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一生的苦難和幸運,都是註定的嗎?——《勝道寶鬘論》27課筆記

這一生的苦難和幸運,都是註定的嗎?——《勝道寶鬘論》27課筆記









(上師打呵欠)


 


如果我等會兒講課睡著了,不要叫我啊,讓我好好睡一覺。


 


(上師念傳承)


 


請大家為利益一切眾生髮菩提心,並如理如法地聽受佛法。


 


今天講「正法的十種功德」,下一堂課講「虛名之十法」和「大樂任運自成之十法」。因為境界都比較高深,就用一堂課講完吧。我們基本上是一堂課講十個法,最後一堂課,要講二十個法,不知到時大家感覺如何。你們應該可以接受,那我就盡情「飛」吧。


 

漢文中所講的「法」在藏文中稱為「秋」,梵語稱為「布達」,不是「達瑪」,不知道漢語怎麼翻譯。實際上「秋那」應該是宗教的「教」比較適合一點,比如說,佛教叫「囊秋」,其他宗教稱為「秋瑪」。其實很多論典中認為「法」的意思與宗教的「教」意思相同,如教法、教理等。這裡的「教」以前也講過,有些當中有十種意思。在漢文中叫「法」,「法」前面有個「正」,意思是「正確的教法」;還有如內教,意思是內法。「法」按其他宗教來解釋,我們就不稱「教」,比如伊斯蘭教。但藏語裡面伊斯蘭教也是一種宗教,所以採用此方式。各種宗教應稍有不同,這點以後再詳細分析。今天我們是講修行,不是講學術上詞語方面的研究,對吧?若要談修行,就應該對大家的內心或多或少有些幫助,這也是我們的重點所在。





 


1、十善、六度、空性、諸菩提分法、四聖諦、四禪定、四無色定以及密宗能成熟的灌頂與能解脫的教言等出現於世,是正法的功德。


 


十善、六度、空性、三十七菩提分、四諦、四禪定、四無色定,以及密宗當中經常講到的「能成熟的灌頂」和「能解脫的教言」等出現於世間,實際上是正法的功德。

如果沒有正法,那麼包括十善、六度、四諦、四禪、無色定等也無法安立,因為正法要依靠上述這些功德來利益整個世界的所有眾生,

否則,這一切就無從談起,完全不可能實現。


 


通過密宗的灌頂和教言能夠使我們的相續成熟。

如果正法之理不具有特殊的力量,那麼,這個世界也根本無法安立。所以,首先應該知道所謂的「正法」, 在人類社會群體中極其重要。無論是從國家政府,還是家庭等層面進行分析,實際上沒有正法的地方,人們都無有任何規範和約束。


 


其實,道理很簡單。比如「十善」包括了不殺、不盜、不邪淫……如果沒有這些約束,那世界上,連基本的行為規範都不存在,更談不上之後的四諦、四無色等境界了。

 


有時,大家通過觀察也能看得出來。在一些非常偏僻、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因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和正法理念的指引,人們極其野蠻粗暴、恣意妄為,政府也貪污腐敗,整個群體只有依靠愚痴的強制的力量才能維持生存。

從整個人類社會和宏觀層面來講,現在全世界確實有很多人在行持高尚、清凈的行為,而這些則都是緣於正法的功德。


 


如果沒有正法的約束,人們的下場將極其悲慘。若你不相信地獄、餓鬼及旁生的輪迴報應,只需看看各個國家的監獄,就會明白:「哦,這些人其實是不懂正法,不懂修行,違反了人世間的規則而鋃鐺入獄的。」

同樣,不遵守因果法則,也必將遭受懲罰,墮落惡趣,長劫受苦。


 


有時,觀察如今的世界發現,人們極度追求物質享受,忽視正法,不關注內在精神世界,社會日益混亂不堪,為何這麼講呢?因為這幾十年以來:



一、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盛行,人們普遍自私自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極少數的極其自私的人還自我感覺良好。如美國總統就以美國利益為主,就像佛教徒行持善法前,總是先發菩提心一樣,他一開口,第一句就是以美國為主。也許美國人會歡喜雀躍,但從長遠來看,這樣自私自利的心是否對美國真的有利,也很難判斷。




