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迹尚有90%未發掘,專家:不會再發掘,留在地下可能最安全

古迹尚有90%未發掘,專家:不會再發掘,留在地下可能最安全

1929年中國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農民燕道誠在進行淘沙作業的時候,偶然間淘出了一坑的玉石器,改變華夏文明起源格局的三星堆遺迹至此浮出了水面。

由於隨後的考古工作中,三星堆遺迹的時間點被定在了距今5000至3000年,跟黃河地區誕生的夏商以及之前的部落時期重疊,加之出土的禮器所用工藝絲毫不亞於黃河流域。

華夏文明僅出自黃河的歷史觀點被「徹底」的否定,長江最少孕育了一個巴蜀文明,是華夏文明眾多源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三星堆遺迹的存在,即為這種觀點最重要的「鐵證」。

然而讓20世紀考古界遺憾的是,按照文明持續發展的常識,考古界應該在四川會發現,以三星堆為主體的文明,其不同發展時期遺址,進而形成從哪裡來、在哪裡發展壯大、最後去了那的清晰脈絡。

但是在1929年之後近百年的時間,考古工作者們僅僅在1996年發掘了比三星堆早的新津寶墩古城,找到了古蜀文明從哪裡來,其他的一無所獲。

整個20世紀古蜀文明自三星堆之後去哪裡了,成為一個始終未解的謎題,直到2001年2月8日建築工人在成都郊區的金沙施工之時,挖出了類象牙、玉石的物件。

四川考古專家隨後的發掘作業中,成批量的遠古禮器被清理出了泥坑。這批禮器長相非常華麗,其中不但有青銅製品,還有著大量的金製品。通過對禮器規格的對比,首先金沙遺址被認定成為了跟三星堆一脈的遺址。

再而當對禮器進行年份鑒定的結果,金沙被證明在時間上略晚於三星堆,考古界發出了興奮的聲音,他們解開了上個世紀的「世紀難題」,找到了古蜀文明去那裡了。

如此一來從時間的角度拉脈絡,四川古代文明的發展清晰了起來。古文明的起源中心在成都平原的新津寶墩,然後廣漢市三星堆崛起,取而代之成為新的中心。

最後上述二者相繼衰敗,成都金沙地區崛起,從周朝末年被秦國滅掉的蜀國,主要疆域為今成都平原來看,可合理推測成都平原至此之後成為了古蜀文明最後的中心。

也正是因為金沙遺址是古蜀文明融入華夏文明之前最後的「頂峰」,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來說,他是歸屬於四川人在華夏民族內部區別於其他地域的文明之魂。

是四川人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彰顯文化自信最重要標誌之一,也正因如此成都市政府在2011年12月,將金沙出土的典型圖案「太陽神鳥」,確定成為成都市形象標誌的核心圖案。

與此同時在《廣州日報》採訪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毅的文章之中,王毅更是用1個數據,清晰且有魄力的表達了成都人民保護金沙遺址的決心。

王毅說「金沙遺址仍然有90%沒有被發掘……今後也不會再進行大規模發掘。文物埋藏在地下的環境可能是最安全的,畢竟無論現在技術怎樣發展,仍然滿足不了文物保護的需求。」

也正是因為有像王毅館長這樣負責任的考古專家,目前的金沙遺址成為了成都人民送給後代最美好的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權力、財富不敵愛情,英國國王退位娶平民姑娘,比童話還不可思議
納粹德國的恐怖生產力,蘇軍兵臨本土,它依舊能重新武裝200萬人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