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或早已暗示了宇宙為什麼會膨脹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或早已暗示了宇宙為什麼會膨脹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闡述了能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相互轉化。進一步說也就是,質量是能量的沉澱凝聚態;能量是質量的分解升華態。這就給我們了一個啟示:宇宙可能並不是從奇點誕生出來的,而是從最初最原始的真空能量中「孵化」出來的。

這種孵化或許並不像我們被使了解的那樣——是大爆炸似的驟然托盤而出,而是以逐漸沉澱凝聚的形式,從真空能量逐漸「物化」出來的。說白了也就是,宇宙剛剛形成之初,可能只是一個空無的殼子。這個空無的「殼子」,便是之後演化出來的宇宙萬物藉以寄存的框架。或許這個空殼框架,並沒有我們現在的宇宙這麼龐大,可能很小,甚至比雞蛋還小。

隨著真空能量的不斷沉澱凝聚——逐漸演變為顯物質的日月星辰,星雲,星系團等,以及我們三維視界無法直接探測得到的暗物質暗能量等,宇宙框架開始被逐漸撐大,導致看起來如同我們現在科學家推測出來的「宇宙膨脹」現象。這就說明,宇宙的不斷膨脹,很可能是宇宙空殼框架正在被不斷充實起來的一種物理現象。

或許你會問:不會撐破嗎?

的確,宇宙的膨脹現象很像被充氣的氣球。充氣的氣球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撐破,但我們的宇宙膨脹可能並不一定如此。為什麼呢?

從以上分析,我們首先應該想到,宇宙萬物的生成,依賴於宇宙誕生之前的真空能量。而宇宙,很可能是從極小的空殼框架,被從真空能量物化出來的物質,以及轉化而成的暗物質和暗能量逐漸填充支撐起來的。這就說明,真空能量可以自由穿梭宇宙壁壘,並不受其限制。而真空能量本來就存在於宇宙誕生之前的虛無真空中。

由此推測,宇宙的膨脹現象,很可能是宇宙吃得太多了,肚皮正在被撐得越來越大。

可是我們並沒有看到,生成的更多星系或星體,也就是說並沒有看到很多物質存在於宇宙空間,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跟宇宙形成的不同維度空間,以及我們的三維視界或許有關。超弦理論的延伸理論——M理論,推測我們的宇宙至少應有11個維度組成。而我們的視界感知能力只限於三維,無法感知探測到更高的維度空間。故此我們才會看到星系彼此遠離,宇宙空間正在不斷擴大——膨脹。

是否思考過:真空能量也可能轉化成了高維空間的某種形式存在,還可能轉化成了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暗能量等。

不同維度空間之間,或許也可以進行相互的轉化,即升級或降級。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否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之間相互轉化時形成的一種臨界物質和能量?

科學家分析估測:宇宙暗能量約佔73%,暗物質約佔23%,而顯物質僅約佔4%。也就是說,我們的三維視界所能目及的物質只有宇宙的4%比例。

4%的比例,我們當憂還是當喜?或許是後者呢。

我們知道,四維空間的物質形態,三維空間的我們根本無法探測感知。不難推測,處於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臨界狀態的物質或能量,我們同樣很難感知探測得到,或許只能用間接的方法證明其存在——恰恰可以舉例暗物質暗能量。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難道暗物質和暗能量,就是三維空間向四維空間正在升級的一種標誌嗎?也就是說,我們是否正在隨著我們的母星——地球升級向四維空間跨越呢?以上的種種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不無可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研究者剖析:時間引力疊加是促使宇宙不斷膨脹的關鍵
量子研究者:高維空間並未蜷縮,人類無法感知或與進化有關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