二、無論物質主義還是唯物主義,這些思想都對整個人類造成了一定負面的影響。

因為只重視金錢等物質利益,忽視內心道德的提升,傳統文化知識也無法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甚至經常批判和否定重視精神內在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可能最後在人們眼裡,幸福就只取決於金錢。如此一來,心裡只有錢和自己,既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世界,也不關注內心的安樂和幸福,在某種意義上講,人跟動物也沒有太大差別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由於我們不懂正法,做了很多違背正法的事情。


 


我並非故意顯示對立的思想或觀點才這麼說,大家都有目共睹,這是人類自己的愚痴、智慧淺薄而造成的。現在終於有個別有識之士,稍微明白了這些道理,但人類已經積習難改、罪業深重、災難頻發,現在想要真正改過來,也有一定的困難。

 


我們不廣說,這個內容大家都應該有共鳴,很容易明白的。不說六度、四諦、色界和無色界的所有禪定等功德,只是從人類十種善法的角度來講,如果沒有道德底線,基本上很難尋覓到高尚的人,這個社會最後會演變成,大家都為了一己私利,搶奪別人的資源。一旦有「強勢」人物出現,必將壟斷所有的權力和資產,不與他人分享。那時,我們整個社會一定會動蕩不安。所以我們非常需要內在的價值觀。


 


如果正法沒有興盛於世,且不論密法中的灌頂和解脫法要,所有的世間和出世間的功德都無法成就。

而實際上,得到正法以後,自己內心的改變,很多有所覺悟的人應當深有體會。修行很好的人,前途命運一片光明,大家也應該清楚。


 


這是講正法功德的第一個教言。




 


2、人中高貴的國王種姓、高貴的婆羅門種姓、高貴的施主種姓、四大天王等六欲天、色界十七天、無色界四天出現於世,是正法的功德。


 


《俱舍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正法沒有出世,那我們世間當中的國王、婆羅門、大證者,還有色界和無色界天人的福報就沒辦法享受。為什麼呢?原因是,

我們在人世間當中,不管是在權力、地位或財富的哪方面有一定的福報,從因果不虛的正理來推測,這些人以前一定行持過善法,做了大量的善事,即生中才有這個福報和福德。

否則,前世沒有行持任何善法,也沒有任何修行,即生當中想要擁有各種福報,也無能為力。


 


人世間中有些人榮華富貴,有些長相莊嚴,有些權勢威威,並不是無因無緣的。有些有形的因緣我們能看出來,而有些是在阿賴耶上種下的種子,現在雖然看不到,但看不到並非不存在。實際上三寶和正法的功德和力量,已經集聚在其中。世間當中富貴等的功德,都是因緣所致。


 


《雜譬喻經》中說到,有一個國王信仰佛教,非常虔誠。他因為沒有太子,很煩惱。有一次他請佛陀來應供,為得子,求佛加持,否則,將來無人繼承王位。正巧他的親戚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過世了(這個孩子可能有聽法,和佛陀有一定因緣),後來這個孩子就轉生到國王家裡,成了他的太子,太子長大成為國王——整個過程他自己並不知道。後來有機會時,佛陀問,你知不知道前世的因緣,他說不知道,佛陀就跟他宣說,轉生為國王有五個因緣:

第一、作布施,這一點很重要。第二、建寺院建道場。第三、對上師三寶頂禮。第四

、修安忍

,對任何人、事皆能忍受。第五、求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得到國王的地

位。

佛陀講了這些道理後,他完全已經明白其中因緣。





 


按《阿含經》的教義,如當國王,不可能無因無緣,一定是以前積累的福報所致。這五點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比如,布施人人都可行持,無論福報如何,都需要做一些功德如頂禮、修安忍和求智慧等等。相反,有些人如果前世位高權重,就經常踐踏、欺負或虐待別人,今生很可能就會變成很卑下的僕人。


 


如果希望生生世世成為有威望的人,這輩子就要盡量作一些上供下施,經常頂禮三寶,學習一些世間知識、出世間智慧,這種利益肯定是功不唐捐的。這也是正法的功德。


 


