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關於華為IoT布局 我們挖到了這些料……

關於華為IoT布局 我們挖到了這些料……

IoT這個概念近幾年一直很熱,阿里、騰訊、京東、百度、華為、小米等企業都已經在這個領域布局。在我們的理解中,IoT應該是移動互聯網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的歷史機遇,不僅所有巨頭都會全力投入、押寶,在下一個風口上佔位,產業鏈中所有的中小企業也都會跟進這個風口。技術上、商業模式上、產品上,每一個創新點,對於中小企業來講也都是機遇。

IoT未來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現在沒有人能詳細描繪出來。作為行業領導廠商,一般都會對未來的方向有一個大致判斷,並在戰略上提前布局。最近,懂懂筆記有機會跟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詳細聊了聊,對於IoT的全局觀以及華為在IoT上的布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邵洋對於未來的一些判斷,或許對全行業都有啟示,在這裡,把華為的一些重要觀點,以及懂懂筆記的部分認知分享出來。


全局觀:從一個穩態到下一個穩態

首先,作為負責華為消費業務戰略工作的邵洋對產業趨勢的基本洞察是:當下,產業正在從一個穩態向一下個穩態過渡。現在的穩態是由2007年蘋果開始的智能手機時代,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而下一個穩態,具體叫什麼名字不好說,暫且稱為智慧手機或是智慧互聯網時代。下一個穩態的特點是AI+IoT,即萬物互聯基礎上的人工智慧。

移動互聯網時代,差不多從2007年蘋果第一代手機誕生開啟。但移動互聯網真正相對成熟其實是在2010年之後。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中國的創新可以說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國的華為、小米、OPPO、vivo等廠商先後進入,並最終成為這個穩態的領導廠商。特別是華為,今年的銷量預計超過2億部(華為+榮耀),今年的第二、第三季度在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連續超過蘋果,位居全球第二的位置,這使得華為躋身於全球智能手機一流廠商陣營。從這一點來說,這不僅是華為的突破,也是中國手機廠商的歷史性突破。

作為這個時代的領導廠商,自然要早早著眼於下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已經走向尾聲了,未來兩三年,智能手機時代將會進入到智慧互聯網時代。」在邵洋看來,目前是一個過渡期,智慧互聯網時代剛剛開啟。在過度期里,未來並不可全部預見,「下一個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會有大量現在看起來陌生的東西,或者認為不太可能發生的東西,在下一個時代裡面變得順理成章。我們今天習慣的一些東西可能會被徹底顛覆掉,就像當年扔掉了功能機、從PC上網改為手機上網一樣。」

要說IoT,其實也不是新詞。在2000年左右微軟提出的維納斯計劃是智能家居的雛形,就是最早的IoT場景。但是十幾年間,還沒有一個企業真正做成了智能家居。懂懂筆記認為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那個時代的基礎網路和技術不成熟,不足以真正實現智能家居。第二,早期都是軟體企業、家電企業為主導推動,他們也不具備連接生態的能力。

這幾年,智能家居再次熱起來,美國的蘋果、亞馬遜、谷歌在推動,在中國主要是阿里、百度、京東、蘇寧、華為、小米在推動。總體看是兩類廠商:一是互聯網巨頭,二是手機巨頭。

華為從三年多前開始發布智能家居,邵洋深感探索一個全新未知世界的不易:「這三年時間,我們感受到這個過程多麼複雜,這個鏈條多麼長,利益關係多麼糾結。」這種艱難,是一個新時代開始時必經的過程。回想一下,2007年蘋果手機發布之後,兩三年間能用的APP並不多,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爬升過程。

當然,華為的這種感受,可以說是所有面向IoT布局的巨頭都遇到的困惑:阿里和京東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去連接,過去幾年也是不很順利,所以京東前幾天發布了鯨魚計劃,相當於「換個姿勢」再次進入IoT。小米一開始採用了封閉策略,在自己的生態鏈里發展,到去年轉向開放,打破自己構建的壁壘。

經過三年的探索,華為的思路也更加清晰。邵洋認為,IoT時代第一驅動力是AI,AI將是一個巨浪,推動上下兩層都發生改變。他將下層的改變稱為硬體結構化,上層的改變稱為服務原子化。


硬體層:「1+8」的接觸點是必爭之地

今天面向智能家居,主要有兩大類企業在主導生態:蘋果、華為、小米主推以手機為核心構建生態;亞馬遜、阿里、京東主推以智能音箱為中心構建生態。這當然與企業基因有關。蘋果、華為、小米已經擁有巨大的手機市場佔有率,用戶也習慣了移動應用APP,這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一個邏輯。而互聯網企業沒有硬體,那麼用音箱切入家庭、然後用音箱連接一切,這是他們的策略。沒有對錯,只是路徑不同。

到底手機還是音箱能成為未來的中心?華為認為未來硬體將會結構化,分為三個圈層:

第一個圈層是始終與人連接的東西作為主入口,目前看主入口還是手機,當然未來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第二個圈層有8個產品有可能成為輔入口,其中4個屏幕大一些的,包括電視、平板、PC、車機(汽車上的屏幕),還有4個小屏幕或者沒有屏的,包括音箱、耳機、眼鏡、手錶。這8個品類將會在不同的場景中與用戶發生交互,未來將作為輔入口。比如跑步的時候,耳機或是手錶就是比較適合的入口,在家裡,音箱或者電視就是適合的入口。

第三個圈層就是泛IoT,即萬物「X」,就是一切被連接的產品,比如智能鎖、燈、冰箱、掃地機器人、感測器等等,這將是非常龐大的一個體系。

在這三個圈層里,第一、第二圈層是與用戶產生聯繫、互動的層面,華為都會自己入場去做。而第三個圈層,則以開放的方式交給眾多的合作夥伴去做。開放策略使得華為取得了非常多的支持,從華為2015年底發布HUAWIE HiLink開始,到現在接近三年時間,國內Top50的家電廠商基本上都已經與華為展開了合作。

由此,我們看到華為對IoT的規劃當中,形成「1+8+X」的模型,其中「1+8」是華為要自己做的。我們知道,以用戶為中心,敢於壓強投入,這是華為公司過去三十多年的成功的經驗。那麼在「1+8」上,華為如何壓強投入呢?

