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麗達家族譜系與特洛伊的覆滅——歷代名家筆下的《麗達與天鵝》

麗達家族譜系與特洛伊的覆滅——歷代名家筆下的《麗達與天鵝》

《中國美術報》第130期 美術副刊

「麗達與天鵝」 出自古希臘神話,在整個神話體系之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正是由於麗達與天神宙斯幻化而成的天鵝敦倫,才產下了他們的私生女海倫,為日後阿伽門農、奧德修斯等英雄遠征特洛伊埋下了伏筆。非獨如此,麗達所生的其他三位子女:卡斯托耳、波呂丟刻斯以及克呂泰涅斯特拉同樣在古希臘傳說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上述角色共同將愛琴海周邊的斯巴達、雅典、特洛伊、邁錫尼等城邦聯繫在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喜劇。

麗達與天鵝(鑲嵌畫) 約3世紀

風姿綽約的麗達公主本是埃托利亞國王的掌上明珠,遵父命嫁給了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為妻。眾神之王宙斯向來對年輕美貌的女性情有獨鍾,在愛與美貌之神阿芙洛狄忒的慫恿下,好色的他將目標鎖定在麗達身上。作為一名屢屢拐帶婦女的「慣犯」,宙斯曾化身為一頭高貴華麗的牡牛,將腓尼基公主歐羅巴劫掠到陌生的大陸。面對麗達,他決定故技重施。他趁麗達在林間湖中沐浴之時,變作一隻天鵝,誘使這位斯巴達王后與其歡好。是夜,返回王宮的麗達又與廷達瑞俄斯共度良宵。不久之後,麗達產下了兩枚鵝蛋,分別誕生了兩對龍鳳胎,即麗達與宙斯的私生子卡斯托耳與海倫,以及她與丈夫所生的婚生子波呂丟刻斯和克呂泰涅斯特拉。那時的麗達不會想到,若干年後,自己4個子女的一生註定被捲入希臘諸邦同特洛伊的戰爭之中。當然,有些傳說將傾國傾城的海倫視為宙斯與復仇女神涅墨西斯所生。儘管沒有任何人能夠完全講清麗達4位子女的血統,但他們成年後的事迹卻是眾所周知:斯巴達王后海倫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出逃,遂在希臘諸城邦與特洛伊之間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其實,在帕里斯造訪斯巴達之前,早已有人打過海倫的主意,這便是名噪一時的雅典國王忒修斯。如同宙斯痴迷於麗達的美貌一樣,海倫也步母親的後塵,同樣難以擺脫被武力劫掠的命運。在年幼的海倫在祭祀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的神廟中翩翩起舞之際,潛伏許久的忒修斯突然出手,將譽滿希臘的美女拐至阿菲德那城。雅典國王的搶婚行徑徹底激怒了以剽悍善戰著稱的斯巴達人,希臘兩大城邦之間劍拔弩張。海倫的兩位兄長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知悉此事,立刻點齊兵馬殺入雅典境內,並一舉攻克阿菲德那,將妹妹解救出來。而忒修斯則為自己的搶婚之舉付出了慘痛代價,客死異鄉。

重返斯巴達的海倫在父母和兄弟的呵護下,繼續無憂無慮地享受著宮廷生活。然而,「忒修斯搶婚事件」的客觀效果讓她的芳名傳遍了地中海的每個角落。面對絡繹不絕的求婚者,海倫的父王廷達瑞俄斯斟酌再三,選定阿伽門農的弟弟、邁錫尼王子墨涅拉俄斯作為東床快婿,讓他入贅成為斯巴達的繼任者。婚後的墨涅拉俄斯政務繁忙,即使面對如花美眷亦無暇分身。百無聊賴的海倫便如婚前一樣,時常前往阿爾忒彌斯神廟散心,竟在因緣際會之下,遇到了前來獻祭的帕里斯。

麗達與天鵝 素描 拉斐爾

帕里斯是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兒子,此次帶艦隊來至希臘,目的在於迎回自己的姑媽——已經貴為薩拉米斯王后的赫西俄涅。為了救回被希臘人作為戰利品帶走的姐姐,普里阿摩斯甘冒得罪希臘諸邦的風險,派遣兒子帕里斯出兵薩拉米斯。可令普里阿摩斯始料未及的是,這次遠征希臘敲響了特洛伊城毀人亡的喪鐘。