從這個公案,我們也可以類推來看家庭狀況:每個家庭條件不盡相同,每個人的福報迥然有異。有的人一生下來,各方面都很優越,家庭經濟條件好,父母能幹。有的人則完全相反。我從小到大經常會去思考這些問題。


 


比如我小時候住的那些村子裡面,有的人家一直很平穩,雖然我們那裡不是富裕的地方,他們也沒有很多資產,但是一家人過得很快樂、幸福,吃穿不愁 。




而有的人家就不同,一直處於貧困中。我的一個親戚,家裡有四五個子女,都是六根不全,有的是啞巴、有的耳聾、有的精神有問題,經濟條件也非常拮据。大家一提到他們家,都說不知道前世造了什麼惡業。前幾天聽說,他們家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也自殺了。


 


如果沒有好好行持善法,不重視持戒,違犯佛制罪和自性罪,肆無忌憚地毀壞因果法則,也許即生當中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在監獄裡受苦;即使今生沒有受報,也不知道來世會變成何種身份的眾生。因此,從自身的角度而言,善法應該值得重視。


 


(上師笑)不行,我要講得簡單點,不然後面時間不夠了。


 


這是第二點。





 


3、預流果聖者、一來聖者、不來聖者、阿羅漢、獨覺、遍知佛陀出現於世,是正法的功德。


 


境界超凡的聖者們,從預流果一直到阿羅漢的聲聞四果聖者、緣覺、菩薩和佛陀,他們都是通過修行正法獲得圓滿的功德。

聲聞乘如果不修持空性,就不可能證悟人無我;沒有證悟人無我,不可能斷除煩惱障;煩惱障不斷,不可能得到聲聞緣覺的果位;菩薩和佛陀也是如此,沒有修空性法、就無法生起無我的智慧,也就不可能獲得諸佛菩薩的果位。

可見,所有的解脫、所有出世間的聖果全都來自正法。沒有正法,不可能獲得解脫。





 


 《諸法集要經》中云:「若人於正法,常凈心愛樂,生生獲快樂,離法無解脫。」

如果人們對正法恆常保持清凈的信心和歡喜心,生生世世都能獲得快樂;如果遠離正法,人們永遠不可能獲得解脫。無論是聲聞、菩薩、佛陀,還是密宗中的異熟持明、任運持明、長壽持明等果位持明者,乃至世間中的舍世者、大禪師(印度語言叫瑜珈士)等證悟者都是依靠修持正法,才能從輪迴中獲得解脫。現在瑜珈館遍地開花,中國有很多「女性瑜珈士」或「瑜珈空行母」在教瑜伽(眾笑)。一提到瑜伽士,大家印象中就是頭髮長長的修行者,而這些「瑜珈士」其實只是瑜珈師,天天就是身體鍛煉而已,和正法沒什麼關係。







 


4、以發心力及願力大悲自現的二色身乃至輪迴未空之間任運利益眾生,是正法的功德。


 


以發願力和大悲自現為化身和報身,乃至輪迴未空之前,一直以任運自成的方式利益眾生。比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剛開始發無上的菩提心,然後繼續發五百大願,願在未來某個剎土中以各種方式度眾生;《藥師經》中講,藥師佛發了十二大願,其他佛有的發了四大願,有的發了八大願等等。最後這樣的發願力和大悲顯現為色身,以任運自成的方式恆時利益眾生。


 


凡夫必須得依靠勤作利益眾生,有時勤作也未必有效,在傳法時經常遇到各種違緣。

而佛菩薩因為曾經在無數個阿僧祇劫中持有強大的發心,當他真正獲得果位時,以他往昔的發願力,就能無需勤作,沒有分別念,自然而然地度化所有眾生。


 


有些人因前世的願力很好,即生中各種資源自然而然具足,度眾生輕而易舉;有些人則困難重重,剛開始進展尚可,過了一段時間,就出現違緣;有些人不要說度眾生,連自己都處於危險中。有些人在道場講課,中間好像出突然現違緣,就拔足狂奔,連手機和身份證都忘了拿(上師笑)。結果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違緣,只是自己的一場虛驚誤會。這種度眾生就不叫任運自成,而是極度困難的勤作。

