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利比亞石油產量翻倍,歐佩克可以放心油價了?

利比亞石油產量翻倍,歐佩克可以放心油價了?

利比亞的石油生產正在復甦,其石油產量在2018年6月到10月間幾乎翻了一番。對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而言,此次復甦也恰逢其時。自2011年戰爭爆發以來,利境內對石油資產的爭奪從未停息。至今經歷了三次明顯的階段變化,這種變化直接反映在利比亞的石油產量上。

近月來,利比亞石油工業再次向全球市場證明了其重要意義。正當歐佩克內部的其他國家爭取提高出產以彌補各處損失、維持全球供應平衡時,利比亞的石油產量在7月到10月間翻了將近一番,達到了每日128萬桶。

自2011年起利比亞的石油產量經常變動、很不穩定。革命爆發前夕,石油產量約為每天160萬桶。自那之後,石油生產發生大幅度震蕩,最低時每日僅產出20萬桶,最高時每日可產出約140萬桶。

現今,利比亞的石油產量接近於頂峰水平,考慮到目前石油行業面臨的巨大阻力,到2020年時似乎有可能實現進一步增長。而能否實現進一步增長取決於當地政治達到何種程度的穩定,政治穩定將使投資者有信心在上游與中游產業開展工作,如替換受損設備與基礎設施等。

1、利比亞石油的優勢

作為石油生產國,利比亞具備四點明顯的優勢,這也是數十年來國際石油公司熱衷於投資利比亞上游石油工業的原因。

第一點優勢在於,利比亞石油儲量超過480億桶,非常可觀,將近世界石油總儲量的3%,居非洲第1位,且石油儲量替換率高達153年。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rporation)認為進一步勘探將帶來可采儲油田的大幅擴張。儘管蘇爾特盆地(the Sirte Basin)已被廣泛開發,但穆蘇克盆地(the Murzup)、加達米斯盆地(Ghadames)、庫弗臘盆地(Kufra)、昔蘭尼加盆地(Cyrenaica Basins)和蘇爾特灣(Gulf of Sirte )近海的油田尚未被充分開發,仍具備巨大開採潛力。

利比亞油田、管道、煉油廠和倉庫

第二點優勢在於,利比亞石油相對易於開採。自油儲豐富的內陸地區到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基礎設施在歷史上早已裝備齊全,連接起產油腹地與幾處大型出口終端。該管道網路分布廣泛,為石油生產適時的大幅擴張提供了可能。與其他產油基地相比,利比亞的地理障礙更少,更易於石油的勘探與開採。

第三點優勢在於,除的黎波里(Tripoli)近海佩拉傑大陸架(the Pelagian Shelf)上的部分石油生產外,利比亞油流出產的高品質原油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均要價高昂。

利比亞原油的高品質直接影響了高端原油市場,這種複雜的影響使得利比亞原油供應對世界經濟具有重大意義。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最近一次緊急釋放庫存恰好發生在2011年,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巧合,而是為了彌補當年內戰期間利比亞能源部門停工造成的石油損失。

第四點優勢在於,利比亞靠近主要的石油消費中心。原油自離港出口算起,經2天可到達撒丁(Sardinia),11天可到達鹿特丹(Rotterdam),近一個月內可到達亞洲的目的地。即便如此,中國大陸、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均為利比亞原油的重要進口國。

這再次證明,尤其在近幾個月間,利比亞石油對全球市場的重要意義顯著提升。利比亞天然氣儲量高,加達米斯盆地尤為豐富,當地天然氣通過綠流管道(the Greenstream Pipeline)運輸至義大利,使其成為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主要國家之一。

石油收入主導當地經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石油收入占利比亞財政收入的90%以上,該比例高於任何其他阿拉伯石油出口國。最新數據顯示,非石油商品和服務出口佔GDP的比重不到3%。

這種現象與利比亞石油生產的前景有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相較於其他石油出口國而言,利比亞的實體經濟與國際油價走勢的聯繫更為緊密,此種聯繫使得2011年後該地的政治格局暴露在外生經濟與油價的衝擊之下。

第二,石油在經濟中的巨大佔比意味著該行業一直是本土競爭集團的競爭對象。因此,石油產量進一步增長的前景如何,取決於競爭雙方在處理利比亞現今及潛在石油財富的問題上達成何種和解。

第三,隨著利比亞各方同國際合作夥伴尋求和平解決方案,該國的能源產業可能迎來進一步繁榮,從而賺得更高的石油收入。

2、動蕩下更具彈性的石油行業

自2011年戰爭爆發後起,利比亞境內對石油資產的爭奪一直未停息。至今經歷了三次明顯的階段變化,這種變化也反映在利比亞石油產量的變化上。

第一階段自2011年年中起到2013年年中止,期間局勢相對穩定,利比亞經濟迅速復甦,幾乎挽回了內戰期間損失的產量。在該階段內完成了組建新政府的選舉(國家過渡委員會將權力遞交至新政府)及新憲法的起草。