聲勢浩大的特洛伊艦隊停泊在庫特拉島之際,帕里斯離舟登岸,前往阿爾忒彌斯神廟獻祭。儀式結束後,這位俊朗不凡的王子恰好遇到前來神廟散心的海倫,被其美艷深深折服。返回船上的他寢食難安,決計動用武力將海倫擄回特洛伊。主意既定,帕里斯重金利誘麾下將領,說服他們趁斯巴達王宮防務空虛之時,乘虛而入。一方面,劫掠庋藏其間的稀世奇珍;另一方面,協助自己將海倫帶走。雖然帕里斯一時得逞,搶佔了巨額財富,並靠顏值成功說服海倫和他一起私奔回到特洛伊城,卻為祖國帶來了滅頂之災。驚悉海倫跟隨帕里斯出奔,墨涅拉俄斯勃然大怒,請求兄長兼連襟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以及希臘各邦的君主組成聯軍,討伐誘騙人妻的特洛伊王子。臨行前,阿伽門農將國內政務委任給愛妻克呂泰涅斯特拉,也就是海倫同母異父的姐妹掌管。待到長達10年的特洛伊之戰結束後,身心俱疲的阿伽門農返回邁錫尼,卻遭到妻子的毒殺。原因是他在行軍途中將長女伊菲革涅亞獻祭給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以求得海波平息。

無論是海倫、卡斯托耳、波呂丟刻斯還是克呂泰涅斯特拉,均出自「麗達與天鵝」所勾勒出的家族譜系。在藝術領域,歐洲中世紀就有畫家描繪這則故事。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幅《麗達與天鵝》是1499年威尼斯出版的《尋愛綺夢》書中的插畫。16世紀上半葉,文藝復興運動發展到了高潮。當時公認的三位藝術巨匠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都曾以此為題,創作出自己腦海中的《麗達與天鵝》。頗為遺憾的是:出於種種原因,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所繪作品已經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存手繪草圖供後人憑弔,唯有通過後世模仿窺見、臆想出大師筆下體態曼妙、面露羞澀的麗達。

弗朗索瓦·布歇?麗達與天鵝

「文藝復興三傑」創作的《麗達與天鵝》,為後輩藝術家進一步擺脫宗教束縛,將開拓創作視角轉向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主義題材打下了基礎,可謂開時代風氣之先河。其後的數百年間,「麗達與天鵝」的題材陸續被切薩雷·達·塞斯托、喬治·佩茲等不同時期的各國藝術翹楚所演繹。受到達·芬奇珠玉在前的影響,上述畫作基本由麗達、天鵝和破殼而出的卡斯托耳、波呂丟刻斯、海倫和克呂泰涅斯特拉等形象構成,而背景也大多使用昏暗的色調映襯出遠方的斷壁,預示著特洛伊覆滅的命運。正如愛爾蘭詩人葉芝所寫:「殘破的城垣,燃燒的屋頂和塔樓,以及阿伽門農的死亡。」

當然,並非所有的畫作上都會出現麗達、天鵝與蛋等全部要素,也有人秉承米開朗琪羅的構圖風格,重點突出麗達與天鵝的曲線,並不出現鵝蛋。譬如,17世紀早期巴洛克藝術繪畫大師魯本斯即是如此。而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巨擘、路易十五的首席宮廷畫師弗朗索瓦·布歇在描繪《麗達與天鵝》之時更是獨闢蹊徑,創造性地在畫面上勾勒出了兩位體態豐腴的女性,足以令天鵝一時之間難以取捨。

弗雷德里克·萊頓 《宮女》

至19世紀,傳統的《麗達與天鵝》逐漸被賦予了新內涵。拉斐爾前派的畫師弗雷德里克·萊頓借用《麗達與天鵝》的故事框架,以當時流行的東方奧斯曼帝國元素為依託,創作了一幅名為《宮女》的畫作。畫中的主角不再是麗達,而是一位身著土耳其特色服飾的宮女,低眉順目凝視著一隻昂首挺胸的天鵝,彷彿自己的國家一般,無力對抗被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征服、宰割的命運。20世紀以降,關於「麗達與天鵝」的題材從未停歇,但更多的是一種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與故事的本源漸行漸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