任運自成來自佛菩薩廣大的發願力,與凡夫勤作相比,簡直天差地別。就像《入行論》所說:「摩尼如意樹,無心能滿願,因福與宿願,諸佛亦現身。」

摩尼寶珠和如意樹,雖然沒有發心,但是也能滿足一切眾生的心愿。







現在世間當中有很多珍貴的東西,像金子、鑽石等,它們並沒有去想遣除眾生的貧窮,沒有這樣的分別念,但實際上,依靠其不共的力量,完全可以遣除眾生的貧困。同樣的道理,菩薩依靠因地的發願和福德力,可以饒益無量眾生,這是正法的功德。色身的功德也是這樣的。


 


5.眾生維生應有盡有的一切資具是以菩薩們的願力形成,因此是正法的功德。


 


「眾生應有盡有的一切資具」,主要指的是對眾生有利的,不包括核武器、炸彈等對眾生有害的資具,這些不是諸佛菩薩發願形成的。凡是對眾生有利的資具才是諸佛菩薩的願力形成的,比如橋樑、公路以及天氣寒冷和酷熱的時候我們常用的空調等等。


 


記得我九一年第一次去漢地弘法,本來當時要去綿陽和重慶開金剛法會,路過雅安時,我認識了第一個比較重要的大施主,他們家裡特別貧窮(眾笑),當時是夏天,天氣特別熱,他們家有一颱風扇多少消減了一下我們的炎熱,我對那個風扇還是印象很深的。


 


所以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能夠享受到風扇帶來的清涼,實際上也算是依靠諸佛菩薩的願力給我們相續中帶來的快樂。


 


我們可能會想,怎麼會是這樣的呢?明明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怎麼就變成菩薩的願力了呢?其實,不管是我們所走過的橋樑或公路,它們的形成有很多因緣,在這些因緣當中,一部分是依靠有形的工人操作、水泥、鋼筋、石料等因緣造成的;另一部分就是依靠菩薩對眾生的發願力這樣一種無形的因緣所形成的。這些福德並不是所有眾生都具有。你看非洲那邊,很多地方都沒有菩薩發願,所以他們那邊的資源才異常的匱乏;而亞洲比較富裕,就是因為有很多菩薩都發了願。當我們看到菩薩發願的果的時候,有些因素是我們看得到的,有些是看不到的。精神層面的力量有些人是有的,有些人是沒有的,這是無形的一種因緣。所以在這裡我們也應該要承認有一種因緣吧。


 


《入行論》迴向文里,有很多的菩薩發願:願我變成藥,遣除眾生的疾病;願我變成妙衣,遣除沒有衣服的眾生的痛苦;願我變成食物,遣除眾生的飢餓;甚至願我變成如意樹等等

,有很多的發願。

菩薩們通過這種方式來發願,發願的時候依靠這種力量,因緣聚合時,這些事物就可以形成。寂天菩薩說:「願因菩薩德,眾生享安樂。」願依靠菩薩和眾生的福德,在因緣聚合之時,令眾生享受安樂。





 


我有時去到一些富庶的國家或幸福的家庭,也會不禁想到:他們現在享受的這些福報,應該是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和發願力所致吧?在藏地這種思想很普遍——依靠三寶的加持力和發願力,一定會過得很好!很多人心裡都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其實這點很重要。如果確信「我現在的快樂,完全是上師三寶的加持」,內心篤信,則產生的力量是完全不同的。





 


6.惡趣與無暇處也有暫時的少許安樂,那些也都是善妙福德所形成,因此是正法的功德。


 


哪怕身處三惡趣、八無暇地的眾生,也會有暫時和少許的安樂,其實這也是這些眾生以前所造的善妙福德所致,因此這也是正法的功德。


 


(上師喝水,喘氣)有些道友心情不好也經常喘氣,不過,我好像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上師笑)


 


地獄裡幾乎沒有快樂,有一點點就很明顯。經典里說,熱地獄中只要火稍微離開一點,眾生就會感到無比快樂;寒地獄中只要有一絲絲的溫暖,眾生也會喜不自勝。其實,這些都是源於善法的功德。而其他無暇處的旁生和餓鬼也會擁有短暫的快樂,這也是自己三世所造的福德所成,

