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用潑婦式鬧法勸皇帝,罵街式方法教學生,特立獨行卻賺足好名聲

他用潑婦式鬧法勸皇帝,罵街式方法教學生,特立獨行卻賺足好名聲

原標題:他用潑婦式鬧法勸皇帝,罵街式方法教學生,特立獨行卻賺足好名聲


唐德宗時期有一位大神,他一生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跟正常思維、天理人情擰著干。他做的每件事,似乎都能從聖賢的教導中找到依據,細想起來,卻都是罔顧本職工作,甚至違背人情的荒唐事。由於演技高超,連大文豪柳宗元也嘖嘖讚歎,跑出來為他站台背書:「陽公在朝,四方聞風……人實瞻望。」


這位「陽公」,名叫陽城,是破落的官宦人家的子弟。家窮,又喜歡讀書,就托關係找門路到集賢院(唐政府收藏典籍之所)做了個小吏,工作之餘常常找書看。陽城在集賢院這一看就是六年,讀書大見成效,考上了進士。當他金榜題名時,他卻做了個讓人瞠目的決定:拉著兩個弟弟一起隱居中條山。

隱逸與入仕,本質上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要博取更大的名聲,就須放棄眼前的小利,區區一個進士(唐代進士科只是幾種科目之一,與後世的進士概念不一樣),陽城看不到眼裡。


可憐這兩兄弟跟著陽城窩在山溝里,窮困潦倒,甚至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偶爾外出訪友,哥兒仨都要先到卧室集合,你脫條褲子,我摘頂帽子,湊齊一身相對完整的衣袍,輪流出門。



衣食尚愁,娶媳婦更是不現實,何況三條光棍。陽城決定乾脆不娶,而且找了個過硬的理由,他對兩個弟弟說:「咱哥兒仨相依為命,日子雖苦卻很快樂,如果娶來個外姓人,難免從中挑撥離間,我不忍心疏遠了兄弟之情啊!」兩個弟弟感動得眼淚汪汪,遂終身未娶。可大忽悠陽城發達後娶妻生子,啥也沒耽誤,只是苦了這兩個實心眼的弟弟。

漸漸地,中條山隱者陽城謙恭簡樸、品高學博的名聲傳開了。有的說他家奴僕偷偷把別人接濟的糧食換了酒喝,他也不怪罪;有的說常見他背著四十多歲的傻外甥出入玩耍;有的說他專程跑到千里之外,將妹夫的靈柩背回來安葬。


最神的一個傳言,說某大佬專門派使者送給陽城500匹縑,陽城不要,使者扔下就走。有個鄉人叫鄭倜,沒錢安葬母親,陽城就把這些縑全部送給鄭倜。葬禮之後,鄭倜非要給陽城做奴僕來報答,陽城卻收下他讀書習字,並想法解決他的生活困難。但鄭倜不是讀書的料,學業總無長進,竟慚愧自縊而死。


這些動人的故事迅速傳遍了四周,陽城的威望與日俱增,以至於鄰近縣城的百姓起了糾紛,都不再找縣官斷案,而是不辭辛勞跑進中條山,找陽城給評理。著名政治家李泌當時正任當地地方官,聽聞了陽城的事迹,屢次遣人來邀請他出山為官,甚至向朝廷舉薦他為著作郎,但他都不為所動。


李泌任宰相後,向唐德宗再次舉薦陽城,召拜右諫議大夫,這下陽城沒有直接拒絕,而是穿著粗衣布袍跑到宮裡推辭,唐德宗一看趕緊讓人拿來緋色官服(唐代四五品服色)當場給他換上,並賜給他50匹帛,讓他回去多做幾身衣服。


諫議大夫是個言官,也是個「死官」,專門負責給皇帝、官員挑毛病,容易得罪人。一般任這個職務的人,品行要端,性格要剛,膽量要大,見識要遠。但大家很快就發現,別的諫官大事小情,紛紛擾擾議個不休,陽城卻來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玩起了深沉,幹了八年,愣是沒提過一次意見。

這種態度惹怒了「暴脾氣」韓愈,他抄起如椽大筆,寫了篇《爭臣論》來諷刺陽城。這篇文章以四問四答的形式,責備陽城拿著高工資不幹活,韓愈最後嚴正地告誡陽城:像你這樣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庸官,不如早點滾蛋!



