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對皇后樂隊的神還原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道皇后樂隊的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映數周以來,橫掃全球,票房現已輕鬆超過5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本網注),成為有史以來最為賣座的音樂類傳記片。

雖然北美票房剛剛超過曾經的同類型現象級影片《衝出康普頓》(2015年),但全球票房卻是其的3.5倍多,足見皇后樂隊在全球的影響力。同時,這部影片也是電影人獻上的一份厚禮,樂迷們看得熱淚盈眶、激動異常,非樂迷們也多被皇后樂隊圈粉。以至於近期掀起懷舊狂潮,皇后樂隊的傳記片和音樂點擊量激增,甚至數首單曲直接殺迴音樂榜單前列。

影評人與觀眾評分兩極分化

但與全球票房表現頗為不符的,是影評人對本片的評分較低。在知名電影評分網站爛番茄上,觀眾評分高達91%,但影評人僅給出了62%的評分。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觀眾給出了8.3分(十分制),而影評人和媒體僅給了49分(百分制)。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影評人覺得劇情缺乏創新

影迷和樂迷們在網路上紛紛表達了不滿,同時聯手將該片的IMDB評分推上了8.4分,本年度排名第二,僅落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0.1分。而有史以來能夠超過這個分數的,只有56部影片,其中還有26部同為8.5分。

影片以主唱弗雷迪·默丘利為主線人物,講述了皇后樂隊從英國組建到成為樂壇傳奇的15年歷程。雖然不是紀錄片,但由於影片開發和拍攝時,有皇后樂隊吉他手布萊恩·梅和鼓手羅傑·泰勒的親自參與,以及原弗雷迪助理彼得·弗雷斯通在導演監視器前的坐鎮,對人物細節和經典場景基本做到了神還原。一系列傳世名曲的創作發行過程,樂隊成員間的私密故事,以及弗雷迪個人的情感世界,都通過鏡頭予以呈現。

而影評人的不滿也就此展開,集中批評本片缺乏創造力,平庸無趣,敘述碎片化。有人將這些歸咎於,由於當事人的涉入,影片掩蓋了露骨的鋒芒和負面的事件;以及原導演布萊恩·辛格(作品:《X戰警》系列)與製片方鬧翻,繼任導演德克斯特·弗萊徹(作品:《飛鷹艾迪》)火速上崗等。

總之,他們認為有皇后樂隊的傳奇經歷背書,集合了極為擅長傳記的編劇安東尼.麥卡騰(作品:《至暗時刻》、《萬物理論》)和皮特.摩根(作品:《女王》、《對話尼克松》),理應交出更為精彩的作品。

筆者看過影片後認為,影評人們過於苛責了,他們潛意識裡認為主角被推上神壇就不該自行走下來,傳奇人物就不應擁有拉雜平淡的人生。似乎提及搖滾樂隊,就要有狂暴、憤世;提及樂團的分裂,就要有喧鬧、極端。

也許,那個舞台形象極具戲劇表現力的傳奇小夥子,私下就是那麼靦腆;他與一生中的白月光瑪麗·奧斯丁,就是體面分手、扶持相伴;他與其他團員的分合,就是理性而剋制。

皇后樂隊的不可複製,也在於他們的紳士底蘊。他們應該算是全世界學歷最高的知名搖滾樂隊了。弗雷迪和鼓手羅傑·泰勒,分別擁有藝術與圖形設計和生物學學位。貝斯手約翰·迪肯是工程學學士,聲音振動學碩士。被粉絲親切地稱為「梅校長」的吉他手布萊恩·梅,一直致力推廣樂隊音樂。他還真的不是閑得沒事兒出來圈錢,因為本人可是倫敦帝國學院的天體物理博士,還當過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的名譽校長。

經典音樂催淚再現

本片的劇情褒貶不一,但觀眾對音樂呈現的部分,幾乎無一例外狂贊。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結尾的Live Aid演唱會極其震撼

片中皇后樂隊一路走來的探索和巡演,雖然都是驚鴻一瞥,卻也足以讓樂迷們興奮不已了。曾對後世樂隊造型有著很大影響的皇后風格,在此如實呈現。從飄飄長發到短髮小鬍子,深色著裝,從各種閃亮緊身衣到始終不變的半根話筒支架……其中,設計最為精心的要數那口招牌齙牙了,不僅形似,連主演拉米·馬雷克說台詞時,都帶著一口齙牙腔。

此外,觀眾還能隨著影片經歷經典歌曲的誕生,比如那曲曠世神作《波西米亞狂想曲》,過把音樂癮。樂隊一直在探尋突破之路,弗雷迪在成功將音樂拓寬至四個八度之後,更通過自譜詞曲,創造了這支接近六分鐘,融合了民謠、吉他solo(指樂器獨奏——本網注)、歌劇和硬搖滾的神曲。弗雷迪高亢璀璨的聲線和變幻詭譎的唱法藉此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這首離經叛道之作,最初被唱片公司直接拒絕,理由和扼殺革新的所有言辭一樣,無外乎就是時間太長、胡言亂語和主旨不明。憤然離去的樂隊成員,以飛石破窗表達了不屑與抗議。

接下來成員們打了一手好牌,充分利用當時的打榜主要渠道——電台,先行播放了這首歌,引起了歌迷注意,從而倒逼唱片公司發行了該曲。後來的事我們大家都知道了,《波西米亞狂想曲》在英國單曲榜連續九周冠軍,創下當時英國最高單曲銷售紀錄。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也反響巨大,成為全世界唱片業史上最暢銷單曲之一。四十多年來,謎一樣的歌詞也引發了無數歌迷的別樣解讀,彷彿也預示著弗雷迪詩意與幻想,矛盾與掙扎交織的人生。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史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海報

但這一切的驚喜和感動,會被結尾部分的震撼徹底取代。編劇在此刻意還修改了弗雷迪患病的時間點,將之後的十多年的向死而生,濃縮到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的Live Aid演唱會之中(意為「拯救生命」搖滾演唱會——本網注)。1985年那場旨在為衣索比亞的饑荒籌集善款的群星搖滾演唱會,同時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舉行,吸引了9萬現場觀眾以及全球直播近15億的電視觀眾,持續了整整16小時。全世界100多位搖滾歌星參加了這次義演,但大多是拼盤出演,只有殿堂級的邁克爾·傑克遜、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U2和麥當娜等有獨立的表演時間。

皇后樂隊是那次演出停留在舞台最長,演唱曲目最多的樂隊。電影結尾的20分鐘就神級再現了這一經典時刻。影片對當時的舞台場景進行了接近1:1的還原,服裝、樂器,甚至放在鋼琴上的飲料杯,都盡數出現。拉米·馬雷克更是進行了從牙齒、胸毛,到呼吸、姿態的全方位模仿。7萬人的溫布利體育場在技術的加持下,得以重現。俯衝和迅速拉伸的鏡頭,將山呼海嘯的氣勢做出了極致展現。

音樂響起的一瞬間,弗雷迪靈魂附體,皇后樂隊輝煌重生!我們這些錯過了一個偉大時代的人們,重新見證了歷史的神跡。鼓膜轟鳴、熱血賁張、眼淚狂飆,這才是打開這部影片的方式。(文/李婷 發自紐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