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在紅塵中重生

在紅塵中重生

文 / 龍泉

雲南道教網

堅持原創,望賜稿!轉載請註明!

當年看《封神榜》時,曾一度沉迷於電視劇里的各種仙術,醉心於姜太公手中的打神鞭,傾慕那些騰雲駕霧的神仙。一直以為那些只是流於影視藝術的神魔故事,不料,後來竟然走入道教,從當初的獵奇到腳踏實地修行,我似乎經歷了大多數的求道歷程。

成年之前,我幾乎從未見過道士。第一次上魏寶山【註:巍寶山為道教聖地,在大理州巍山縣境內】,看到雕龍畫鳳的宮觀廟宇和大殿中莊嚴的神像,才知道那裡是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道教聖地。在那裡,我見到了一身古裝打扮、頭頂插簪的道人,雖然不甚理解,但一種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長大後,我從金庸先生的作品中知道"全真七子",又在道觀里遇見仙風道骨的道人,我才意識到,原來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竟然有那麼一群人可以遠離塵囂,在古色古香的道觀里,保持著古人的妝扮,過著清心寡欲、晨鐘暮鼓的清廖生活,這與早年接觸過的幫人出殯誦經的民間道士簡直是天壤之別,不覺心生歡喜,也許,那就是傳承。

工作後,我也曾跟很多年輕人一樣,醉心於夢想,沉迷於遊戲,牽絆於感情,時而失落、時而憂傷,時而因小成而狂喜,時而以所求不遂而感傷。我一直以為,那就是人生,幾乎沒有人可以逃離,因此,成功勵志之聲不絕於耳,心靈雞湯不絕於口。然後,疲憊地躺在床上,黯然神傷。每每此時,我想到了那些遠離紅塵的道人。

人總是很矛盾的。我們總希望出人頭地,因此,即使再疲憊,也要故作堅強;即使囊中羞澀,也要強裝闊綽;即使心煩意亂,也要故作鎮定。於是,那些所謂的"體面"理念慢慢變成面具,很多社交變成攀比,慢慢地,我們的理智敗下陣來,心已不能自已,只能在無窮的慾望中迷失了方向。

有人說,這就是人生。也有人說,不思考過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於是,我們似乎進入一個個無限循環的悖論之中,上不著天、下不沾地。我們矛盾,我們迷失,我們繁忙,我們開始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同一個時間,有的人喜,有的人憂,有的人生,有的人死。也許,這就是紅塵。

紅塵是一種五彩繽紛的存在,那裡充滿慾望、充滿悲歡離合,充斥著名利財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孤獨的靈魂。其實,我們本不願如此,是生活把很多人變得麻木不仁、六親不認,也是生活把很多人變成慾望的奴隸、眼裡噙滿悔恨的淚光。

可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財富嗎?我們真的需要成功嗎?我們真的需要證明什麼嗎?我們真的需要那麼累嗎?人生真的有另一種可能嗎?很多東西真的那麼重要嗎?太多的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沒有答案。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素,是一種未經修飾的純真,朴是一種未經雕琢的原始。然而,我們從小被雕琢,社會被雕琢,教育被雕琢,關係被雕琢,情感被雕琢,一切被雕琢,所以,我們似乎無法不被雕琢,而雕琢就成了一種人生常態。一經雕琢,我們就永遠失去了樸素,然後,漸行漸遠,直到無法回頭。

而當我們再次將目光投向那些遠離紅塵的宮觀,再次看看那些看似千篇一律的道人生活,便會理解"清心寡欲"的真正含義。洋溢在他們臉上的知足的笑容足以提醒什麼該放下什麼、該堅持什麼。修行不是絕俗,而是放心,用少私寡慾去體驗當下的力量。

當我重提修行,并力導人行善修行,卻又顯得那麼不合時宜,顯得與世俗格格不入,我知道我在勸人修行之時,我自己也未必能如我所說嚴格踐行,但對人生的每一次反思,總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存在的理由。勸人修行不是故作清高,或故意遠離塵世,而是即使身處滾滾紅塵,也能不染紅塵,然後在紅塵中重生。實際上,心在,道就在。

實際上,修行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給生命一個交代。得道成仙只是一種信仰和夢想,而好好活著本身就是在踐行長生久視之道。我們不必強暴生命,不必對生活動粗,更不必虐待靈魂。當我們悄然離開這個世界,靈魂不曾被污染,就算不枉此生。慈悲。

[2018.12.12 |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以下為廣告本人經營的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洞玄靈寶五感文之九種齋法
善待苦難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