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栝蔞薤白半夏湯新用(咽炎、失眠、咳喘)

栝蔞薤白半夏湯新用(咽炎、失眠、咳喘)

導讀:「胸背牽痛不卧時,半升半夏一蔞施,薤因性濕惟三兩,斗酒同煎滌痰奇」栝蔞薤白半夏湯具有通陽散結、祛痰寬胸之功效,為治療胸痹之名方。作者在多年臨證中發現以此方治療疑難病亦屢獲良效。我們一起看看栝蔞薤白半夏湯有哪些新的應用。

栝蔞薤白半夏湯新用(咽炎、失眠、咳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栝蔞薤白半夏湯新用

作者/吳建華

栝蔞薤白半夏湯通陽散結、祛痰寬胸,主治胸中滿痛徹背,不能安卧,系治療胸痹的名方。然筆者在多年臨證中,用治疑難病屢獲良效,茲舉驗案數則。

慢性咽炎

張某,女,26歲,農民。1991年7月26日初診。

患者咽部不適,頸部郁脹已有半年余,每遇惱怒則病情加重。自疑為「食道癌」,曾做各種檢查,均無異常發現。診為慢性咽炎,服木香順氣丸、開胸順氣丸、冬凌草片等葯治療,癥狀不減。漸至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並伴有咽干,胸悶,納呆,情志抑鬱。舌暗紅苔白,脈沉滑。

證屬痰氣鬱結,絡脈瘀滯。

治宜開郁理氣,化痰通絡。

處方:栝蔞15g,薤白6g,半夏9g,枳殼10g,牛蒡子10g,桔梗6g,代赭石15g,甘草6g。服藥5劑,胸悶除,飲食增,咽部無梗塞感。去牛蒡子,加百合12g,繼服5劑,諸證消失,隨訪二年未複發。

按:患者久病,又多服辛香溫燥之品,致陰津日傷,痰阻益甚,故病程纏綿;胸悶、咽干,喉中如有物阻,情志抑鬱,苔白脈滑是本案用栝蔞薤白半夏湯加味的辨證關鍵。方中栝蔞化痰,薤白散結,半夏燥濕,一清、一通、一燥,辛潤相合,剛柔相濟,化痰通絡之力甚著,且無傷津耗液之虞;配枳殼、牛蒡子行氣利咽;桔梗、代赭石一升一降斡旋氣機,使氣機條達,痰開絡通而沉痾速起。臨證時,氣鬱甚者,加蘇梗、絲瓜絡;咽干、煩躁者,加川貝、百合;病程日久者,加丹參、鬱金。

神經衰弱

趙某,女,38歲,農民。1992年10月17日診。

患者1年前情志不遂而致失眠,曾做腦電圖,心電圖等檢查,均未發現異常。服安定、谷維素、腦心舒,歸脾丸,補心丹等葯罔效。

現症:入睡困難,甚則徹夜難眠,精神萎靡,胸悶心煩,時有心悸,腹脹納少,大便乾結,3日未行。舌暗紅苔白膩,脈沉弦。

肝鬱氣滯,痰氣交阻,心神不寧是為病本。

治宜理氣化痰,寧心安神。

處方:栝蔞24g,薤白6g,半夏6g,遠志10g,茯苓10g,黃連6g,厚朴10g,枳實10g,甘草6g。服藥3劑,大便已通,睡眠好轉。繼服3劑,睡眠已安,諸恙悉除,隨訪一年未複發。

按:本例患者失眠年余,屢用滋陰養血安神之葯,致脾胃膩滯,痰濁益甚,纏綿難愈。據其脈證,顯屬氣滯痰阻,郁而化熱,熱擾心神而不寐。故用栝蔞薤白半夏湯行氣化痰;加遠志、茯苓寧心安神;配黃連、厚朴、枳實清熱燥濕理脾。使痰濁祛,陰陽平,心神寧而諸證自愈。葯證相符,故獲良效。

支氣管炎

張某,男,62歲,工人。1993年9月10日診。

患者10年前因受涼而病咳喘,以後每遇感冒即複發。兩周前不慎外感風寒,始覺咳嗽、咽疼、胸悶、體倦,在某醫院做胸部x線檢查,提示:兩肺紋理增粗紊亂;血常規檢查示:白細胞11.8mmol/L,診為支氣管炎合併上感。給予口服螺旋黴素、強的松、羚翹解毒丸等葯,癥狀時輕時重。近日出現氣喘、痰多色白,胸悶納呆,低熱(37. 4℃),口乾不欲飲,大便干少。察其舌暗紅苔薄膩,脈滑。

證屬痰濁阻肺,衛氣不和。

治宜化痰降氣,宜肺通絡,解表和衛。

處方:栝蔞15g,薤白6g,半夏9g,降香6g,白芥子10g,陳皮10g,柴胡10g,黃芩10g,炙甘草6g。服藥5劑,咳喘漸平,熱退便通。去降香、白芥子,加太子參12g,炒谷芽10g繼服,調理2周,病癒。

按:咳喘的病因雖複雜多端,但實證總以祛邪利氣為主。患者外感風寒,肺氣鬱閉,宣肅失常,咳喘胸悶,痰多低熱顯系痰濕阻肺,衛氣不和之象。故以栝蔞薤白半夏湯祛痰寬胸;加降香、白芥子、陳皮降氣化痰;合柴胡、黃芩解肌退熱。二診去降香、白芥子者,以防傷正,加太子參、炒谷芽意在健脾和胃。守方調治,攻補兼施,俾脾胃健,痰濁化,肺衛和則諸證自愈。

本文摘自《中醫研究》,1996年第4期,作者/吳建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富貴包」並非富貴之相,提示你的身體可能出了狀況
治療艾滋,彝族醫藥辟蹊徑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