的破法。

那麼,一年下1000次棋的棋手,和一年只下100次棋但每次下完後會花大量時間進行復盤的棋手,誰的成長更快?

答案肯定是後者。

工作中個人能力的提升也一樣,有研究顯示,從個人實踐經歷復盤中獲得的學習效果,要比聽一個課程的效果好上6倍

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643:復盤》中說到:很多人做事沒有復盤習慣,做了就做了,然後就趕緊做下一件事。

這看起來似乎很有工作效率,其實不然,求快反而慢,求多反而少。

柳傳志對自己有一個這樣的評價:智商中等偏上,情商較高,和別人比也不是有特別巨大的優勢。那我的優勢是什麼呢?是勤於復盤。

那麼,如何有效地進行復盤呢?

①回顧目標,為後續評估結果、分析差異樹立基準;

②評估結果,用真實、全面的數據支撐;

③找到差距,深入分析原因;

④總結經驗,確定下一步行動。

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一名編輯,當你的文章發布後,就可以針對文章數據進行復盤:

回顧文章閱讀量是否達到預期,如果沒有,是標題、內容、選題、排版出了問題嗎?下次該如何避免?

自媒體人Juno說:復盤就是職場人實現進階的刻意練習,一個懂得復盤的人就擁有成長複利,在工作、生活中快速迭代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有人說,思維層次的差別就是高度之差,而高度之差帶來的是全方位的差異

因為人生的一切至關重要的事情首先都受限于思維層次,而提高思維層次,則能牽一動而發全身,帶來全方位的改變。

可見,提升思維層次,是人生的首要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單身大數據曝光:標配的人生,為什麼大家都不想過了?
面對悲傷時,所有人都應該學會的一件事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