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毅:一曲思鄉

曾毅:一曲思鄉

曾毅

已年屆七旬的曾毅代表了那個時代攝影家的一種典型,一手組織工作,一手研習影藝。他以攝影組織工作聞名,遇有同齡人和晚輩們的聚會,談起歷年在山東舉辦並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不少攝影活動,曾毅的名字絕對繞不過去,樁樁件件都與他有關聯,扶持青年、引介名家、打通內外,或主導或推手或幕後,在組織工作贏得各方讚譽的同時,他不輟攝影,雖自稱「業餘」,卻執著於滄桑正道,以顯現著力度與溫度的諸多佳作留名。

一位讓您印象深刻的拍攝對象

1982年,我在山東淄博峨庄的東東峪村拍攝時,認識了一位農民,他的名字叫朱永連。1982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農村的集體經濟正在向包產到戶過渡。這個村地處山區耕地很少,農民大都以種植果樹和手工編織為主。當時朱永連一家很窮,上有父母,下有兩個女兒,還有一個殘疾的哥哥。

1982年春節過後,我來到他家拍攝時,他正在編筐。當時他站起來和我打招呼,我讓他和平常一樣,他的小女兒翠翠手裡拿著半導體收音機跑過來依偎在他身旁,讓爸爸聽豫劇《朝陽溝》。這時他家的小黃狗也跑過來湊熱鬧,跑到父女之間卧下,簡直就像安排好的一個電影鏡頭,我趕忙按下了快門。因為我用的是尼康FM2手動過卷,只拍了兩張,小狗便起身走了。就這樣,《條條致富路》完成了。

這幅作品在1985年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日本)攝影競賽「亞洲文化中心獎」,之後又陸續在國內一些展賽中展出獲獎,全國各地很多攝影人都紛紛到峨庄去採風。由此,峨庄漸漸聲名鵲起,在全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如今峨庄已經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攝影和美術創作基地及旅遊景區,整個峨庄和周圍的村子都富起來了。

20年之後,2002年,山東畫報記者谷永威要為我拍一組專題,我再次回到了峨庄。東東峪村到處都是新瓦房,柏油馬路通到村裡,我已找不到當年的一點影子了,費了很大勁才在村外的集市上找到朱永連。又過了10年,朱永連全家都已經搬到城裡去住了。我在城裡的一個高檔小區,找到了他的小女兒翠翠家。現在翠翠已是青島一家旅行社的導遊,同時自己還經營著一家名牌服裝店。朱永連也在一家大企業當保安。翠翠的兒子在一家重點小學上學。36年來,峨庄和朱永連一家充分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

最滿意或影響力最大的作品

幾十年來,《條條致富路》隨著我的個展在義大利、比利時、德國、日本、美國、馬爾他、阿爾巴尼亞等國展出,用這張照片做的海報貼到了巡展城市的大街小巷、博物館和美術館裡。所以,這應當是在我攝影初期最滿意和影響力最大的一幅作品。但是正如普雷基說的,劉易斯·海因影響了我的攝影人生,我的鏡頭幾十年來一直聚焦在中國貧窮鄉村裡的那些老人、孩子以及弱勢群體身上。2007年至今,我一直關注著沂蒙山老區夏庄鎮的400多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老布爾什維克,他們有的是支前模範、婦救會長,有的是民兵、兒童團團員,還有的是從戰火硝煙中走出來的老兵,這是我十年來一直在堅持拍攝中的《本色——沂蒙紅色群落影像檔案》專題項目。其中《芸芸眾生》這幅作品就是2007年當地召開黨員大會時拍攝的,這是我最滿意,也是最能代表我攝影人生追求和體現人生價值的一幅作品。

最認可的他人評價

他人對我的評價中,比較認可的有朱憲民、胡武功和普雷基。

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攝影家朱憲民在接受CCTV採訪時說:「曾毅一面策劃組織重大的攝影活動,一面勤奮創作,他的作品有很大影響,在中國攝影史上是有貢獻、有記錄的……」。當然這是朱公對我的鼓勵和鞭策。

攝影家、理論家胡武功在一次研討會上說:「曾毅從不說硬話,也從不做軟事」。

美國聯繫圖片社總裁、策展人普雷基在《故土》序言中的評價:「在他策劃的所有活動的舞台上從來都找不到他的影子,我的印象中,他總是在台下或幕後忙前跑後,累得滿頭大汗。謙謙君子不計功名,這是我和許多與他相識的朋友的一致看法……曾毅曾給我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是他人生恪守的信條。曾毅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藝術家,我相信他過去是這樣一直走來,今後也會這樣一路遠去」。

