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堪稱政商全才,當政時興邦滅國從商時富甲天下,至今被人崇拜

此人堪稱政商全才,當政時興邦滅國從商時富甲天下,至今被人崇拜

原標題:此人堪稱政商全才,當政時興邦滅國從商時富甲天下,至今被人崇拜


范蠡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商思想和較為完整的經商理論,無論是對他的同代人,還是後代人,都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經商的,還是為官的,都在他的思想庫中汲取健康的營養,為商為政服務。


在受范蠡經商思想、理論影響之最大者,當數越王勾踐本身。



范蠡,字少伯,戰國時期政治家。中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傳統,即以「士、農、工、商」為列,士排在前面,商則排在最後,這說明商人地位之低下。後世對於范蠡印象的來源,是通過政治作為,事實上,他確實在這方面有著出色能力。

然而,最終范蠡選擇了棄官從商,致使他無緣與政治名家共載史冊。


范蠡家境貧寒,幼年生活艱辛,但他胸懷抱負,並未對未來失去希望。憑藉著聰慧出眾,他少年時期便已學識淵博,通古博今,無所不能。然而,楚國王公專權,朝綱混亂,他儘管滿腹經綸,博學多才,卻無報志之門。



很長一段時間內,范蠡都未尋得前程,但他並未放棄,堅持自己會受到賞識。公元前496年,吳、越兩國發生了一場交戰,即:槜李之戰。吳王闔閭在此戰中,被砍中下肢,傷重而亡。兩國就此結仇,連年征戰,廝殺不止。范蠡見勾踐處於危時,便主動上門自薦,投奔越國。


公元前494年,勾踐聽人來報,吳國日夜操練兵士,準備向越國復仇。勾踐不想處於被動,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吳國,製造連勝。范蠡卻有著不同看法,他對勾踐說:「上天告訴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縱,艱苦而不自誇功績。」


越王勾踐覺得范蠡太過謹慎,並未聽從他的諫言。同年,新任吳國君主夫差,為了替父親報仇,徵召大軍討伐越國,雙方在夫椒之地展開決戰,由於實力懸殊,加之,越國準備不足,越王勾踐慘敗,僅有五千餘兵士逃回會稽。



他向勾踐獻「卑辭厚禮,乞吳存越」之策,即降於吳國後,選擇隱忍負重。不管吳國提出何種條件,盡皆答應,以保住性命為主。同時,范蠡還稱:「越國未來必然興盛,而吳國則會走向衰亡。希望主公能屈身於吳王,解決眼前危機,待以後尋求轉機。」


勾踐採納了他的諫言,並拜其為上大夫。越國戰敗後,按照雙方議和的條件,越王勾踐需要到吳國為奴。勾踐準備待著妻子一同前往,同時,又帶上了文種。起初隨行人員中,並沒有范蠡,不過,他主動自薦,願追隨前往,勾踐便同意了。


在吳國為奴的三年間,范蠡一直陪在勾踐身旁,忍辱負重,磨礪心性,君後勿悲,臣與共勉!期間,吳王夫差被范蠡忠心打動,想讓其離開勾踐,來到吳國謀事,受到范蠡婉拒。在吳三年中,范蠡與勾踐可謂是出演了一出好劇,君臣之情,患難與共,這最終打動了夫差。


吳王夫差對勾踐有了惻隱之心,囚禁三年後,將其放回了越國。


在政治場上摻入個人私情,註定夫差會落得悲慘下場。勾踐雖然回國,但是,並不意味著危機解除。越國的一舉一動,仍舊在吳國的監視之中,這點勾踐、范蠡皆無比清楚。勾踐想一雪前恥,發展國力。


在范蠡建議下,他表面佯裝平庸,暗下卻大力整頓內政,興修水利,修德安民,發展生產,目的就是為了覆滅吳國,一雪前恥。為了雪恥大計,勾踐定下九術,其中就有「美人計」。原因很簡單,他深知吳國的實力,僅靠韜光養晦,短期難以一舉滅掉吳國。



而吳王夫差又極為好色,以美人計魅惑夫差,使其疏於治理國家,吳國必定衰弱。為了尋找絕色美人,范蠡親自上陣,跋涉多地,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尋到一位巾幗女子——西施。西施深知國家大義,為了覆滅吳國,她選擇配合勾踐的滅吳大計,甘願以身獻夫差。


不過,若想讓夫差動心,僅憑美貌是不行的。古時真正的美人,除了美貌外,還必須具備才藝與體態,西施只有美貌,卻不具備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越國對西施進行訓練,主要練習歌舞禮儀與婀娜體態。西施忍受練習之苦,整日在悠揚曲聲中,蹁躚舞動。


經過三年的訓練,西施已經具備了三個條件,婀娜迷人,體態萬千,待人接物,皆優雅出塵。不久後,西施被送至吳宮,吳王夫差初見時,面色大喜。此後,他對西施寵溺萬分,在姑蘇建設春宵宮,築大池,設龍舟,與施戲水其中。



除此之外,夫差還修建了用來表演歌舞、舉辦宴席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最為擅長的舞蹈是「響屐舞」,夫差命人專門修建「響屐走廊」,以無數大缸作底,上鋪模板,西施踩著木屐翩躚起舞,姿態萬千,優雅迷人。

