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拍攝的四張被俘抗日少年照片

日軍拍攝的四張被俘抗日少年照片

日軍拍攝的四張被俘抗日少年照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民國期間的童子軍組織是一種准軍事組織,抗戰烽火中許多少年從這裡扛槍走上了戰場。一些人在戰場上成長起來,另一些人在戰爭中過早地夭折了。

審視這組圖片,你會得到一個印象:挺拔。這些少年軍人在窮凶極惡的日寇面前,挺拔的就像一尊尊完美的雕塑。

這種挺拔是一種精神,一種氣節,這正是民族的剛強脊樑。

戰爭,是個多麼殘酷的東西,它奪去了我們的家園,平靜的生活,奪去了我們健壯的男人和溫淑的女人,最後,又讓我們失去了那麼多的孩子。

凝望這些烽火少年的身影,令人唏噓,令人心痛,在面臨亡國滅種的的絕境下,尚未成年的少年也披掛上陣,挺身禦敵。這些被俘的抗日少年作為抗日英雄群體中的一員,將永垂史冊。

——題記

從軍的「三毛」

我少年時就讀過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前幾年還看過電影《三毛從軍記》,本以為這不過是藝術創作,而這幅照片(圖①)分明告訴我們,當年的「三毛」們以幼小的身軀挺身抗戰並不是虛構,甚至不是罕見的個人行為。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有無數的「三毛」在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湊巧的是,這兩位少年英雄正是在上海附近與日軍作戰而被捕的。也許,他們確實也有過張樂平先生筆下「三毛」的人生軌跡和遭遇。

高一點的小戰士是光頭,口袋裡鼓鼓囊囊的,不知裝了什麼東西。矮一點的小戰士戴著軍帽,我相信他取下帽子也會是個光頭,因為他們都是「三毛」的從軍兄弟。

這名日本侵略軍的指揮官叫淺間,雖然面對的是解除了武裝的少年士兵,淺間仍然手把刀柄,一方面為震懾兩位小戰士,一方面也是出於職業軍人下意識的防範。

最小號的軍裝,他們穿上仍然顯得肥大,裸露的雙腿,細,黑,瘦,沒有顫抖,也沒有彎曲,小小的年紀,承擔衛國的責任,令我這已為人父的中年人在時隔半個多世紀之後面對他們的時候,仍有一種莫名的心動

日軍拍攝的四張被俘抗日少年照片

對 峙

根據這張照片(圖②)的日文提示,我們知道——

戰鬥地點:岳州,今湖南嶽陽。

參戰部隊:日軍,番號不詳;國軍,116師。

戰鬥時間:昭和十四年,即民國二十八年,亦即公元1939年。

這場戰鬥是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的一次局部對抗。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在1939年的9月至10月。日軍出動了4個師團、2個支隊及空軍共十餘萬人,統帥為岡村寧次;國軍出動了15個軍共二十餘萬人,統帥為薛岳。雙方拉開架勢鏖戰兩月,結果,敵損兵折將三萬餘人。我方也付出慘重代價,傷亡四萬餘人。是役挫敗了日軍的戰役企圖,將前來「掃蕩」的侵略軍掃蕩了回去。將這張照片放在宏觀的戰役背景下解讀,可以咀嚼出更多滋味。

圖示:16名全副武裝的青壯日軍神情茫然,3位反縛雙手的少年軍人神情昂然。

圖示:雙方敵對情緒嚴重,氣氛詭異莫測。

圖示:戰場上狼煙仍在瀰漫,我、敵雙方喘息方定。

圖示:長相酷似「豬頭小隊長」的敵酋似還在納悶,廝殺半天,對手原來如此稚嫩。

圖示:長相酷似三兄弟的少年英雄也在納悶:「豬頭」腦殼上有包,打仗還包塊白帕子,奔喪嗎?

圖示:我方布帽對敵方鋼盔,我方粗布糧袋對敵方帆布行囊,我方細腿對敵方粗腳;敵方有防毒面具、軍用水壺、軍用鐵鍬,軍用望遠鏡……我方無對應之物。

圖示:這三位小戰士佔據了畫面中的中心位置,成了照片中的主角;是受地形和角度的限制,還是心萌敬重之念,日軍記者鬼使神差地按下了快門。

我方傷亡三萬,敵方傷亡二萬。在八年抗戰中,對我方來說這已是良好的戰績了,這張照片的確可以視為第一次長沙會戰的一個縮影。

一個「豬頭」凶神率15個惡煞與三位滿臉稚氣的少年搏殺,想來似是虛構,眼見卻完全真實。這種場景,現在的年輕人怕只能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才能看到,三位少年軍人像不像初行江湖的英俊俠士遇到一群老妖怪老魔頭?唉,如果他們能躲過此劫,活到今天該是80歲的老翁了。

三位少俠雖然落敗,命運任由敵方發落,但直至此刻,他們仍不自覺地列隊與敵對峙……

日軍拍攝的四張被俘抗日少年照片

光頭

這兩位少年戰士,是在一個叫「大河鋪」的地方作戰時被捕的。從畫面上的白牆青瓦以及滿地稻草分析,應該是南國某地,比如江浙一帶(圖③)。

少年兵一貧如洗的披掛與日本兵裝備的奢侈豪華,有天壤的差別。

兩位戰士都是光頭,從這個細節可以認定這是支正規部隊。大戰之前,部隊都有集中剃頭的習慣,一是頭部負傷時便於包紮處理,二是有提升士氣彰示決心的作用。窮國弱旅,缺槍少彈,缺衣少靴,惟有剃光頭成本低廉,可操可行,既實用又明志。

記得1979年春天,南疆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在北疆內蒙守備部隊當炮兵,進入坑道戰備,首長下達動員令,全連指戰員迅速剃成一色的清亮光頭,戰友互視,頓覺舊貌換新顏。從平時轉為戰時,光頭即為轉折點。

抗戰少年光頭,不留一縷青絲,無牽無掛上戰場,擲青春大好頭顱去撞擊東洋入侵者。

大河鋪的鄉親們如果看到這張照片,真應該為這兩位家國守護者塑一座雕像,只是別忘了,請一定保留他們光頭的模樣!

日軍拍攝的四張被俘抗日少年照片

立正

這名小抗日軍人被日軍俘虜了,日本人覺得可以用來渲染中國的「窮兵黷武」,於是讓這位小戰士全副披掛,給他照相,且將照片登在了他們的刊物上(圖④)。

於是,我們有幸目睹了這幅「立此存照」,一幅深深打動我們心靈的照片。

年齡:13歲?14歲?總不會超過15歲吧!

站姿:少年軍人,氣勢猶存,按立正的要領來站立。特別是雙腳跟自然併攏,兩腳呈四十五度角張開。

表情:肅穆、堅定,小眼圓睜,有牛犢不畏虎之概。

披掛:子彈帶、軍號、水壺,說明了小戰士在軍中的作用和可能的兼職。

赤腳:請關注這雙小小的赤腳,想像一下它在戰場上踏過的坎坷和荊棘。

他一個人站在那兒,對面是以兇狠殘暴聞名的日本軍人。

本該在娘前撒嬌的少年,本該背著書包上學堂的讀書郎,卻在戰火烽煙中,在血雨腥風中,挺立。

但在當年民族危難之際,惟有全民的全面的投入,方能有一線生機。勿忘國恥,珍惜當前幸福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