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過中年,你還敢離開舒適圈嗎?

人過中年,你還敢離開舒適圈嗎?


所謂人生


就是一場「舍」與「得」的不斷累積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廣泛轉載著這樣一張圖。


 



 


一個看起來像管理層的女人,正在告誡她的同事: 




千萬不要去責罵年輕人,但對辦公室里的中年人不要心軟。因為他們要拖家帶口,要抓住手裡的每一分錢,所以大多數的中年人在職場受到委屈,一般都會選擇忍氣吞聲。


 


這樣的中年狀態,你以為這樣的事情只會發生在電視劇裡面嗎?當然不是,現實生活往往比我們的想像更具有殺傷力。


 


Verizon,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近日傳出了裁員44000人的消息。裁減波及總員工的30%以上,主要針對「長期員工」,即那些為公司效力了多年的中年人。 




 「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有娃有房貸的中年人」,在如履薄冰的忍受了職場指責後,有些中年人還是難以逃脫被裁的命運。  


 


 


命不由己,壓力山大?有著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髮型,唐僧一樣絮絮叨叨,卻離「西天」越來越近?難道中年人,註定就該這麼喪嗎?


 


其實不然,人生當下的很多生活狀態,早就由我們先前做出的選擇而決定,如果當初能堅持學一門外語,如果當初能不斷的挑戰新技能,如果當初選擇了那次創業機會…….或許就會有一個全然不同的結果。


 

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的選擇,在經濟學層面都意味著我們需要承擔此次選擇的風險和放棄其他選擇的沉默成本。


 


比如選擇了挑戰,那勢必就要放棄經營多年的穩定舒適圈,而人到中年,能做出放棄穩定的工作、人脈等的人並不多。正如能參透「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智慧的人一樣稀少。


 


今天,周刊君也找來了3位改革開放的親歷者,一起為我們還原一段不斷離開舒適圈,追逐時代腳步的日子。

 


「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講述者:老關    年紀:45歲


(老關,中等身材,皮膚偏黑,也許跟你認識的來自農村的中年男士沒什麼不同,可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他來自小崗村。)


 



1978年冬,農民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干」契約/資料照片


 


老關:

回首過去,40年前,18戶小崗村農民按下紅手印,這其中就包括我爸,他們以「託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狀,簽訂「大包干」契約將土地承包到戶。

 


因為在更早之前,差不多是我三歲的時候,我們小崗村全年人均口糧僅有230斤,人均收入32元,到了冬春之際,大多只能外出要飯,當時的鳳陽花鼓詞形象地唱出了這段歷史:「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沒有糧,一日三餐喝稀湯,正月出門去逃荒。」「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 




貧困而落後,讓我們這代人身高都比較矮,營養嚴重不足,迫於孩子們的生計,叔輩們就合計著要分田到戶,不能讓娃們餓死,所以才有了18枚的紅手印,簽下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這就是他們「舍我而得大成全」的犧牲和冒險。


 


如今,當年因為貧困而促成的變革,讓我們健康的活了下來,今日,因致富而促成的新變革仍在繼續,因為我們希望後代能生活的比我們更好。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這樣感慨。「小崗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看了讓人感慨萬千。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一路創業的老夥計


講述者:老陳    年紀:55歲


(老陳,一路闖蕩的時代弄潮兒,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終成大集團的領軍者)


 


老陳:

40年前,大多數的中國人還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貧窮落後的山村更是數不勝數,我就生活在其中一個村子。


 


一直以放牛為生的我,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趕上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命運的軌跡從這一年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雖然當時的放牛生活很快樂,很自由,但是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是在我的心裡泛起了漣漪,雖然不知道捨棄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確,未來是什麼路在等著我更是毫無頭緒,我只知道一切都在朝新的方向在發展。


 


那時候,農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經營了,農民可以離土不離鄉搞鄉鎮企業了,甚至私營經濟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一場「舍舊得新」的改革運動正在中華大地如火如荼的展開。


 


高中沒畢業,我就向父親要了家裡僅有的一些積蓄,開了間廢舊電器剝離金屬的小作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那時候,身邊的人都說我太喜歡冒險了。因為學歷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珍貴的,幾乎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而我卻選擇了高中輟學創業,其實不是我喜歡冒險,而是因為我很早就知道,如果不努力,時代進步的車輪就會無情的從我的身上碾壓過去,而我永遠也不希望成為那個活在車轍印里的人。


 


雖然後來我還是選擇了回到大學進行進修,但是以「當你停止嘗試時,就是失敗的時候」為座右銘的我還是在90年代初開始了全新的創業。鑒於總是被同行抄襲的經驗,我這次終於聰明了一回,選擇了進入門檻比較高的製造業。