韓愈的文筆真不是吹出來的,這篇文章一出,朝野上下開了鍋一樣熱鬧。而陽城的態度則很平靜,與一幫狐朋狗友吆三喝六,晝夜爛醉,只要是朋友稱讚的東西,他都開心地雙手奉送。有個叫陳萇的傢伙,發現他這個毛病後,專門等他發工資那天過來,當面稱讚銅錢成色如何好,每次都能收穫滿滿。


陽城並不是膽小怕事,他只是覺得那些瑣事太小,沒社會影響力,他要玩的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筆,把自己的名聲淹沒在這些雞零狗碎上,太不值。


機會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前提是你還得有足夠的耐心。陽城出手的機會終於來了。寵臣裴延齡誣告宰相陸贄、張滂等人,想取而代之,唐德宗中了圈套,怒火衝天,沒人敢勸,沉默了八年的陽城突然間義憤填膺:我是一名光榮的諫官,決不能讓皇帝誅殺無罪的大臣!

一連數日,陽城追著唐德宗勸諫,唐德宗越惱火,陽城越上勁,若不是太子幫腔說好話,陽城的腦袋幾乎不保。即使如此,聽說唐德宗要任命裴延齡為宰相時,陽城公開揚言:到那天我將披麻戴孝,到朝堂上哭吊!


這種潑婦式鬧法讓唐德宗很傷腦筋,再加上眾人的勸阻,唐德宗終於打消了用裴延齡為相的念頭,但這口惡氣必須要出,於是將陽城下放到國子監當老師。


在國子監里,陽教授延續著自己的行事風格,他將學生們召集起來訓話:「你們平日所學,無非『忠、孝』二字,可有的兔崽子竟然好幾年都不回家探親,忠孝道德都學到狗肚子里了?今天起,凡是三年以上沒見過爹娘的都滾回老家,再也不用來上學了!」


一連串特立獨行的表演,為陽城賺足了粉絲,他的「高風亮節」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好評,以至於他因庇護罪人被貶到道州時,竟有二百多人串聯起來,堵在宮門口好幾天為他求情,求情未果後還專門為他刻了塊石碑,大文豪柳宗元也激動地寫文章稱讚這一行為。


貶官到道州當刺史的陽城繼續任性地按自己的套路玩。每月領回工資,他留夠吃喝,把其餘的錢都用來做善事,最常見的是每天量出兩斛米做幾鍋粥,再煮一罐魚放在街道邊,任人取食。


道州多侏儒,每年都會進貢給宮裡幾名,訓練成歌舞說唱藝人供人取樂。陽城覺得這會造成百姓生離死別,就把這個慣例給取消了。這麼一來,陽城的名聲想不大都不可能了。然而贏得社會輿論一致好評的陽城,政績考核卻難讓人恭維。他為減輕當地百姓負擔,甚至連國家正當的賦稅也不按時上繳。上級官員來考核時,他頗有自知之明,給自己打分為「下下等」,並主動蹲入牢獄中待罪。


這點過失跟他博取的好名聲相比,在崇尚名節的大唐真不算什麼,所以他非但沒受到處罰,反而還得到了更高官職的推薦指標。當組織部門讓他去述職時,他卻不耐煩再待在中下層官場混日子,帶著老婆、孩子中途逃跑,再次當隱士去了。


唐德宗死後,唐順宗又惦記起這位名聲顯赫的「高賢」,特地下詔請他回朝,只是詔書到來時,70歲的陽城帶著他的好名聲已經去世。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如如不動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天津發生一場特大火災,看門人一個舉動,致1900多人葬身火海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