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裕固族是生活在祁連山腳下的一個古老民族,很多人不知道「裕固」和「維吾爾」其實是「畏兀兒」的不同漢語轉音。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回鶻人,因為蒙古人的崛起才分道揚鑣,維吾爾先民改信伊斯蘭教,裕固先民皈依佛教,一直承擔著保衛祖國西大門的任務。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堯熬爾」是裕固族人的自稱,元朝時他們被稱為「撒里維吾」,明朝時叫「撒里畏兀爾」或是「西拉堯熬爾」,清朝時為「西喇古兒黃番」。建國後,裕固族人選擇了與「堯熬爾」音譯相近的「裕固」為族名,寓意富裕穩固。

「畏兀兒」起源於7到8世紀的回鶻人。9世紀中葉,漠北的回鶻汗國在大唐帝國和黠戛斯(今柯爾克孜族先民)的南北夾擊下崩潰。一部分南下塔里木盆地,與當地的塞種人等互相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維吾爾人;一部分來到了河西走廊以及祁連山一帶,史稱「河西回鶻」,他們就是裕固族的先民。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安史之亂時,堯熬爾可汗幫助大唐帝國收復長安、洛陽等地,作為報答,並迎娶了唐肅宗幼女寧國公主。河西回鶻慢慢走向強大,最終在9世紀末、10世紀初建立了甘州回鶻汗國。

11世紀甘州回鶻被李元昊的西夏所滅,回鶻人又四散而去,部分人退到沙州(今敦煌)以北,柴達木盆地以南,仍舊過著原始的游牧生活,成為「黃頭回鶻」。

從河西回鶻到黃頭回鶻,這支操突厥語的回鶻人不斷吸收新元素,形成了區別於天山南北、黃河流域回鶻的特殊群體,但依舊是回鶻的一個分支。然而隨著蒙古人的到來,這個古老的民族迅速發生變化。成吉思汗西征時,大將速不台征服了撒里畏兀爾,將黃頭回鶻納入蒙古統治之下。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隨著中亞以海都為首的窩闊台、察哈台兩系汗王勢力的崛起,元朝在西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雙方因此混戰了幾十年。最終,元朝的防線退回到了吐魯、哈密、沙州和吐蕃一帶。

在這個過程中,察哈台汗國的阿魯渾汗之子出伯、合班兄弟率領部族投奔元朝。忽必烈對出伯兄弟二人非常信任,將其安置在河西地區,並封出伯為「豳(bīn)王」,駐地肅州,合班之子寬徹封「肅王」,駐地哈密。此後豳王家族中又分出了二等王西寧王與三等王威武西寧王,分駐沙州和哈密。

明朝初年,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在嘉峪關以西設置著名的「關西七衛」,其中有五座衛所都源自豳王家族。他們主要負責維護西域穩定,抵禦北元殘部的侵擾。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明朝中葉,由於關西各衛所統治者之間互相攻伐,又加之伊斯蘭教政權吐魯番的不斷強大,關西諸衛紛紛崩潰。正統十一年,明英宗下令「甘州鎮總兵官任禮收沙州衛全部入塞」,隨後其餘衛所均東遷至甘州和肅州。

河西曆來為多民族聚居之地,豳王家族為抵禦中亞伊斯蘭教的東進,對各民族及其文化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尤其是回鶻佛教文化。他們出資興建寺廟、修繕洞窟、抄錄佛經,敦煌的回鶻文化因此達到了一個高峰。15世紀末,佛教全面敗出西域,多虧有豳王家族和裕固族先民,才能在河地區繼續保持繁榮。

維吾爾族親兄弟成佛教保護神,蒙古王爺搞內訌卻意外孕育個新民族

豳王家族既是統治者,又是回鶻佛教文化的支持者,這為蒙古人和回鶻人的融合、裕固族的產生提供了堅定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中國淘汰千年的兵種在歐洲卻被當個寶,結果慘遭蒙古大軍瘋狂屠殺
諸葛亮一則妙計讓中華痛失西南大省,忽必烈滅宋卻意外使其回歸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