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死後會「詐屍」,絕不能讓貓狗近屍?!還有一事不能說...

人死後會「詐屍」,絕不能讓貓狗近屍?!還有一事不能說...




在《民國盜墓史》一書中,曾提到過人死後口中有含物下葬的風俗。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貝稱「飯」;放置珠玉稱「含」,又作「唅」或「琀」。「以玉實死者之口,謂之唅」,帝王、貴族皆用此儀。






這一唅殮制度,並不是東漢才有的,先秦時已存在。含殮之禮於穿蓋好之後進行,至親都會到場,過去訃告上說的「親視含殮」就是這個意思。口唅用何物是有規定的,代表身份,不能超級。




我羅列了一下,大概是這樣:




先秦:《周禮》記載,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璧,士含貝。又據唐杜佑《通典》,周制:天子、諸侯飯粱含璧,卿大夫飯稷含珠,士飯稻含貝。




漢代:漢劉向《說苑·修文》記載,「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漢舊儀》亦稱:「帝崩,唅以珠。」









唐代:唐杜佑《通典》記載,皇帝及三品以上飯粱含璧,四品、五品飯稷含碧,六品以下飯粱含貝。




宋代:宋司馬光《書儀》記載,「古者飯用貝,今用錢,猶古用貝也。錢多既不足貴,又口所不容,珠玉則更為盜賊之招,故但用三錢而已」




這種風俗現在都存在,民間,特別是農村是很重視。為什麼?這從俗稱口唅為「壓舌頭」,就能明白。一種說法是,口中有物,可防死者去投奔陰曹地府的黃泉路上不至於飢餓,如果餓了會「吃」自己的後代,這對子孫不利。




還有一種說法是,可防口舌之災,去黃泉路上少生是非,避免「禍從口出」,早點超生,所以有的地方在塞東西入嘴時,會用到「緊口線」。從宋朝起,民間還興起用錢幣壓舌頭,以免亡人陰間口舌之災。









清朝皇家的唅殮,一般喜歡用珍珠,但珍珠要打孔,穿上一根紅線後,再將珍珠填進亡人口內,紅線的另一頭要系之在亡人的衣襟「飄帶」結上。這種在口唅之物上系的紅線,就叫「緊口線」,也叫「噙口線」,一般要五色線。在今山東臨清、曲阜一帶,就有此風俗,塞進口裡的銅錢,都要穿上花線。




當然,這口唅之物上為什麼要穿上線,也許還有實際作用,可防滑進喉嚨。在民間,口唅又稱含口,飯含,俗稱「口頭實」。因為窮人用不起、也不能用像樣的珠玉一類的口唅,塞口多用飯糰,故又寫作「口頭食」。比用飯糰稍講究一點的,是塞茶葉包,明清北京就是這風俗。




用飯糰塞口之俗最早,是「唅殮」之禮制的最早源頭,這本是出於盡孝的考慮。《春秋公羊傳·文公五年》何休注稱:「孝子所以實親口也,緣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生者要讓死去的親人,在陰間也能有吃的,享受飲食之樂。









《禮記·禮運》也有這樣的說法:「然後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這裡所說的「飯腥」,又叫「飲腥」,也寫作「飯生」,就是人咽氣後,在其嘴裡塞食物,就是俗稱的「唅殮」。




不論是民間還是皇家,都有含殮之俗,但民間與貴族的考慮是不一樣的,貴族是為了「超生」,所在多用輪迴化身的玉蟬;而民間更多是「宜生」,不要妨礙後代,要有「口食」。









做了唅殮後,要給亡人頭下墊一個「雞鳴枕」,這也是現在都流行的收殮用枕。雞鳴枕是給亡魂看時間用的,到了陰間能知道時辰。過去都是用白布自製的,現在好像有工廠化生產,有不同顏色。




其形狀是中間凹下,兩頭翹起,整體呈倒三角形, 狀如雄雞,左邊做雞頭,飾以紅冠,右邊做雞尾,取「雞鳴天曉,大夢覺醒」之意。




雞鳴枕又稱「雞寢枕」。 有的地方還要在枕上綉上四句歌訣:「亡人頭上一隻雞,光會打鳴不會飛,亡人若要迷了路, 雞叫一聲自不迷。」









亡人的嘴不能空,手裡也要有東西,叫「手握」。民間是一手握打狗鞭(棍),一手持打狗餅子。在奔赴陰間黃泉路上要過惡狗庄,會有惡狗擋道,所以需要備好打狗用具,一旦遇上惡狗就可以打跑它們,打不走就扔出餅子喂狗,吸引注意力。打狗鞭是用花椒枝用成,上系一根青麻繩,一端系在死者的手上。