 


那時正值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講話發布,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邁開了新的步伐。


 


後來的我才知道,那次的講話竟然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第二次浪潮。我居然奇蹟般的又一次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


 


如今的老陳,在經過了多次轉型和捨棄舒適圈後,已經成為執掌千軍萬馬的集團董事長。


 


選擇那麼多,而我只想做好這一件事


講述者:王志(化名)    年紀:40歲


(人稱「志哥」,改革開放的「同齡人」。見證過很多偉大時刻,也有過很多選擇,可他卻始終堅持在做一件事。)


 


王志:

我今年40歲,生於1978年。社會上對70後的評價是:幸運的一代。因為時代給了這代人很多機會,也有很多選擇。可我似乎有點另類,因為我的前半生卻只做了一件事。


 


大概是因為我的父輩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時期,從一年級開始,父母對於我的學業要求就很嚴格,這也讓我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喜歡思考,願意分享。我的成績還不錯,一直都是班上的好學上,最後也成功考上了當地最有名的大學。


 


不過,2000年我大學畢業時,工作已經不在包分配了。很多人有些不知所措,可我的內心卻莫名地興奮,感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天地了。我第一次參加了招聘會,接觸了互聯網。出於對文字的熱愛和能力,我如願進入了一家還不錯的出版社,成了一名編輯。


 


那時候的編輯在社會上非常受尊重,整個出版行業也正值黃金期,我的收入也還不錯。可是好景不長,我付出房子首付的那年,整個出版行業開始遭遇技術變革帶來的強烈衝擊。周圍的人陸陸續續走了,有的去了互聯網公司,有的選擇下海經商,有的開啟了培訓機構。


 


我也面臨過各種選擇與誘惑。可是出於熱愛,我選擇了留下來。因為我堅信,沒有傳統行業,只有傳統思維。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閱讀的需求不會降級。


 


留下來意味著挑戰,也意味著自我革新。我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打通數字圖書出版與傳統圖書出版的邊界,在專業圖書領域加大IP開發力度,重視圖書收藏價值等,一系列的變革不僅讓我自身得到了成長,也讓整個出版社不斷進化和轉型。


 


有人問我,「一直從事這個行業,乏味嗎?」是啊,回顧自己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和文字打交道,只做了一件事,可我覺得自己的堅守值得。「離開」也許會更舒適,但是留下來同樣可以讓自己更精彩。


 


今天的王志,已經成為了某知名出版社的總編輯。他總說,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時代的英雄。去年他還要了二胎給自己「勵志」,「忘掉自己年紀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和年輕人混,如今,閱讀正在復興,我覺得我還能在這一行繼續做下去。」


 


你們看,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在無數個命運當口的那個選擇,成就了他們以後的人生,也反映了時代的魅力。


 


40年來,在改革之路上,我們一路舍干擾,棄誘惑,不被外界利益所吸引,亦不被無聊挑釁亂心智,一心謀定發展之路,從當年經濟面臨崩潰的「欠發展國家」,成長為「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


 


創新、勇氣、突破,這幾乎是貫穿整個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詞,四十年彈指間,銳意改革的勇氣帶領著國人一路向前,每一個路口、轉折、機遇面前的選擇都閃耀著中國智慧。各行各業在充滿活力的開放政策帶動下經歷多次變革期,一路走來所有的改革成就最終融入普通大眾的生活之中,它們影響著社會發展進程,也見證了國富民強。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每次取捨與選擇最終凝成了「捨得」智慧。


 


智慧的背後是選擇,選擇的背後是捨得。正如捨得酒,以「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華」的智慧釀造,為消費者奉上精益求精的生態美酒,唯取捨之道,方得尊貴品質。


 


秉承著「舍百得二」的精神,最近,為致敬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智慧,捨得酒的全新廣告片《中國智慧篇》出爐。歷經240天的精雕細琢,15次創意提案,36次專項研討會,匯聚3支國際頂尖團隊,網羅25位國內外頂尖專家,創作出中國白酒行業首支全3D廣告片。好萊塢視覺總監傾力監製,經過22500次畫面精修,使每一個細節層層蛻變,最終獻上一場極致震撼的視聽享受,獻禮中國智慧。


 



 


捨得全新廣告片以天地金線,匯聚智慧之光,將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成就與捨得所代表的中國智慧相關聯,最後歸於捨得酒「舍百得二」的高貴品質, 傳達「捨得,中國智慧」。


 


捨得,致敬改革開放的中國智慧。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圖片來源:全景網、cnsphoto、捨得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戰「豆」
這本雜誌最早連載金庸小說,連鄧小平都愛看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