作為「1」的手機業務,華為已經處於全球第二,但華為認為還需要持續改進,增加在「1」上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手機的互聯網巨頭,會將更多精力用在智能音箱上,而已經有手機的廠商,更需要把手機做強,「我們要先把這個壓強壓到『1』上去。」邵洋說。

接下來的「8」華為都會涉及,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沒有一個企業能把「8」個品類的產品都做到最強,即使是蘋果,在手機、PAD、手錶之外,其它品類也都不算很強。那麼「8」該如何布局呢?華為目前在PC和PAD上,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業績,手錶、音箱也有一定的涉及,但還算不上市場的強勢品牌。邵洋透露:耳機會是華為的下一個壓力點。

「X」將全部通過合作夥伴來做,目前華為已經連接的設備上千款。但是,如果X只是泛泛的連接,則形不成影響力,眾多的品類的「X」也需要有重點的突破,俗稱「打樣」。華為通過與夥伴聯手打造,推出了9款智選產品(這個數據預計還會增長),比如凈化器、檯燈、智能門鎖等。「打樣」的價值在於,讓用戶、品牌商、渠道都看到方向,找到信心。比如華為與歐普合作的智能檯燈,不僅在華為渠道上經常賣斷貨,在京東平台上銷量排名第二,這給歐普帶來極大的信心,也給京東平台帶來巨大的增量。

據邵洋透露,這9款智選產品在11月底已經進入到華為線下渠道的1200家門店中,預計到年底應該會進入3500家。

應用層:APP將被顛覆

接下來說一說上面的應用層,應用層就是用戶可以感知到的體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以一個個APP的形式服務於用戶,未來的AI時代或者說IoT時代,這種APP的形態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如果說「APP將會被顛覆」,今天大家一定難以理解,懂懂筆記在這裡先舉幾個例子。

第一是智能音箱。如果用戶想買一箱啤酒,只需要對音箱說:「我要買一箱啤酒。」這時候,音箱會自動幫助用戶完成初步的篩選,根據用戶以往的數據幫助用戶完成購買。這個過程中,進入天貓還是進入京東去買,都不重要了。APP悄悄地隱藏在後台。同理,用戶可以讓音箱播放音樂,叫外賣,買機票,但不需要知道是啟動了哪個APP,只要享受到服務就好了。

第二是智能手機的負一屏,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在這裡提供情景智能服務。打開負一屏,可以看到打車、掃一掃、天氣、訂機票等應用,用戶不用考慮這是誰提供的,直接用就好了。這裡也會提供新聞,新聞是通過內容平台根據用戶需求綜合篩選出來的,不需要用戶再一個一個去點開不同的APP了。

未來,耳機的這個入口,用戶更不會去找APP,而是通過語音對話,就可以喚醒一個一個服務。未來,跑步的你只需要說:「我想聽一首快節奏的歌。」而不需要說:「打開騰訊音樂。」

現在這些變化,都只是過度的模式,AI時代最終會以什麼形式提供服務,現在還很難精準描述。可以預見的是:以前是人找服務,而未來是服務找人。邵洋認為,未來APP將被顛覆,服務將顯現原子化。「服務原子化,是我們看到在AI驅動力下會出現的第一個改變。」

當然,在懂懂筆記看來,應用層的改變會慢於硬體層的連接。我們通常說,IoT分為的兩個階段,先連接、後AI。所以,應用層的變化可能離我們今天還要遠一點,今天這篇文章里就不再做過多的探討,留下一點想像的空間。

【結束語】

邊界:剋制的為與不為,開放的生態融合

華為為什麼可以快速獲得合作夥伴的支持?在懂懂筆記看來主要是兩點:一是自身強大。華為現在在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有超過30%的份額,如果廠家接入HUAWEI HiLink,至少有接觸到30%用戶的機會,這對每一個廠商都非常有吸引力。

第二點就是華為開放的心態。華為雖然強大,但做事一向都非常克制,總要先劃好自己的邊界,讓合作夥伴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才能使得生態健康。

比如在IoT上,華為只做「1+8」,「X」都交給合作夥伴去做。還有一點,華為不碰數據,不做數據變現。也就是說,未來AI服務的形態會有非常大的變化,但華為只做服務與用戶之間的連接,而不會通過這些數據自己去變現。

這個世界正在從一個穩態過度到下一個穩態。那麼前一個穩態的贏家未必能是下一個穩態的贏家。搶佔下一個風口,遠見、戰略都很重要,心態更加重要。「我們一直強調兩點:第一是約束邊界,第二是開放共嬴,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實現利益分享。」邵洋說。

華為在過去三十年中,無論進入哪個業務領域,都遵循以上兩點,這已經獲得了合作夥伴的信任與認可。在IoT的未來生態中,華為如果還能守住這兩條,在向下一個穩態過度中,依然有很大的贏面。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IoT萬億市場離不開A,更離不開S
比特幣本周再次暴跌;ofo否認押金轉P2P平台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