打狗餅用玉米面做成,小而薄,上有許多小棘刺,有的地方還摻有頭髮茬子,據說這可以讓惡狗扎破舌頭或噎住嗓子,使亡魂可以從容脫身。在大殮入棺時,亡人右手持打狗鞭,左手衣袖中裝打狗餅。




具體多少塊,有的地方根據死者享年來做,活多大就做多少塊,也有的地方只做7塊。除了打狗鞭、打狗餅外,死者的右手要放一塊綉有燈籠的白布,此象徵給死者到陰間照明之用。現在簡化了,就在亡者手裡塞一手帕。









從考古發現來看,手握的風俗很長。在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距今5000年的牛河梁遺址上墓葬內,曾發現手握,遺骸的手掌位置,左右各有一隻玉龜狀物。




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不腐女古屍手中握的是兩個香囊,內裝有桂、花椒、辛夷、茅香等香料。在漢朝墓葬中,發現的手握更多是玉製品,如玉豬,還有的是石質的手握。




是否有其他材質的手握?不能否定,應該有布質的、木料的,可能早已腐爛了。在吐魯番發現的唐代墓葬中,便出土了大量的木質手握。這些木質手握,相比玉質,就比較低級了。









上身整理好後,就是下身了。一般要用俗稱「爛腳麻」的麻絲,及時把死者的雙腳捆住。雙腳為什麼要綁上?老話說是為防止「屍變」,所謂屍變,就是盜墓小說中出現很多的「詐屍」。有關詐屍,民間有很多詭異的說法,真假莫辨。




但死者為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究其目的,無非是讓喪家認真守護遺體,給亡人最後的敬重。捆雙腳也有講究的,有用麻線拴的,也有用繩拴的。清朝時,滿人用紅繩,漢人用白繩,謂之「絆腳絲」。




為了防止詐屍,還有一個隱秘做法,只做不說——要「鎮胸」!這鎮胸風俗也很古老,在考古中也常有發現,胸口會放置玉璧、玉環什麼的,這就是鎮胸。









在清朝時的北京市民階層,一般在亡人的胸口上放一本「皇曆」,上邊再壓一塊鏡子,還有的會再壓一個秤鉈。也有地方,會在亡人身上放五塊生鐵,也是為防詐屍。




在山東莒南一帶,還有在死者胸口放一塊犁頭鐵以防「發勢」的做法。還有的地方,在胸口放上5個金元寶一類貴重之物。還有一個,家中有亡人,一定要將家裡的貓、狗等小動物看好,最好直接拴起來,不能讓它們接觸、接近亡人遺體。




老話說,貓狗能通氣,致陰、陽相互感應,而發生「屍變」,從而造成起身走屍,成為游屍鬼。為了防止換氣詐屍,人倒頭後要趕緊給他蓋上「蒙臉紙」。一般是一張方形草紙,對角蓋住,再用小光明燒紙壓牢。







當然,給亡人蓋上蒙臉紙說法不一,一說是不讓亡人再見家中親人,不讓他戀家,安心跟著陰差去陰槽地府報到。







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干預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的差異,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

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而又衛生。




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

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海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 




全世界國君或宗教領袖之葬禮均極隆重,除耗費物力財力外,更可能陪葬大批生命。直至為止,非洲迦納之阿善提族(Ashanti),當其君主死亡後,族人對外保密,且每隔若干時日須殺死一僕從,令其至冥界侍候已死君主;又為免君主寂寞,還要陪葬整批盛妝的嬪妃。




忌日周年,該君主棺柩送入陵寢,所有生前的左右侍人,包括后妃、僕役、廚師均須執紼送殯,與之同葬。現代化國家當然不致考慮如死後服侍之禮俗,但一般葬禮仍極為隆重;鮮有的例外為1970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之葬禮,依其遺志極度簡化,僅由鄉村木匠制一白木棺,由家屬及少數老友、近鄰送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獨一無二「舌王」,他用舌頭舔遍了歐洲最髒的地方
三國里他最不正經!曹操甘拜下風,75歲還生了個吊炸天的娃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