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剛一登基就迎來突厥大軍,看他如何智退敵兵

李世民剛一登基就迎來突厥大軍,看他如何智退敵兵

原標題:李世民剛一登基就迎來突厥大軍,看他如何智退敵兵



公元626年八月,唐高祖李淵頒布制書,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世民, 隨後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天下換主了,新皇帝因為大赦和免除各地一年的徭役,因此普天同慶,新王朝沉浸在一片祥和歡樂的氣氛中。


就像老百姓家裡有了喜事,周圍鄰居都趕來祝賀一樣,北方的老冤家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也趕來湊熱鬧了。

但是他們的賀禮並不好下咽,而是彙集了十多萬的兵馬。此時已經兵進武功,來到了長安的近郊。


隋唐和突厥這位老鄰居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了。隋文帝時期,為了統一華夏,對突厥大舉進攻,大敗東突厥,使之稱臣。這樣他們消停了一陣子。



李淵當年在晉陽(今太原)起兵時時,因為自己的力量嚴重不足,又怕突厥在後邊襲擊,於是派和突厥關係密切的劉文靜出使突厥,見到始畢可汗,並送上財帛金銀,同時約定「要是進入長安,百姓、土地歸唐公,金玉綾羅歸突厥。」(「若入長安,民眾土地入唐公,金玉繒帛歸突厥。」《資治通鑒·隋紀八》 ) 這才借來了突厥的精兵和大批的良馬。大大的助了李淵一把。


唐朝建立後,突厥自持其功,每次派使者來長安要財物,都非常蠻橫無理。李淵則因國家初建,四海未平,一直忍著,不敢與突厥翻臉為敵。



李淵當了皇帝之後,突厥的頡利也繼任可汗,他更是輕視唐朝。雖然朝廷給了他們非常多的賞賜,但仍然慾壑難填。


沒辦法只好兵戎相見了。秦王李世民率百騎,迎擊頡利可汗的一萬精騎。由於準備充分,又使用反間計,結果在雁門大敗頡利可汗。


這成了他一生的一個大恥辱,他發誓這次一定要一雪前恥。


這麼辦呢?老冤家來了,我們不出面也不是待客之道。但是說實在的,目前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有點捉襟見肘。朝廷真經不起大的動蕩了。這個頡利可汗,可真會挑時候!


正在這時,黃門通報,突厥使者求見。覲見的是頡利可汗的親信執失思力,一進來就趾高氣揚的鼓吹「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兩人率領著百萬大軍,現在已經來到」。


聽到執失思力口吐狂言,李世民斥責道:「我與你們的可汗當面約定講和通好,現在你們可汗獨自背棄盟約,率領前來。你還在這裡大放厥詞,那隻好刀兵相見了。來人,先把這個狂徒拉下去砍了祭旗!」


一聲喝令,嚇得執失思力兩腿不由自主的軟了下去:「不是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嗎?」


李世民沉吟半晌,冷冷地說:「如果我現在就放你回去,突厥會認為我害怕他們,就更加不可一世了。」


於是下詔,將執失思力囚禁在門下省。執失思力在鬼門關中轉了一圈,頓時蔫吧下來。



第二天,李世民親率文武百官,八千騎兵,三萬步兵傾城而出,在渭水河南擺開了陣勢。


頡利在河對面,看著唐軍熟練地安營布陣,不無羨慕地向突利說道:「若光是論馬上的拼殺技術,我們突厥的勇士足可以以一當十;但是要說到排兵布陣嗎,我們似乎練得少了些。」


看到主帥這樣說,突利心中也畫魂,問道:「難道李世民真有膽量和我們一拼生死嗎?他的輕騎兵是從不輕易用的王牌,今日也拉出來了。」

頡利和突利最清楚李世民輕騎兵的厲害,因為這支軍隊的戰馬就是從突厥買回來的,均是百里挑一的良種,士兵也由突厥的騎手親自訓練。當年頡利還是王子的時候,在雁門就是吃了秦王李世民的虧,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李世民為自己的輕騎兵傾注了心血。這支隊伍的戰馬不穿盔甲,雖然降低了防護能力,但速度卻快了一倍。那不有句俗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實放在冷兵器時代的大兵團作戰上也同樣適用。李世民平日征戰,很少使用這支部隊。一旦使用,必起到奇兵之效。



李世民來到河邊,一揚馬鞭,長聲笑道:「頡利可汗,不知你千里而來,有何貴幹?」


突利在頡利身後冷笑道:「大汗,要不我隔河一箭射死他算了?」


頡利搖了搖頭,道:「算了。你忘了,我們的第一勇士當年就是死在他箭下的?還是看看再說。」


說完頡利越眾而出,單騎來到河邊大聲道:「聽說世民兄榮登大寶,小弟甚為欣慰,不枉你我一番辛苦,此次帶孩兒們來,一是為了給兄賀喜,二是塞外苦寒,想請世民兄將長安讓一塊出來,給小弟留個住處。」說完回頭一望,馬鞭一揮。