2011年的內戰並未對能源基礎設施帶來巨大破壞,在短短6個多月的時間裡,石油生產恢復到日產量140多萬桶。這是一次驚人的復甦,同時也檢驗了利比亞石油部門的專業能力。利比亞能源行業彈性驚人,但這並非它最近一次震驚世界。

發生在的黎波里的一系列事件預示著第二階段的開始。該階段自2013年9月起,到2016年9月止。在此階段,利比亞的政治分裂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負責保障關鍵石油出口基礎設施安全的石油設施警衛隊(Petrol Facility Guard)於2013年年中關閉了蘇爾特盆地「石油新月地帶」的部分油田,一直到2016年9月才重新開放。

近年來,利比亞的經濟一直處於艱難掙扎中,嘗試建立革命後的新格局變得越來越困難。為要求漲薪與改善條件,武裝民兵組織逐漸形成了關閉油田及基礎設施的鬥爭模式,石油生產中斷更加頻繁。

興起的兩屆議會、政府及各自背後的利益聯盟間的分裂也預示出第二階段的到來。利比亞國民議會(GNC)在的黎波里掌權。2014年的新選舉決定由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取代原先的國民議會,而最終,國民代表大會遷至托布魯克(Tobruk),並以其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在東部,兩屆議會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到2015年年底,並影響了利比亞最高產的產油區——蘇爾特盆地。拉斯拉努夫(Ras Lanuf)出口港和錫德爾(Es Sider)出口港安全狀況差,貨物吞吐量下降,以致2013年年中到2016年9月間的石油日平均產量僅為39萬桶,不及2010年日平均產量的1/4。

第三階段自2016年9月起,如今仍在繼續。當時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NOC)重新控制了蘇爾特盆地的運營,石油生產開始回升,在2017年4月達到日產量100萬桶的峰值。自此之後,石油產量開始了由生產中斷引起的周期性下降,但也出現過強勁反彈。

例如,2018年10月,國家石油公司表示石油日產量已達到125萬桶。利比亞石油產業的強勁彈性再次挑戰了外界的質疑,重新燃起了人們的希望:一段時間內局勢將持續穩定,第四階段即將到來。在新一階段,利比亞石油公司計劃將恢復2011年的石油產量,到2019年日產量將達到160萬桶,到2022年日產量將增至200萬桶。

第三階段中,國家石油公司也更有能力為原油爭取更高的價格。儘管利比亞原油質量較高,但其價格相對於其他類似原油一直偏低。其原因在於,受生產中斷與計劃外設施維護的影響,貨物交付常有延遲,交易商不願購買利比亞原油。然而,類似情況已大幅減少,交易商對國家石油公司的交貨能力越來越有信心。

2011年利比亞石油主要進口國,來源:The Atlantic

此外,包括中國煉油廠在內的新買家購買意願上升。過去的數月內,裝載工作基本按計劃完成,貨物交付也非常守時。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也同殼牌公司(Shell)達成協議,約定由國家石油公司向殼牌提供石油至2018年年底,這一協議也有助於激發其他買家的信任。

3、快速增長的石油產量

第三階段已為第四階段打下了基礎,過去一年裡,利比亞石油業取得了積極顯著的進展。一些油田已經恢復服務,例如斯倫貝謝公司(Schlumberger)已重啟與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下屬蘇爾特石油天然氣公司(Sirte Oil and Gas)的合作,溫特沙爾公司(Wintershall)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已重啟蘇爾特盆地As-Sarah油田的生產。

利比亞越來越多的鑽井開始運作,正在運作的鑽井平台達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值。在近海,埃尼集團在Bahr Essalam開發框架下投產了新的油井。一些國際石油公司承諾其將在利比亞進行包括勘探在內的岸上投資。

今年早些時候,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作出一份投資承諾,宣布了該公司將收購美國馬拉松公司(Marathon)在運營蘇爾特油田的Waha公司(NOC的合資子公司)中股份的計劃。

英國石油公司(BP)與埃尼集團宣布將計劃在利比亞西部的加達米斯盆地開始勘探作業,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這項計劃將使英國石油公司轉移出其部分利益給埃尼集團,對該集團作出讓步。

利比亞阿拉伯海灣石油公司(AGOCO),作為國家石油公司旗下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已經發布了地面開採的招標。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對此持樂觀態度——該公司董事長薩納拉(Sanalla)已成為一名不知疲倦的倡導者,擁護利比亞上游產業與國營公司的政治獨立性與可依賴性。