因為所有的快樂都是由善因感得,所有的痛苦都是惡因的結果。

這種因果關係我們一定要明白,才會正確取捨。

就像之所以能長出毒藥和妙藥,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種子,毒藥的種子不可能長出妙藥,因果不會錯亂。





 


當然,世間的所有快樂都來自於供養三寶。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中發了一個《地藏十輪經》的教證(上師念藏文教證):

「三界諸快樂,皆由三寶生。若欲快樂者,恆時供三寶。」

世間的快樂是因為以前供養、信奉三寶而產生,如果你想生生世世快樂,就要常常供養三寶、祈禱三寶、憶念三寶並修行,這點確實很重要。暫且不說救度眾生,僅僅從自身追求幸福和快樂的需求來講,都需要如此奉行。而這種快樂,雖然有些可見,有些不明顯,但無不是由很多的善妙福德所形成的。包括地獄裡的點滴快樂、世間的短暫安樂,都是由很多不易現見的因緣形成的。


 


因此,對於我們享受的所有資具,一方面要對三寶生起感恩之心,這是三寶的功德和加持,另一方面離不開世間很多人的造作和付出,他們辛苦勞動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常懷感恩之心是供養三寶的最好方式——感恩上師三寶、感恩所有眾生。


 


多年以前看過愛因斯坦的《我的信仰》,他每天上百次的、反反覆復地提醒自己:不管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的所有幸福,都來自於別人的付出,包括在世、不在世的人們,他都要同等地回報。其實愛因斯坦的這種理念很有意義。


 


有時候人們對自己現在所擁有和所享受的待遇會感到理所當然的、不以為然。比如對我們現在使用的經堂,會不會有一種習以為常、理所應當的想法?但實際上這背後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付出;比如面前正在使用的電腦,你可能會覺得這是我自己掏錢買的,我使用也是理所應當的,其實沒有許多人背後的勞動與付出,各方面也很難這麼便利;如今大家都聚集在網路的空中講堂聽課,這也是福報形成的。因此在獲得這樣的福報與幸福的同時,一方面要有滿足心,一方面也應該有感恩心,這一點很重要。


 


不知道有些人有沒有這樣的難得之心?與以前求法的苦行比較起來,大家還是比較安逸的,回到家裡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很方便地聽課。山下的道友與學院內部的道友比較起來,學院內部還是挺艱苦的,尤其是冬天,含氧量低、天氣格外寒冷,路面易滑,在路上行走要格外小心。當然除了密法班的道友,其他人來經堂聽課也是自願的,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不會因為缺課而罰錢。但重要的是大家應該要感到知足與幸運。


 


現在是一個快樂的時代,也是一個痛苦的時代;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擁有少許的快樂,也是來自於行持善法的功德。


 


7.所有惡人也會心向正法而住於聖賢種姓中,成為眾人頂戴處,這是正法的功德。


 


所有的惡人如果心向正法,可以住於賢善的種姓中,成為很多人的頂戴之處,這也是正法的功德。


 


有些惡人遇到正法並聽受之後,就慢慢變成很了不起的修行人。以前米勒日巴的一位弟子叫做怙主金剛,曾經是一位獵人,他天天打獵,後來在米勒日巴那裡皈依,把打獵的工具全部銷毀後,一心一意修法,最終變成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是米勒日巴十分有名的弟子,他也攝受了很多很多眾生。米勒日巴道歌記里有很多他的金剛道歌。這也體現了正法有這種使人洗心革面的能力,否則壞人也不會改邪歸正。


 


藏傳佛教裡面還有一位著名的奔公甲格西,他身上總是別著很多刀子,打架很厲害,後來他因為一心向佛,心相續中融入正法,變成了那麼了不起的修行人。不過他還是有一些習氣,比如偷茶葉(眾笑)。所以以前的大壞人變成大修行人還是要注意,不然習氣複發的時候也很難為情的。不過華智仁波切把他當成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在學院是不能有這種行為的,不然被開除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眾笑)


