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故事】如果你是家長,你希望孩子接受德國式教育嗎?

【德國故事】如果你是家長,你希望孩子接受德國式教育嗎?

前幾天我跟朋友一起去了德國東部的格拉蘇蒂小鎮,參觀純德國血統的鐘錶品牌格拉蘇蒂的工廠。這個小城從德累斯頓過去不到一個小時,小鎮上有包括朗格,格拉蘇蒂等十個鐘錶品牌。想著應該是個富裕的小鎮,但是走在街上的時候,寒風刺骨,冷冷清清的路上並沒有幾個行人,路邊的房子一如其它德國小鎮,並感覺不出來這裡藏龍卧虎有這麼多揚名世界的企業。





帶領我們參觀格拉蘇蒂工廠的是他們公司的中國員工丁凌,如今中國人的購買力似乎已經買下來好多歐洲人的驕傲,貌似所有的奢侈品牌都有會說中文的員工。



從1845年到今天,格拉蘇蒂仍然保持著古老的製表業傳統,即使很多工序在先進技術的發明後不再必須,但是為了保持高貴純粹的血統,格拉蘇蒂仍然將那些工序一絲不苟的傳承下來。他們甚至有自己的製表師專業高校,工廠所有員工都是至少經過三年半學習的製表師。他們中的很多人,一輩子幾十年都在這裡工作。




隨行參觀的人就問:那他們工資怎麼樣?




丁凌指著我們身後的玻璃隔板,裡面的製表師們正在專註的與手中的零件交流。「他們的工資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高,其實也就是德國正常職業的工資收入水平,大概兩千歐元吧。」



可能一下子很難與世界十大名表格拉蘇蒂聯繫起來,所有人都有些感嘆。我看著玻璃板後面那些年輕的面孔,有的人手臂上還有著大面積的紋身,帶著耳機,手中的工藝精細到毫釐無差。



那一刻我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震撼。一方面我很敬佩德國人的嚴謹敬業,一輩子從事一項職業在這裡似乎比較平常,說的文藝一些就是現在國內宣揚的匠人精神。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種涇渭分明的邊界嚴肅得有些可怕。因為我無法想像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做一件事情是什麼感覺,我甚至無法想像自己一輩子呆在一個城市。




德國的教育制度與英美國家有所不同。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分流,這個時候他們有一個重要的考試。當然考試成績是需要通過平時的平均水準來評測,不是說最後一次超長發揮就可以。我女兒伊娃現在上三年級了,也就是說,還有一年,決定她命運走向的風輪就開始瞄準方向運行了。




那些資質平庸的人,去一般的中學Hauptschule,九年級畢業,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學校進修幾年。比如製表師,麵包師,銀行職員等等。類似我們國內的中專。




資質稍好的人,去Realschule,畢業之後可以選擇比上一個更多方向的職業學校,甚至學習優秀的也可以部分範圍內考大學。類似於高等專科院校,但是比如醫學專業,要求就會更高一些。




資質最好的這一批,去GYM,類似我們的重點高中,13年級畢業後,可以通過考試進入到大學繼續深造,並且可以從事科學研究,醫生,律師等行業的學習。之後還可以繼續深造。




德國的這個教育制度被無數外國人吐槽。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幾乎是震驚了!才小學四年級就決定將來的命運走向,不會太早了點嗎?我們小時候有很多同學,小學的時候成績並不好,但是初中甚至到高中才後發制人,變得非常優秀。德國這樣的制度,不會把很多人才扼殺在搖籃中嗎?



但是在德國呆了些年頭,我也慢慢地懂得了這個制度的優異之處。它從根本上承認了社會的分層,這是一件無法迴避的事實。雖然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精英,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精英,而社會也不需要這麼多精英。社會需要的是平庸但又專業的各行各業的人。這些組裝成一個優良社會的螺絲釘們,需要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專業教育。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很多人就慢慢開始知道,我將來是一個麵包師,理髮師,製表師。而這些職業的收入水平和被尊重程度與光鮮亮麗的精英們雖然有差距,但畢竟不是天壤地別的。這樣的社會環境,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匠人。




在德國每個工作都需要一個專業的學習證書。不管做什麼,都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前段時間我扭傷了腳。替我做理療的按摩師告訴我,她們這個工作要在專業學校學習三四年,除了基礎醫學知識,還有解剖課,要了解人體的每一處骨骼,經脈,肌肉的知識。我聽了她說的那些課程內容,基本上相當於國內醫學院學生的水準了。與國內的按摩師相比,我想這差距是很難形容的。其他國家也很少有哪個工廠的工人,是經過三四年的專業就業培訓才上崗的。所以同樣是工人,做出來的東西能沒有區別嗎?


我們跟隨英美的精英教育每個人都是沖著白領的光鮮管理層去的。就業時的落差是很大,畢竟多數人都不是精英。所以德國社會各層,各行各業都有十分專業且心態平穩的人才,就業率十分穩定。很多企業都是百年以上基業,很多員工就在那一個崗位上,把自己手裡的東西做得越來越精緻。這就是為什麼德國製造這四個字這麼有分量的原因。不是因為德國人的手藝好,不是因為德國人聰明,而是因為從小學四年級起,他們就開始往那個方向走了,一路向前,從未改變。




很難說到底哪種教育制度更好,與靈動的英美精英教育相比,德國的這種教育體制顯得迂腐又比較笨。但是對於一個穩定高效的社會來說,確實又是一個很安全的辦法。所以德國並沒有特別多知名的大學,但是德國人一直以自己的教育體系為傲。




中國也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這是中國能夠造就經濟奇蹟的堅實基礎。雖然不少國人吐槽國內的教育制度,但是在我看來,在很多方面,我們難說出一個好壞,國內的教育制度,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壞,德國的教育制度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好。




而於我而言,我敬佩那些玻璃板後的製表師,喜歡德國井然有序的社會,愛像格拉蘇蒂一樣代表著德國製造的精良製品。但是,我並不想成為玻璃板後面其中的一個。那麼你呢?對這個有爭議的德國教育體制,你會願意從十歲開始,就定向人生的風向標嗎?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優良社會的高品質螺絲釘嗎?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管理一個龐大的國家,它是中國,還是德國呢?


湯佳


2018年1月18日


作者簡介




湯佳,80後自由職業者。十年來與德籍丈夫一起環球旅行,七歲的混血兒女兒伊娃已經跟隨父母腳步走過75個國家。已出版著作《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

《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個人公號:愛是有故事的旅行(ID:

eva-aroundworld

)。新浪微博:@湯佳托馬斯









推薦閱讀


如果哪日荒島求生,只讓帶一件物品,你知道應該帶什麼嗎?


請外國人吃飯的那些事兒


【海外華人】留學生和外嫁女掐架之後



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環球旅行第十年的故事分享。

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首發。


歡迎關注,打賞,分享。


   




Iphone

讚賞識別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德國故事】德國療養院生活小記--那個帶我采蘑菇的捷克老太太
【聚焦】D&G後續,創始人發出中文道歉視頻,各國外媒怎麼看?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