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方沒有暖氣,都要怪這座山跟這條河

南方沒有暖氣,都要怪這座山跟這條河

1

在很久很久以前,連恐龍都還沒影子的4億年前,中國大陸是被海洋分裂成兩塊的:北方一塊、南方一塊。隔海相望了很久之後,隨著大陸漂移運動,兩塊地開始向彼此靠近。從4億年前開始運動,靠呀靠呀靠了差不多兩億年,才完全連為一體。然後在這分界線上的西邊就隆起一座山巒來,後人把它稱作秦嶺;而東邊差不多的位置出現了一條河,後人把它叫做淮河。

恐龍是沒有南北概念的,它們至始至終只知道一個方向,就是食物的方向。終於人類出現了,發現東西兩個方向已經不夠用的時候,南北方向順理成章地提上日程。

在春秋時期的《晏子春秋》里,齊國總理晏嬰已經明確地提出了南北分界線的概念:淮河。他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一個水果只是因為生在河的兩岸就會有好評和差評的區別,可見南北兩方的水土有大不同。

但也有用其他江河來分南北的名人。比如曹操的兒子曹丕,公元225年要攻打東吳,結果這一年冷得厲害,「舟不得入(長)江」。於是曹丕就發感慨說,「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所以把長江作為南北的分界,也是自古就有的 。

但是中國歷史上兩次北方入侵導致南北分治,邊界卻差不多都是秦嶺-淮河一線。第一次是西晉時的五胡亂華,東晉把首都從河南洛陽搬到江蘇南京,所謂的「衣冠南渡」。東晉被劉裕篡位後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宋、齊、梁三朝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峙的分水嶺,都是秦淮一線。

第二次是在南宋時期,金國出兵攻下北宋首都開封,宋高宗趙構逃到杭州之後殺了岳飛求和,金和南宋以秦淮一線為邊界。陸遊寫的「鐵馬秋風大散關」,大散關就在秦淮線上。

秦淮一線雖然歷史悠久,但要等到正式在舞台中央C位出道,還是要等到一百一十年前的1908年。中國地學會(即如今的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中明確寫道「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第一次把秦淮一線作為中國的南北分界線。

2

秦嶺-淮河一線不僅從此被接受為南北的分界線,也是諸多其他領域意義上的分水嶺:

它是饅頭和米飯的分界線:這條線以北大多是旱地,種植小麥,饅頭花捲等麵食是主流;以南大多是水田,種植水稻,米飯是主流。

是中國一月平均氣溫零攝氏度的等溫線。以北,溫度計上的水銀在0刻度以上是正值,河流要結冰;以南,水銀在0刻度以下是負值,雖然不結冰——但你敢跳下去試試?

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界線。以北,地理上叫做華北陸塊,黃河是人民的母親河,土地是黃土高坡和華北平原;以南則叫做揚子地塊,母親河變成了長江,土地是長江中下游平原。

還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關於這一點,曾經是有過爭議的,爭議來自老大哥蘇聯專家。蘇聯最溫暖的南方,已經是中國最寒冷的北方。蘇聯人在高緯度呆慣了,對中低緯度缺乏體驗,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冬天下雪能凍死人的河北山西、大連撫順和新疆南部,都應該劃入亞熱帶去。

我國的氣象學家則據理力爭:亞熱帶?渤海結了冰你連冬泳都要先破冰才行,你把這地方劃成亞熱帶?中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竺可楨認為,秦淮一線才應該是中國暖溫帶與亞熱帶之間的分界線。

此時已是五十年代末,中蘇交惡的態勢已不可逆轉,最終竺可楨的標準成為了中國劃分氣候帶的標準。秦淮一線以北,叫做溫帶季風性氣候,樹的種類是溫帶落葉闊葉林;而秦淮一線以南叫做亞熱帶季風氣候,樹木就變成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但樹木種類不是這條線引起巨大關注的原因,原因是集中供暖,也就是如今仍令南方群眾望眼欲穿的:暖氣。

3

武漢作家池莉,曾經因為暖氣而在《致無盡歲月》里,發過「不相信」的誓:

「我發誓,在我二十歲的人生經歷里,我是第一次確鑿地聽人說北方的冬天不冷,在房間里可以只穿毛衣。我不相信天下有這麼好的事情。」

對於在冬天的濕冷里被凍出關節炎的南方人而言,開了暖氣的房間跟天堂沒有多大區別。北方是外面冷、屋裡溫暖如春;南方是外面冷,而屋裡比外面還要冷。

而原來中國冬天的標準,很不幸也是蘇聯專家制定的:室外溫度5攝氏度以下定義為冬天。所以只有每年等於或低於5攝氏度的天數大於或等於90天時,才應該被界定為集中供暖的地區。

這種標準的可惡之處在於:只考慮的純粹的氣溫,沒有考慮濕度對人體感覺冷暖的影響。只要濕度沒增加10%,人體感受到的溫度就會降低1度。而蘇聯專家們的冬天雖然冷但都很乾燥,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南方冬季的陰雨潮濕,會把6攝氏度變得比零下6度還冷。

這根集體供暖線,據2012年主管城鎮供熱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表示,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周總理親自一筆劃定的。理由是當時國家的經濟能力有限,供暖也就只能照顧秦淮一線以北的同志們了。至於這條線以南的同志……會給你們多供應兩條秋褲。

4

秦嶺-淮河一線雖然早就出現,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精確地畫出這根線來。因為秦嶺不是東西向一字排列的眾多山頭,而是橫跨南北數百公里的龐大山系。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把分界線劃在秦嶺的山麓還是山頂,地理學家們吵過無數架。淮河尤其是淮河下游,獨立入海的年代還要追溯到宋朝以前,如今也早就尋不見主流的蹤影,所見的只是南北數十公里的水網體系。所以與其說是南北分界線,不如叫南北分界帶來得貼切。

而且不管南北怎樣分,與時俱進才是最重要的。隨著近年厄爾尼諾現象的頻發,南方冬季的平均氣溫比幾十年前還更低。雖然南方人民除了秋褲之外,早就裝備了空調、小太陽、暖寶寶等武器,但跟北方一進屋就能愉快地穿短袖相比,似乎還活在解放前。

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滬、皖、浙、贛、湘、鄂、川、渝、黔,都是能讓北方人真正見識什麼叫祖國的冬天的地方。但就算這些地方的人一齊用力,把秦嶺跟淮河的位置往南拉個幾百上千公里,也還是改變不了南方無法集中供暖的現狀。

不想冷成痴呆,只有白天在秋褲外再套一條秋褲,晚上在被子上再壓一床九公斤的被子——被壓死也比冷死划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50年前的上海,一個女明星決定去死
特朗普很生氣,墨西哥和中國這次都躺槍了!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