 


法融入於心就是變成好人、人格賢善的標準。

無論曾經是屠夫、獵人還是妓女,後來遇到正法都洗心革面,佛教有許多這方面的公案。但最主要的,還要看他的聞思修行如何。





 


鳩摩羅什翻譯的《成實論》(不知道藏文裡面有沒有)裡面說:「不聞善法,噁心易起,善心難生。」

如果沒有聽聞佛法,噁心容易生起來,善心很難以生起來。所以如果我們經常聽聽課,煩惱就能對治;如果沒有經常聽聞,過一段時間之後,各種各樣的煩惱就會接踵而至。

我們因此能了知正法確實有力量,如果正法沒有力量,那聽多少堂課都沒有意義,再怎麼努力都和以前別無二致。





 


8.以往恣意造不善罪業積累地獄之因者也會心向正法,從而觸及善趣與解脫的安樂,這是正法的功德。


 


如果肆無忌憚地造作不善業,積累地獄的因,但通過學習正法以後,對其心嚮往之,從而感受到善法的快樂,甚至觸及到善趣和解脫,這也是正法的功德。


 


以前造作殺盜淫妄酒各種罪業,甚至五無間罪,死後會直接墮入地獄。像我們現在社會的人一樣,特別惡劣、造地獄因的人,這種人最後遇到正法的時候,也有可能轉生善趣,得到人天福報,更有甚者,最後獲得解脫的機會,此類情形,不勝枚舉。漢地經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對此的生動描述。


 


唐代有個人,一輩子殺生,最後臨近死亡的時候,很多動物比如豬牛羊等都來索命,地獄情形已經現前了,真是痛苦萬分。這時候剛好有個和尚路過,就給了他三支香,讓他對著西方念十遍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惡人如他所說做完之後,沒過一會兒,就對大家說:「阿彌陀佛來接我了。」沒有任何恐懼和痛苦,站著往生了。所以這些確實是正法的力量。本來是已經造了五無間罪,果報非常可怕的人,像未生怨王,到後來遇到佛陀和正法以後,都有解脫的機會,這就是正法的力量。


 


我們的道友當中,以前沒有信仰、沒有出家的時候,可能也會造作包括殺生等各種惡業。昨天我遇到一個人,他說世間的所有壞事都已經做遍了。我們有些人,可能上半生特別壞,他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但後來因為因緣福報,如夢初醒般遇到了正法,隨之盡心儘力地懺悔、修行,最後還是有解脫的希望。即使沒有解脫的希望,即生當中生活會有一個比較正常的歸宿,來世也不會墮三惡趣。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我們聽了這些法以後,至少自己在某些方面應該有一些觸動和改變。


 


9.對於正法,僅信仰者、僅信受者、僅喜愛者或僅持裝束者也會成為眾人喜歡與恭敬處,這是正法的功德。


 


有些人僅僅是對正法或佛法有信仰,比如有時候看到開車的司機,他只是掛一個觀音菩薩的像,或者是彌勒菩薩的像、阿彌陀佛的像,和他交談的時候,他往往會說:「我不懂佛教,但還是有一點點的信仰。」還有一種信受者,他也有一些信仰的成分,不僅是信仰,還有一點接受,有時看看法本,有時轉一轉壇城……


 


有一些到喇榮的旅客中,初步判斷,他們各自的根機是不同的:有些根機還是比較不錯的,很快就變成有信心的人;有些特別剛強難化,一看他表情都有些令人不敢接近的,身上的煙酒味道也特別重,一看:「哇,這個人肯定是兩三千年都沒辦法度的那種。」(眾笑,上師笑)


 


的確是這樣,有些人外部特徵、形象很明顯,就容易產生鮮明的第一印象。人們常說第一感覺是正確的,當然慢慢接觸後,有時確實是正確的,但也有時也會出錯。當接觸到一些人的時候,我首先就會產生這種想法:「就不跟他談佛法了,他是沒有什麼希望的。」有時坐火車時遇到鄰座的人,一看到這個人好像有希望被佛法調伏,經初步判斷就能看得出來。這樣的信受者,是稍微有些信仰的。