尤其是她裙角的鈴鐺,隨著身體擺動而發出脆耳響聲,霎時間,大缸的迴響與鈴鐺的聲音交織,傳出陣陣律動悠揚,吳王夫差沉醉其中,神魂顛倒,長久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終,落得亡國下場。在這期間,越國「治牧江南,七年而擒吳」,其建立霸業,全仗「商賈」興國。


吳國滅亡後,西施也隨之下落不明,成為歷史謎團。



但是,流傳最為盛行的,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愧疚自縊說。在傳世的話本、戲劇中,西施在幫助國家滅掉吳國後,一方面內心欣慰,終於達到了目的。另一方面,她內心有愧於夫差,畢竟在吳國的這些年中,夫差對她還是不錯的。在這種心境影響中,西施變得抑鬱糾結,最終在心理壓力下自縊而死。


二、被范蠡帶走說。這是最為人接受的說法,後世之人同情西施一生,皆希望她能夠有一個好的歸宿,跟隨范蠡歸隱鄉林,享受生活之樂,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據東漢史料記載,吳國覆滅當天,范蠡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勸文種離開越國,闡述兔死狗烹的道理;第二件事就是前往姑蘇台,找到精神萎靡的西施,帶著她逃至太湖。兩人共乘小船,消失在茫茫湖面。可見,范蠡臨走前,並未向勾踐辭行,相比他了解勾踐本性,若是返回越國,極可能有去無回。



三、范蠡沉湖說。民間流傳,吳國覆滅後,越王勾踐相中西施美貌,欲將其留在宮中。但是范蠡卻不同意,他以吳國覆亡之鑒勸誡勾踐,卻不成行。為了防止美色誤國,范蠡設計把西施騙到太湖,將其帶上船,划行至湖心時,范蠡趁西施不備,將其推入湖中溺死。


四、被吳人沉江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怒火發泄到了西施身上,用東西將其包裹住,投入揚子江中,西施就這樣命葬江底。

這其中,最為符合完美結局的,還是第二種。


據載,范蠡追隨越王勾踐長達二十餘年,進言獻策,鞠躬盡瘁,在滅吳之事上,功績卓越。吳國覆滅,越國在勾踐改革下,成為一方霸主。已為上將軍的范蠡卻選擇功成名就,攜西施回歸平淡,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根據歷史記載,范蠡來到齊國之地,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並帶著子嗣與門徒,在海灘邊搭建了不少茅廬,自此居住這裡。平常除了墾荒耕種,他還經營一些副業,逐漸成為商人。憑藉著聰慧頭腦,范蠡數年內就積累了數千萬資產,成為一方巨富。


他本身並非在意名利之人,賺取的錢財多會分給周邊鄉鄰,由此,范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的美名就此傳開。不久後,此事傳至齊國君主耳中,齊王賞識范蠡的賢明仁德,派人將其請入都城,官拜相國。


二次為政,對於他來說,並不覺的是好事,他曾喟嘆:「當官能位居相國,治家能積累千金,這對於出身普通的人來說,已經算是人生極點了。長久享受尊名,恐怕不是好事。」想清楚一切後,范蠡向齊王歸還相印,當了三年相國,再次選擇功成身退。



回到家中後,他散盡家財,離開齊地,開始了第三次遷徙之旅。


這一次,他來到了古時被稱為「天下之中」的陶地,選擇在此處經商。「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范蠡充分利用謀略之能,從時節、民情、風俗等各方面分析,因地制宜,隨機應變,很快在數年內,再次積累起大量財富,被人們稱為「陶朱公」。


由於,范蠡經商成就太過傳奇,當時的百姓都將其供為財神,為儒商鼻祖。漢史學家司馬遷對其評價道:「范蠡三遷皆有榮名, 名垂後世,臣主若此, 欲毋顯得乎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其實,范蠡的第二次經商,對於當今時代,仍舊有借鑒意義。范蠡懂得選擇經商環境,像陶丘,為宋國最適合經商的地方,范蠡選擇此地,顯然進行了充分準備。能力是積累財富的關鍵,他擅於洞察市場規律,把握最佳時機,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把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范蠢的經商思想,不僅影響春秋列國,而且一直延續到後代及至今日。可以說,他的經商原則與處政原則類似,即:「若能洞察天下形勢,等同於掌控主動權,甚至,做到未卜先知,精準把握機遇。」


范蠡博學多才,謀略過人,在越國滅吳之戰中,貢獻巨大。越國霸業的建立,得益於范蠡、文種,然而,在慶功宴上,卻沒有范蠡的身影。范蠡自知以後會被勾踐所不容,他臨走前,曾留下一封書信,勸文種趁早離開。然文種自覺功高,未聽勸告,不久即被勾踐賜死。


參考資料:


『《古代軍事人物:范蠡》、《解讀商聖范蠡》、《孟祥才·有關范蠡身後評論的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死後的埋葬之地更是有著太多謎團
都說李鴻章是千古罪人,但這個日本總理卻說:李鴻章是生錯了時代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