接下來,利比亞則需提供有利的環境,以落實實施各項計劃。截至目前,少數油氣項目(即天然氣項目)已投入運營,總價值為30億美元,預計仍將投入350億美元。相比之下,現已被取消、原定於2011年至2017年間完成的項目總價值達450億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以來,已擱置項目總價值達160億美元,其中包括價值30億美元的瑪莎液化天然氣(the Marsa LNG project)改造項目、價值50億美元的祖瓦拉(Zuwarah)煉油廠翻新項目與價值25億美元的瓦法(Wafa)油田開發項目。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面臨著一些挑戰。不安全因素導致部分基礎設施受損,迫使該公司進行補救與修復工作,錫德爾與拉斯拉努夫兩地需要新的儲油罐以提高油輪的裝載率。如石油產量持續增長,將創造出良性循環,為石油部門帶來更多資金用以修復設施,進而擴大產能。

4、長期的和平前景

本月月初,聯合國駐利比亞大使加桑·薩拉姆(Ghassan Salame)在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的聲明中強調,利比亞衝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資源衝突」,而穩定則取決於其解決方案。

2018年上半年,歸功於石油產量的提高與石油價格的回升,利比亞的石油收入達到了130億美元。但同時,這些石油收入並未有效地轉化到公共服務或福利的投入中去。

最近進行的改革旨在改善生活條件,防治民兵暴亂,例如,外匯交易收費的引入使得黑市的匯率降低了25%,縮小了黑市匯率與官方匯率間的差距。同時進一步改革還將著力於取消燃油補貼及遏制刺激跨境走私的套利行為。利比亞財政開始出現盈餘,緩解了流動性危機。

本月初在巴勒莫(Palermo)舉行的議會會議為獲取某些必要支持,以建立一個面向全體人民、重新分配國家財富制度提供了可行的機會。薩拉姆稱讚了「利比亞利益攸關方之間的高度友好」,並認為此次會議取得了成功,「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第一步」。然而到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員並未就何時舉辦全國會議或選舉進程達成書面協議,也並未出台明確的時間表。

利比亞的穩定取決於安全的局勢、健康的經濟和正常運作的政治環境。對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而言,只有實現了這幾點,為增加石油產量、確保上游產業必要的外來投資作出的努力才不會白費。

由於多年來缺少投資,包括利比亞阿拉伯海灣石油公司下的薩日爾(Sarir)油田需要改善電力供應條件、替換部分基礎設施。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能為諸如修井、清管、鑽井填充、提高採收率等任務掃清障礙並保障其運作。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計划到2022年底,將石油產量提高到每日200萬桶,如果此種環境得以實現,將成為助推國家石油公司完成這一計劃的關鍵部分。如果該目標得以實現,其將創造另一個良性循環,使得石油收入不僅能支持國家石油公司的擴張計劃,還可以更多地進入到非石油經濟中的急需投資及社會基礎設施的改善中去。

5、結論

利比亞目前的石油產量為每日125萬桶,這證明了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與該國石油部門的強大彈性。國家石油公司的領導、骨幹工程師與地質學家值得信賴與稱讚。

長期以來,利比亞石油一直是世界優質原油供應的主要組成部分。近月來,它的重要意義再次展現。利比亞的石油生產復甦正值全球市場的關鍵時刻,其石油產量在2018年6月到10月間幾乎翻了一番。

對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而言,此次復甦也恰逢其時。數月間,歐佩克都在嘗試控制不斷上漲的油價,如今,利比亞已回到歐佩克,重新開始發揮功效,努力穩定全球市場。

利比亞石油將繼續發揮穩定全球石油輸出的作用。利比亞靠近關鍵市場,具備巨大的上游潛力,作為地質儲量豐富的產油區,等待著投資者的到來。

同樣,利比亞石油上游產業的發展前景也必將與其政治進程相一致。最近,利比亞各團體間的討論為建立該國國內的長期穩定提供了契機。在西西里島(Sicily)召開的峰會上,利比亞收到了來自國際夥伴的支持承諾。

利比亞仍是全球石油的重要供應國之一,其對世界石油市場的意義之重大,將遠遠超過地中海沿岸地區。然而,利比亞需要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才能實現其石油上游產業的光輝前景。

來源|Apicorp Energy Research

編譯|王澤宇

參考資料:

「Libyan Oil: Prospects for Stability and Growth,」 Apicorp Energy Research, Vol. 03, 14 November 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烏克蘭船隻遭俄扣押,土耳其積極於兩國間進行斡旋
美國會像退出越南戰爭一樣,從阿富汗撤軍嗎?

TAG:中東研究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