 


還有些是喜愛者,其實他並不想皈依三寶,但他愛好於此,願意接觸這些,比如從小看一些佛經,願意到寺院去,願意拜拜佛……這也是一種信仰或喜好吧。


 


還有一種人,是持佛教相關的裝束,包括表演的時候穿著出家人的衣服,有些明星剃光頭(有些是專門的頭套,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是假的)而變成出家相,還有很多人包括一些明星,頸項或手上喜歡佩戴一些佛珠等,是一種表面形式上的持形象或形式者及穿著出家人衣服者。


 


當然有些人不但不喜歡甚至很反感這些形式。這裡所說的是眾人喜歡、眾人恭敬。可能緣分不同吧,有些人一看到出家人就生嗔恨心,一看著有人拿著佛教的任何法器就特別不高興……有些道友家人中與佛教的緣分也各不同,有的人一看到佛像、佛經,聽到佛教音樂,就很不高興、特別煩。但也有一部分人,至少是持佛教形象者,這些信仰者對此會生歡喜心和信任之情。


 


通常西方國家認為,凡是持有信仰者,至少做事有一些底線和遵守一些規則,他稍微會懂一點。原來講過我們曾到訪過的一些西方國家和地區,他們認為管財物的人最好是挑選有信仰者,沒有信仰者最好不擔任財務職位,否則有機會會貪污的,這是一位教育學院的教授這樣講的。我問:「這是為何呢?」他說:「我們這邊習俗就是這樣,一般來說,管財物的人都要看他的信仰情況。其他方面都不要緊的,只是管財物的一定有信仰方面的要求。」這也並非沒有道理。


 


從佛教真理來說,確實是僅有一點的信仰或形式,的確都會受到很多人的信任和恭敬。藏地以前都是這樣,尤其對一些比較好的修行人,大家都會恭敬他,毫無疑問都是這樣的。


 


岡波巴尊者所說的,主要是以藏地的信仰習俗為主吧,他也沒有出國過,不像我一樣(上師笑,眾笑)。他如果去過一些如非洲等地方,可能即使持信仰,到時候也不敢說出來啦,因為即使說,他們也都不會相信。有些非洲國家只信仰自己的宗教,千萬不能說別的宗教。他們可能把佛教信仰看成另外一種什麼吧,反正就不是我們對佛教認知的那種狀態。


 


確實,我們一方面要看到、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原貌應該是什麼樣的,這也是很重要的。


 


這裡的聽眾可能來自各地,對佛教的有些道理,我們完全可以以現代文化來解釋,但有些道理可能從你的背景結合起來也不一定能解釋。

但不管如何,持有正法的人應該值得我們自己恭敬和歡喜,因為他畢竟持有佛法行為,這個也是非常重要。


 


我們包括我在內,凡是以前讓我們得過一個法或者傳承的任何一位法師,不是因這一個人多麼了不起——當然我們事先應該觀察,但後來不管如何,我們會特別恭敬。恭敬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相續當中得到的法是他的恩德。另一方面,從世間的角度,不管是教授什麼,只要當過自己的老師,一般知恩報恩的學生,都會恭敬這位老師,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則。


 


然而,現在有些修行人,好像對法師及傳法者,除了在聽法的時候可能比較恭敬外,其它時候好像無所謂的。但一方面,從目前世間的情況來看,也許是這樣,但佛教並非如此。


 


《法苑珠林》裡面(我記得不是很清楚),有一個公案:當時一隻狐狸被其他動物追趕,最後掉到水井裡面,不能爬出來,因此在那裡餓了好幾天。最後,它自己覺得:「我可能只有死了,沒有辦法了。」但是它以前修行過,它自己有一個偈頌是講無常及因果的,便發願道:「我希望來世擁有比較好的處境。」


 


當他自言自語地發這個願的時候,帝釋天已經聽到了,然後說:「我好長時間都沒有聽過正法了,可你得到了正法,即使你是狐狸,但你能不能給我傳這個法?」狐狸在水井裡說:「哪有這樣的?老師在下面,學生在上面(眾笑,上師笑)。我現在掉在水裡面的,怎麼給你傳法?而且你也在上面。」