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總結

我學攝影是自幼受父親的影響,他是一位教師,又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我從小就耳濡目染看他拍照和沖洗照片。1964年我15歲離家求學時,父親送我兩套書,一套是《論語》和《大學》,一套是吳印咸編著的北京電影學院教科書《攝影藝術表現方法》(上下冊)。他叮囑我要讀好用好這兩套書。當時年幼並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直到後來才漸漸懂得了他的用意:一是讓我學會做人,按照孔子儒家思想修身、齊家、立業;二是讓我學種本事,掌握了吳印咸老師的攝影藝術表現方法,就等於進修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大學課程。50多年來,這兩套書一直保存在我身邊,而且一直不敢懈怠,始終遵循著這條漫長的人生之路,以勤苦為舟一路走來。

1979年我在山東省美術館工作時,曾參與了美國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攝影展的組織和接展工作,他的作品深深震撼了我,可以說影響了我一生的攝影。

1980年至2006年,我在攝影家協會做組織工作;2006年至2018年在大學當老師和美術館館長,所以我並不是一位職業攝影師,而只是個業餘愛好者或者說發燒友,我日常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做組織和策展工作。自1986年我策劃和策展了「國際和平年全國青年攝影大獎賽」以來,又先後組織策划了「首屆全國十大青年攝影家評選」「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合作峰會」「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活動及《薇薇安·邁爾攝影作品展》《優素福·卡什典藏作品展》《詹姆斯·納切威原作展》《寇德卡原作展》《張照堂攝影作品展》《郎靜山典藏作品展》等攝影大師的展覽,並主持組織了「墨子小孔成像國際研討會」「薇薇安·邁爾的瞬間——中美專家論壇」等多項學術活動。

可以說我從影50年來,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而不是在創作。所以,我的職業生涯應當一半是攝影一半是策展或一半是工作,用數字表示就是:1+1=1。

作品的主要線索是什麼

用普雷基的話說:曾毅作為一個有良知、有愛心的攝影家,多年來一直在牽掛、思念、追憶著鏡頭中的那些老人和孩子,並已漸漸成為他的一種鄉愁。曾毅一直在試圖讓更多的人去關注、關心、關愛他們,並盼望儘早地能改變他們困苦多舛的命運。曾毅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記錄,實際是對人性的一種尊重。我相信不久,曾毅拍攝的這些影像,就會像海因當年拍攝的童工一樣,很快成為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歷史記憶。

攝影改變了什麼

攝影改變了我的人生,攝影成就了我的人生,攝影總結了我的人生。

新時代的關注點

在當下「全民攝影」時代,人人都有機會或有可能成為攝影家,縱觀全國各地的攝影比賽和攝影節展活動此起彼伏,數不勝數。相對之下,影像垃圾泛濫,攝影圈人文精神缺失,攝影人人心浮躁,如何面對這種現狀,如何堅守自己的初心和夢想,不被亂象所惑,正是考驗一個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攝影師的最好時期,這也就是我最關注的。

給年輕同行的建議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從實踐中走過來的,大多數人都沒有上過大學,更沒有系統地接受過高等藝術理論和攝影專業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發展。

現在年輕的攝影人欣逢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極好時機,不但要進行攝影實踐,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有了實踐和理論兩把利劍,就像是給年輕人添了兩翼,他們會飛得更高、更遠、更久!

用過的相機

自1968年至今,我用過的相機依次是海鷗203、海鷗4B、海鷗4A、尼康FM2、尼康AF、尼康D200、尼康D700、尼康D800、尼康D850等。

曾毅作品

海上風雲 1979 山東榮成

八仙過海 1979 山東淄博

條條致富路 1982 山東峨庄

國營飯店 1984 山東濟陽

賣糖葫蘆 1991 山東歷城

芸芸眾生 2007 山東日照

滄桑歲月 2008 山東日照

海鷗飛來農家樂 1982 山東海陽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95期· 8版

采寫 | 黃麗娜

編輯|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樊麗勇:我看到了一座真正的天鵝城
無懼挑戰銳意進取 索尼中國高層專訪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