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不像」——麋鹿黃山行 四人聯展即將亮相黃山聖菱藝術空間!

「四不像」——麋鹿黃山行 四人聯展即將亮相黃山聖菱藝術空間!

「四不像」——麋鹿黃山行

主辦:聖菱藝術 湖邊古村落

協辦:開元曼居酒店

策展人:董琪

學術主持:陳剛

藝術家:童振剛 李玉端 李由 梁峰

地址:黃山市屯溪區湖邊古村落聖菱藝術空間

開幕時間:2018年12月24日 18:00點

展覽之名緣自開幕當日恰逢西洋聖誕節,聖誕節的吉祥物是麋鹿。古語有云,麋鹿即為「四不像」:臉像馬、角像鹿、脖頸像駱駝、尾巴像驢。這種動物種類古老,廣泛分布在中國的皖南山區。

同一種事物,因不同的稱呼便具有了不同的意義。這即是說,符號和標籤往往會指向對號入座和想當然的境地。於藝術史而言,我們慣常以各類流派和風格賦予一位藝術家可供描述與定義的頭銜,於是乎,甲可以是乙,乙可以丙……而語詞,也淪於空洞與饒舌而失去存在的力量與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此番聖菱藝術選擇了風格如此迥異的四位藝術家做一場群展的原因,以一場看似戲謔的展覽之名來提請觀者思考:展覽的頭銜是否真的能定義每一位藝術家的風格?群展必須是統一和諧而不能自說自話嗎?

答案顯然是:對藝術的解讀從來是非單一性,對材料的探索也應有著豐富的延展性。正如這裡的四位藝術家: 童振剛、李玉端、李由、梁峰,他們所對應的材質分別是:紙,瓷,木,漆,如各自守護著一方水土。而他們的藝術風格很難用特定的語詞去界定和描述,在審美上也非常多樣化;甚至,看起來都有各自的「怪」。因此,我們就用「四不像」來呼應,四人組在一起也是和諧。

關於藝術家:

童振剛

1959年出生於新疆克拉瑪依市,祖籍吉林人。

早年當過知青、油田採油工、鑽井工、儀錶工。1980年開始學習書法篆刻,師從蕭嫻、林散之先生。曾獲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篆刻作品二等獎。

1986年至1990年,先後在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就讀。

199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第一次個展,迄今已在30多個國家舉辦個展60多次、聯展100多次。期間多次參加藝術品拍賣和大型慈善公益活動,作品深得世界各大美術館、博物館以及知名私人收藏家的青睞。2013年作品《東方神韻》長捲入選奧林匹克宣言。2009-2013年被鳳凰衛視、雅昌藝術網、當代藝術雜誌、庫藝術雜誌、藝術於投資雜誌、藝術視野雜誌、中國藝術報道等媒體聯合評為中國當代藝術最具學術價值及年度最受關注的藝術家。

1996年至2001年,受邀赴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德國講學和交流展覽,並在巴黎集中創作了一批石版畫。此後主要在北京從事藝術活動和創作,涵蓋書法、篆刻、水墨、油畫、版畫、陶瓷、色粉畫、雕塑、裝置等多種門類。

出生於新疆克拉瑪依市的童振剛,原本應成為一位油田工人,卻因著對書法與水墨天生的敏感而走上藝術創作之路。這一非科班出身的背景卻也成就了他對規則的無所畏懼,敢於創新、勇於嘗試,以瀟洒的態度表達著慾望和激情——無論是自身的情感還是對客觀物像乃至歷史的符號元素,在他的筆下都是平等的。可以說,童振剛的藝術有一種蓬勃的煙火氣。他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從傳統向現當代轉型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從參展經歷來看,童振剛一直在媒介上突破自己;或者說,他不是要和自己較勁或者要去爭強好勝,而是不斷發現生活中可以融入到創作中的元素。誠如其所言:「沒有世俗的擾動,也沒有算計的心緒。努力地去接近天,接近神,接近最初的稚氣。」

李玉端

1989年畢業於雕塑家田世信、劉萬琪先生雕塑工作室;任教於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現生活工作於江西景德鎮。

李玉端則將原本應是具象定型的陶瓷視作可塑性極高的素材,陶瓷的光潤鮮亮的外表與質地內里的脆弱——這種反差在李玉端這裡卻成了一道直觀的、簡潔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充分利用陶瓷材質的質感去表達性感的視覺張力,由材質入觀念,由觀念又回歸到生活。

李由

1965年生於中國遼寧大連。1990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1998年至今從事雕塑創作。現任教與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藝術學院。

有著藝術院校科班背景的李由,20世紀90年代初剛畢業時正逢「艷俗藝術」活躍的中國當代藝術大環境。因此,李由的身上是具有較為鮮明的藝術淵藪;但多年來,他的藝術之路愈發多樣而自由。比如簡單的木頭,在李由的手中又不僅僅是木頭,它更是千變萬化的載體,並使之轉化為一種供觀者凝視的、全然去功能性的鮮活對象。

梁峰

大漆藝術家。1977年生於福建福州;1990年輟學跟隨福州漆畫研究所所長,和老藝人們學習漆畫。1999年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藝術攝影。2000年創建梁峰漆藝工作室。現為福建省雕塑協會藝委會理事。

梁峰的髹漆,則是一種浸潤與沉浸。他是將視覺元素隱於材質之下,並將之迂迴出厚重的肌理。他將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和山川湖海之精華的大漆融匯於日常生活之中,舉重若輕,那些傢具、茶几、杯碗、文房用具等,都是可以用手摩挲之物。

由此觀之,我們想到那句古語——「剖巨蚌於回淵,濯明月於漣漪」——對於那些常見的材料,我們何以對待?何以定性?比如一張紙,一片陶瓷,一截木頭,一抹漆,我們期待,在徽州古村落邊上的聖菱藝術空間內,它們將激發出怎樣的能量。

富裕與豐足的生活不可逆轉地變得空虛,不斷被物化為一場溫度適宜、乏味無趣的噩夢,物化為一個失去了真實感知的世界。「精靈降臨常常意味著形態的突然轉變。」西班牙著名游吟詩人洛爾迦寫道,他將熱愛藝術的靈魂視作精靈的降臨。那麼,在我們基於這片遼闊、古老而依舊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的日常生活中,那些藝術之「精靈」,也應是自由、昂揚、生生不息的。正如「四不像」們儘管各自獨立、自由,他們也互相交流、彼此促進,豐富著彼此的人生。當然,亦包括每一位聖菱空間的來賓。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星球 的精彩文章:

「遠志四韻——李斛的藝術步履」大型回顧展亮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崔健:爵士樂是未來的音樂

TAG:文藝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