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童話世界:丹麥原木玩具的溫情與詩意

童話世界:丹麥原木玩具的溫情與詩意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 凱·波約森的木偶玩具




早在丹麥設計聲名遠播之前,丹麥童話便已深入全世界人們的內心。2010年,由丹麥雕塑家愛德華·埃里克森(Edward Ericson)創作的小美人魚雕塑第一次走出國門,離開故土那片熟悉的海灘,千里迢迢來到上海世博園區的丹麥館。人們歡欣鼓舞地在丹麥館前排起長長的隊伍,為的是一睹小美人魚的神彩。小美人魚的原型出自於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她受深丹麥民眾的喜愛,已經成為獨特的國家象徵。丹麥的童話文化已經深深地融進了丹麥為人處事的方式與民族的氣質,也融入丹麥的現代設計之中。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丹麥館的場館設計以小美人魚雕塑為中心,場館外觀與內部環境均以純凈的白色為主調,人們行走在環館步道望向場館中心,小美人魚那優美的身影便展現於一汪淡藍色水面的礁石之上。她善良、純潔而惆悵的形象與故事,成為美學範疇里關於優美與祟高的審美范型,象徵著丹麥民族精神的童話故事無疑為丹麥文化增添了浪漫與溫柔的色彩。




丹麥童話也成為世界各地藝術與設計創作的重要靈感源泉,美人魚成為一個既浪漫又傷感的童話符號,這一形象在迪士尼動畫、好萊塢電影、韓國肥皂劇、中國喜劇電影中幻化出無窮無盡的主題與立意。在丹麥本土,建築師出身的設計師漢斯·博林(Hans B?lling)於1950年代所設計的美人魚木偶便展現了丹麥原木玩具與童話世界的自然關聯。這座美人魚木偶採用橡木和楓木形成間色效果,頭部、身體、手臂和魚尾都可以靈活地轉動,分別由單獨的木製部件組合而成,受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影響,五官並未雕琢,造型簡潔、柔和而細膩,散發著優雅的美感,玩具設計也可以是詩意而浪漫的藝術。




雖然童話並不是丹麥人生活中唯一的文化養分,卻無疑是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文化因素,也融入了現代設計之中,給原木玩具的設計注入了獨特的人文氣質。20世紀中葉,一批出色的丹麥設計師將原木玩具的創意設計發揮得得淋漓盡致,這些原木玩具至今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




親近自然的色彩與質感




安徒生童話《夜鶯》中,那隻夜鶯不願被圈養於中國皇帝的深宮樊籠,她告訴皇帝最優美動聽的歌聲只有在綠色森林裡才能唱出。北歐人對木製品的喜愛,似乎遠甚於其他國家與地區。丹麥童話中對於自然的親近與自由的嚮往,在丹麥原木玩具設計中便體現在對材料的選擇與呈現,原木玩具天然具有親近自然的色彩與質感。





> 凱·波約森的木偶玩具




樂高是丹麥玩具品牌中最為家喻戶曉的,該品牌顛覆了傳統木製玩具的材料觀,以革新性材料製作生產的現代兒童玩具風靡全球。木製玩具在時代與社會變遷中反而從主流變成小眾,從日常變為復古。原木玩具出自於建築師與設計師的手腦創意,保留著更多手工藝溫度,也保留著歲月的痕迹,體現傳統木工手藝的溫潤之美,與丹麥人的童話文化之間有著默契的連接。




丹麥的傳統木工藝受到了政府、行會與藝術院校的保護,有著良性的延續與發展,這些具有極高藝術性的木製玩具,有著與木製傢具相似的製作工藝與程序,根據橡木、櫸木、柚木、楓木等木料天然的質感與色彩,對組部件進行切割、拋光、打磨、組裝,調適……最終將不同材質的肢體部件巧妙地組合進原木玩具之中。漢斯·博林的美人魚木偶便採用橡木與楓木的組合來突顯美人魚的頭髮、身體與魚尾的色彩與質感,而凱·波約森(Kay Bojesen)的木偶猴則採用柚木和欖仁木製作,造型特徵簡潔而鮮明。木質玩具,從材質上體現了與自然的親近,既與丹麥古老的手工藝傳統相聯接,也與現代設計的理念相連接,最終訴諸於溫潤的原木質感和簡潔的外觀造型。