 


後來帝釋天把它撈上來,安排在天界的寶座上,讓它穿天衣,給天人們傳法。傳法的時候,它傳了非常好的法,大家非常受益。


 


此時,好多天人問:「你講的法非常好,但你現在的形象是狐狸,你是諸佛菩薩的化現?還是因自身業力而轉生的?」狐狸說:「我不是諸佛菩薩的化現。確實我以前是法師,但因為當時沒有好好修行,天天享樂,後來墮為旁生。」然後他講了很多事情。


 


公案中可以看出,只要有法,帝釋天王在狐狸那裡也可以聽課,這句話是我想給大家表達的。狐狸本來是愚笨的動物,但因為它相續當中有正法,所以帝釋天王也可以在它面前聽法。


 


我們有些領導或施主,仗著自己的地位和財富十分傲慢,但我認為你的傲慢是不應該的,你的福報再高也不會超過帝釋天。既然帝釋天也能在狐狸那裡聽法,那我們其他人也可以觀察觀察,對吧。所以我們以後,不管如何,還是應該對有法的尊者起恭敬,這樣才是對。





 


10.捨棄所擁有的一切事物,棄俗出家並隱居諸深山靜處,而生活資具樣樣齊全,這也是正法的功德。


 


最後一個,捨棄擁有的一切事物,然後棄俗出家並且隱居在深山的寂靜處,即使這樣,生活資具也樣樣齊全,吃的、穿的什麼都有,這也是正法的功德。


 


聽說有些出家人住得特別高級,禪房裡面比五星級賓館還豪華(這是別人說的,不是我說的)。但作為修行人要知道,這也是三寶的加持,不要認為是因為自己很能幹,所以就到了寂靜地。


 


不過,大多數修行人對世間的欲妙可能不是很在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財富、金錢、地位等,全部都能捨棄,所以能夠棄俗出家,拋棄世間上許多這樣那樣的事情。


 


居住在這樣的山裡,實際上他的生活資具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古代是這樣,現代也是如此——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出家人,就像我們前面引用的教證所講的一樣,即使遇到了大饑荒、大難關,應該也可以平安度過。


 


有時候我在想,像一些佛教道場有幾千人,他們也不用天天打工,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生活資具,這確實是三寶的加持。不然的話,如果在其他地方,這也是很難實現的。現在不管是南傳佛教、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很多的佛教聖地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以前藏地和漢地的高僧大德去印度的時候,有時候有數萬僧眾,但是,他們都還是過著非常清凈的生活,十分快樂。其實這也是三寶的加持。


 


如果正法沒有這樣的力量,在現在這個社會,生存,哪怕僅是活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只要能夠很健康地活著,也是因為有正法的力量。


 


關於修行人怎樣具足生活的福報,在其他的經論當中也有提到,如

《佛藏經》中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皆共同心,以諸樂具,欲共供養。」

一個一心一意修道的比丘,千億的天神也以共同的心,經常以各種各樣的樂具來供養他。這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種天神。《佛藏經》里講的應該很有意義。


 





有些修行人認為,福報是自己的。但不管生活中的任何東西,它都是依靠一種福德和力量而具足的。所以在有些方面應該要知道,即使你不承認所謂的天神帶來的福報,但你也應該承認,自己精神層面的生活帶來的這種快樂是和其他一般的快樂都不相同的。


 


我講完了吧?時間也到了,那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吧。

《勝道寶鬘論》是一部很殊勝的法,文字也不多,所以如果有時間,你們自己抄下來,稍微看看,經常用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尤其是正法確實有強大的力量,就像有些眾生原來是非常痛苦的

,後來遇到正法之後無比快樂,這也是正法的力量。


 


如果讓我再加,關於正法的力量或正法的功德,我再加二三十個都可以,還有很多很多的。今天講的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我們可以以此類推吧。在座的各位應該對正法有一種比較理性的認識,這樣以後就不容易退轉。


 


今天我們就學這麼多。我看下個禮拜的課已經不用說了,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別逗了,其實你不信因果
不要讓「進密法班」成為你修行路上的梗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