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冬季取暖應小心,40-50℃不燙,但卻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冬季取暖應小心,40-50℃不燙,但卻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大家都知道高溫會燙傷皮膚,卻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特別是在這種大寫加粗的寒冬,人們在抱著各式的取暖神器防凍的時候,卻忽視了防燙傷。

2018年12月,市民小李因胃部不適,便常將暖寶寶貼於胃部,結果卻發現胃部皮膚出現了成片的紅疹。(唐山晚報)

2018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陸續收到幾名因洗澡水燙傷入院的病員,其中,還有幾個月大的寶寶,家長在幫其洗澡時直接放40+℃的熱水,沒想到竟然燙傷了寶寶。(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2018年11月,由於女兒怕冷,,李女士便將女兒被窩裡面的電熱毯打開,哪知兩人睡前都忘了關,電熱毯在低溫狀態下熱了一夜,第二天李女士的女兒的整個背部變得又紅又腫又痛,中間還起了很多小水泡。(錢江晚報)

2018年2月,合肥市三院燒傷整形科接診了一位20多歲的女孩,其因使用暖寶寶不慎燙傷,經門診換藥數次後傷處不見好,最終採取了植皮手術才得以康復。(市場星報)

……

這些都是低溫燙傷的例子,冬季是低溫燙傷的高發季,有數據顯示,近1/3的冬季燙傷都屬於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和高溫燙傷有什麼區別?

低溫燙傷是指雖然基礎溫度不高,但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37℃)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

》接觸60℃的熱源,持續5分鐘以上;

》接觸44℃的熱源,持續6小時

都算是"低溫燙傷",不過一般人覺得溫度高就不會再碰,因此低溫燙傷尤其指40-50℃這種中等溫度時候的燙傷,因為這種溫度人們在冬天的時候不會感覺燙,甚至還有種舒適的感覺,可以一接觸就是幾個小時,類似於"溫水煮青蛙",熱量在組織中積累並逐漸傳遞到組織深處,就造成了皮膚燙傷

從上到下的結構依次是: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圖片來源:全景網

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的皮膚表面看似不嚴重,但是可能已經傷害到了真皮甚至皮下組織,嚴重的時候可能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傷口潰爛無法癒合,甚至可能達到骨質。也就是說,有時低溫燙傷可能比高溫燙傷後果更嚴重

一般來說,發生低溫燙傷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此時正確的處理辦法是立即用涼水沖或者冰敷降溫,然後及時去醫院進行處理。注意,皮膚若是被燙出水泡了,千萬不要挑破。

冬季如何避免低溫燙傷呢?

1、特殊人群要格外注意

嬰幼兒、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經病變者、老年人、脈管炎、中風後遺症者等對熱源不敏感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另外,醉酒者、過度疲勞者或熟睡人群,也易發生低溫燙傷。

2、正確使用取暖神器

暖寶寶——不要直接貼在身上,相對安全的是貼在外衣裡面。

熱水袋——不要灌太滿,要擰緊,使用時候最好隔一層布或毯子。

圖片來源:全景網

電熱毯、電熱寶——不要長期直接接觸,睡覺前記得關掉或取出。

取暖器——離身體至少1米遠,避免長時間、單一部位烘烤。

3、洗澡溫度適宜

洗澡或泡腳的時候,溫度以40℃左右為宜,喜歡熱點的溫度可以稍微高些,但是不要超過49℃,另外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另外,打水的時候最好先放冷水,再放熱水調試溫度。

其實,天冷的時候,你可以站在牆角,因為牆角有90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新健康 的精彩文章:

土雞蛋更營養?你這些吃雞蛋的「經驗」可能都是錯的···
沒超過這個體重就不是胖,硬要減肥,會摧毀你的健康!

TAG:健客新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