彷彿聽到了號角聲,突厥的軍隊立刻動作起來。第一排將士齊聲吶喊,馬人立起,前蹄騰空,不等落地,第二排又一聲吶喊,勒馬而起,一排排傳將下去,象波浪一樣此起彼伏。


頡利看了一眼自己精心訓練的成果,覺得很有成就感。


李世民一看身邊諸將有些瞠目結舌,知道是被這陣勢給嚇住了。微微一笑,故作輕鬆的說道:「突厥兵確實騎射精湛,但你們發現沒有,他們以人馬掀波浪的,只是最前邊的不足一百排,後面的就是虎頭蛇尾了。朕有理由相信,他們訓練有素的不足三萬人,其餘的都不足論道。」


看到自己這邊的表演沒有起到應有的震懾效果,李世民他們在哪裡指指點點,說說笑笑的樣子,弄得頡利可汗有些鬱悶,頓時自己心裡也沒了底,回頭問突利道:「你看李世民到底是什麼意思?是虛張聲勢還是有恃無恐?」


突利皺眉道:「 李世民行軍一向出奇制勝,他幽州有十萬兵眾,渭河南有四萬,與我軍兵力大致相當,雖然不如我軍強悍,但他們怎麼會暴露全部實力?只要他再隱藏十萬奇兵,我們就很難對付了。」



頡利此時心中也沒了底。派去的親信執失思力本來是要讓他探一下長安城中的虛實,誰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聽到突利這麼說,也有些滿臉憂鬱的說:「我們是為財物而來,又不是來拚命的。只要他多出金銀玉帛,我們退兵又何妨?不然若他退守高城,我們帶糧不多,附近又沒什麼糧草可搶,十多萬人馬吃住都是問題。」


突利也笑道:「李世民剛剛登基,簽個城下之盟已夠難為他,我們留個面子給他,下次再來給他找點麻煩。」


頡利手一揮,突厥騎兵齊聲喝道:「大汗萬歲!」


然後靜下來,再不發一點聲音。


這時,一名突厥將領來到渭河北岸,隔河喊道:「大唐皇帝陛下,可汗請您面談。」李世民打馬向河邊奔去。


第二天清晨,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頡利由突利陪同,李世民由秦瓊陪伴,從不同的方向到渭水橋兩側。


按事先約定,雙方士兵都退到三百步外。一匹白馬拴在橋中央,一邊擺有香案。一名大唐禮部官員在差一刻辰時,以尖刀將白馬刺死,用盆接滿馬血,放到香案上,退了下去。


為表示沒有攜帶武器,李世民同頡利都穿緊身麻布戰袍,兩人緩緩登上渭水橋。


辰時到,李世民用左手食指在盆在蘸了一點馬血,在右手心划了一個圈,頡利也在右手心划了一個圈,然後兩人將右手舉起,慢慢合在一起,兩邊大唐將士與突厥將士同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人手分,頡利輕聲說道:「世民兄似乎削瘦了,大唐事務繁雜,還要多多保重。」


李世民也輕聲道:「塞外風寒,你也有些蒼老了。」


也許下次再見時,依然要拼個你死我活,但此時此刻,兩人卻說的都是真心話。


兩人凝視對方片刻,又同時分開。


兩人各點燃一炷香,插進香案上的香爐里。

李世民朗聲道:「大唐天子李世民,謹對天盟誓,與突厥永結兄弟之邦。」


頡利亦朗聲道:「突厥可汗頡利,謹對天盟誓,與大唐永結兄弟之邦,即刻退兵。」


盟誓完畢,頡利再不回頭,扭身便走。


頡利一聲令下,中軍起動,馬蹄聲振天而響,一盞茶功夫便已遠去,只在天過騰起一片煙塵。而李世民站在渭水橋頭,一直目送他們離去。



結語:這次智退頡利可汗,展現了李世民的神勇。其中許多地方可圈可點。


(一)頡利可汗入侵,就是奔財物來的。由於自己即位的時間太短,國家尚未安定,百姓並不富足,一場大戰下來,必定勞民傷財,百姓承擔不起。「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二)扣押執失思力,是讓頡利知道,我並不怕你。你敢亮劍,我便會拔刀。


(三)出動輕騎兵,故布疑陣,正合了《孫子兵法》中「兵者,詭也,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戰術,讓頡利不敢輕舉妄動。


(四)單騎赴會,表現了李世民的個人英雄主義。李世民本身武藝高強,其劍法高超,箭術更是超絕,都是刀口舔血之人,誰怕誰?

(五)歃血為盟,暫時保證了邊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為以後更能有效殲敵,贏得了時間。



後續:渭水之盟後,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贖回了執失思力。


公元630年,經過五年的準備,唐朝大軍開始了對東突厥的征戰。李靖、李勣率領的大軍發動定襄襲擊戰,頡利大敗退屯鐵山,唐軍緊追不捨,夜襲陰山後頡利大敗被俘。


頡利可汗被俘後歸降,被封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突利可汗隨後也歸降,被封為北平郡王。再後來突厥名將或首領包括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開始發力,向「天可汗」地位進行了勇猛攀登。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後,唐朝政權飄搖欲墜,但為何就是死而不僵
他在域外文學影響力直追白居易,破案手段堪比神探

TAG:老衲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