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件傳世珍寶,三次顛沛流離,兩個省爭奪40年,至今未有結果

一件傳世珍寶,三次顛沛流離,兩個省爭奪40年,至今未有結果

原標題:一件傳世珍寶,三次顛沛流離,兩個省爭奪40年,至今未有結果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提議編纂《四庫全書》,乾隆皇帝應允。乾隆四十三年,歷經七年的艱苦編纂之後,《四庫全書》終於完成,分為經、史、子、集四庫。



乾隆


《四庫全書》完成之後,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七部分別藏於全國各地。這七個藏書地分為「北四閣」和「南三閣」,北四閣為:北京的文淵閣、遼寧的文溯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河北承德的文津閣。南三閣為: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


乾隆戎裝


在這七大閣之中,命運最為坎坷與傳奇的當屬瀋陽的文溯閣


乾隆四十七年(1782),文溯閣建造完成,建造文溯閣總共花了7萬兩白銀,這些錢全是乾隆皇帝自己掏的腰包。對於為何起名為文溯閣,乾隆皇帝說道:「合周詩溯本求源之意,予不忘祖宗創業之艱,示子孫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清史稿》)



文溯閣匾額


1914年,袁世凱準備登基稱帝,手下人為拍馬屁在北京成立文物陳列所進行文物博覽,文溯閣中的《四庫全書》被運到北京展覽。袁世凱死後,展覽不了了之,文溯閣所藏的《四庫全書》被放入保和殿長達10年之久。


1924年,張作霖在直奉戰爭中獲勝,奉天教育會長馮廣明進入保和殿發現了這批《四庫全書》,於是請示張作霖後將這批古籍運回了文溯閣。



文溯閣

1950年10月,朝鮮戰爭爆發,為避免這部國寶被戰火波及,國家將文溯閣中的《四庫全書》運了出來,秘密藏在了黑龍江的訥河和北安。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後,這部國寶又被運回了文溯閣珍藏。


十多年後,1966年中蘇在珍寶島發生衝突,戰爭一觸即發。為保護國寶,周總理專門作出指示,將這部國寶秘密運到了甘肅蘭州存放。



1978年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恢復穩定狀態後,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支運亭提議不能讓文溯閣空置,應該將國寶運回瀋陽。提議得到響應,於是瀋陽開始向蘭州索要《四庫全書》。


然而,爭議也就是從此時發生,遼甘兩省開始了對這一國寶長達40年的爭奪。



四庫全書


遼寧向甘肅索要國寶之後,得到甘肅方面的及時回應。但就歸還的具體問題一直沒有最終敲定,為此遼寧省將此事提交到文化部。文化部派出專家到甘肅和遼寧兩地考察後得出了結論:四庫全書應當運回瀋陽。


2000年5月,文化部請示將《四庫全書》歸還文溯閣的請求提交國務院審批,國務院通過了這個請求。


杭州文瀾閣


在敲定歸還國寶的具體細節時,甘肅認為國寶在甘肅存放了30多年,為此遼寧應該補償相應的費用。但遼寧對費用的數額表示難以接受,於是事情就此擱置下來。


為了這件國寶,遼寧專門新建了新的庫房等待四庫全書回歸。甘肅也在黃河邊的九州台上修建了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樓,將四庫全書藏入了此樓之中。



蘭州修建的文溯閣


為爭奪國寶,遼甘兩省展開了大爭論,兩省各說各的道理。甘肅提出了三個理由:一是四庫全書是國家交給甘肅保管的,這就說明這部書是國寶,所有權屬於國家,而不屬於遼寧,只要在國土範圍之內,保存在哪裡,只要保存條件夠好,就是最佳的選擇。



敦煌月牙泉


二是在保存條件上,蘭州氣候乾燥,在長達30多年的保存時間裡,四庫全書上的黃斑減少了很多,這證明蘭州是四庫全書保管的最佳地點。


三是遼寧索要國寶的理由並不充分,敦煌也屬於甘肅,敦煌經洞的國寶散落世界各地,遼寧博物館和全國多家博物館也有珍藏,如果遼寧索還《四庫全書》,那甘肅是否也可以索回世界各地和全國所有的敦煌經書?


敦煌藏經洞壁畫


那麼,遼寧方面是如何認為的呢?


遼寧方面認為,文溯閣《四庫全書》在遼寧已有數百年時間,雖然歷經三次波折,但始終傳承有序。乾隆皇帝下旨修建的文溯閣至今仍在,這就是最好的歷史證據。


第二個方面,國家已經下文歸還,甘肅不應該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第三,蘭州地區氣候乾燥,反而容易讓紙張纖維斷裂。數年前,由於保護不善,500多冊《四庫全書》被浸水變形,甘肅方面在文物保管方面的能力與技術堪憂。



瀋陽故宮


雙方各執一詞,都有各自的道理,都不願意放棄。


如今,遼甘兩省奪寶之戰已經持續了整整40年時間,直到現在還未有結果定論。最後結果將會如何?現在還很難判定。

參考文獻:武斌《瀋陽故宮文溯閣四庫全書輾轉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稗史候說 的精彩文章:

農民挖得一件寶物,專家20塊買走,日本親王求購 中國:這是國寶
一件國寶,被日本盜走100年,老人傾家蕩產追討,至今仍未歸還

TAG:稗史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