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閃銀:To B時代,BAT還會是贏家嗎?

閃銀:To B時代,BAT還會是贏家嗎?

2018年堪稱To B時代開啟的元年,這一年以騰訊宣布推動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升級為節點,中國互聯網公司幾乎都開始重估B端價值。To B領域的確是一座尚未大規模開採的金礦,數據顯示,中國工商登記的企業數量近3000萬家,其中中小企業佔比90%以上,整體數量超過美國,且仍在持續增加,企業級市場紅利非常豐厚。在這樣的To B革命下,諸多科技企業「八仙過海」,紛紛嘗試各種新的運營模式。展望未來十年,群雄逐鹿之下,To B時代屬於BAT還是創業公司?

To B時代,BAT依舊是最大玩家

縱觀BAT發展態勢以及全球市場現狀,雖然很多公司選擇切入垂直領域提供更多個性化的企業服務,但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BAT將繼續佔領大部分To B市場。

一方面,從BAT的發展現狀看,其依舊是市場上最大的玩家,如最重視To B業務的阿里,早在2008年,就確定了「雲」戰略和「數據」戰略,目前阿里雲已佔據大半個中國市場,估值達390億美元。再比如BAT中最有To B氣質的百度,其大部分營收也來自B端。而且在百度目前大力投入的Al布局中,DuerOS語音開放平台和阿波羅自動駕駛系統,均屬於To B領域。

另一方面縱觀全球,尤其是To B服務比較成熟的西方國家,其市場格局中,除了那些專註於細分領域的優秀的「小」公司,比如為企業網路提供安全保護及系統管理的Tanium、為企業用戶提供社交媒體跨平台整合管理工具和服務的Sprinklr等等,為全球企業提供服務且市場份額較大的仍然是微軟、甲骨文等To B巨頭。

閃銀髮力垂直領域,助力To B時代百花齊放

BAT的技術基礎、業務創新能力雖說有巨大的勢能,但依舊無法支持各行各業的個性化需求,一些科技公司也注意到了這個空白,通過技術創新推動To B市場不斷蓬勃發展。如京東輸出物流技術,小米、網易輸出雲平台,360輸出安全服務等,這些To C領域的獨角獸們,早已通過技術布局,敏銳地將觸角紮根於各B端細分垂直板塊,推動To B時代百花齊放。

閃銀:To B時代,BAT還會是贏家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類似將科技輸出作為To B時代「船票」的企業不在少數。在金融科技領域,如閃銀,其商業模式原本就是B2B2C,閃銀作為中間的B,連接金融機構和用戶,服務B端也順其自然。而且相較於今年剛宣布發力B端的騰訊等企業,閃銀這種具備B端基因的先行者發展的更加穩健、從容。

在服務金融機構方面,很多傳統金融機構以人海戰術服務用戶,效率低,用戶體驗有待改善。閃銀聯合創始人兼CIO李昊也曾介紹了自己的切身經歷:北大物理學博士畢業的他剛工作時,外地出差過程中由於現金不足,申請了一張信用卡,費時費力半個月才辦下來不說,初始額度連一頓餐費都覆蓋不住。

針對金融機構的效率問題,閃銀自主研發了3R模型:Rules(規則)、Rank(排序)、Regression(回歸),銀行據此最快1秒即可評估用戶資信,綜合效率提升了6000倍的同時,用戶體驗也得到提升。目前閃銀的3R模型已經形成了正向循環,一方面閃銀服務的金融機構越多,網路效應越強,從而吸引更多的中小銀行選擇閃銀。目前,閃銀已經覆蓋巴西、印尼、新加坡等國內外80多家金融機構,完成交易用戶4000萬。另一方面,對於閃銀而言,更多的金融機構使用3R模型可以產生更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從而在市場的競爭中享有成本優勢,獲得更多的營收。

普華永道今年發布的《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在消費者端的創新空間不斷縮小並隨之細化,商業模式已呈現出由C端創新逐漸向B端創新轉變的態勢。隨著產業互聯網的興起,在這場由雲計算、AI等前沿技術所驅動的產業革命中,BAT按照慣例會繼續競爭但又一起分走大部分市場,剩下的市場中,誰將佔領C位,將成為以閃銀為代表的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間的比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網 的精彩文章:

「逛城市」進入內測,實體行業即將迎來春天的曙光
加推名片小程序,企業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和銷售效率

TAG:IT168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