童趣與天真的自然流露




安徒生在《國王的新衣》中通過一個孩童的真話來戳穿成人世界的虛偽與欺騙。孩童之心與天真之眼,也成為兒童玩具設計的重要視角與立意。設計師在設計原木玩具時,彷彿釋放了內心的小孩來體會世界的趣味。




孩童與動物之間有著天然的親近,原木玩具大多數以可親可愛的動物造型來作為設計原型。漢斯·博林曾設計一隻名為奧斯卡的小狗,這隻名字親切的小狗是給孩子們帶來無限快樂的童年玩伴。小狗的主體採用歐洲櫸木製作,耳朵和尾巴點綴了深色皮革,鼻尖和眼睛採用深色的鐵刀木鑲嵌,小巧、精緻、親昵而靈活的寵物形象總是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凱·波約森在1951年設計的木偶猴成為丹麥木製玩具的經典作品。這隻20厘米高的木偶猴由31個精細的木製部件組合而成,能夠隨意地擺出站立坐卧、倒掛懸空等各種姿勢,其親切而靈活的形象深受丹麥人喜愛,作為丹麥野生動物項目的永久吉祥物,以及一個智力競賽的獎品。後來,木偶猴還開發出不同尺寸的版本,形成活躍的木偶猴家族。





> 漢斯·博林在辦工桌前





設計師以孩童的視角來觀察世界與社會問題時也屢出佳作。漢斯·博林曾設計名為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兩個小木偶,這對木偶被中國人直白而形象地翻譯為「窮開心」和「不高興」,設計靈感源於他在建築事務所工作時的兩個同事,他們不同的個性被博林所捕捉,並最終呈現於兩個小小的木偶之上,神形畢肖,可謂以天真之眼看生活,處處皆有啟發。




傳遞人間的脈脈溫情



安徒生童話中很多故事都呈現和肯定了人間的溫情,如《醜小鴨》和《野天鵝》,一個是關於成長與自我認知的故事,一個是關乎親情與救贖的故事,人性的溫度與人文的詩意,在丹麥原木玩具的設計主題與藝術創意中都有著極美的呈現。




克里斯蒂安·韋澤爾(Kristian Vedel)設計的小鳥家族便源於親情的感悟,一隻只原木小鳥可以擺出不同的狀態和表情,彷彿一個大家庭,呈現出祖孫三代的慈愛與敬重。




博林談到他自1950年代以來所設計的木質玩偶時,這位職業建築師說這些小玩意其實都是為他的太太S?s女士所設計的,因此可以說愛情是這些原木玩具的繆斯。




博林還曾設計過一組小鴨木偶,這組作品的靈感是一則丹麥警察為了讓一群鴨子過馬路而讓過往的車輛暫停的新聞,設計師深受故事感動而設計了「小鴨嘎嘎」(The Duck and the Duckling),愛意與善意不僅在人與人之間流轉,也在不同種族的生命體驗之間流傳。




丹麥設計既有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簡約、溫暖的共性,又展現了獨特的民族性格,而在其中,童話文化賦予丹麥現代設計的獨特氣質,便是在其他北歐國

家的現代設計中所不多見的。丹麥作家邁克·維金曾寫過一本名為《丹麥人為

什麼幸福》的書,他用「Hygge」一詞來形容丹麥的文化,這個詞語難以用其

他語言去解釋,被丹麥人用來表達他們所感受到的溫暖而舒適的氛圍。有學

者聲稱,由於丹麥的地理環境,該國最獨特的自然資源是黑暗,而Hygge文化

正是丹麥人度過寒冷與漫長的冬夜時光的信念與指引。童話是Hygge文化的

重要組成部分,丹麥的燈具設計、傢具設計、玩具設計中傳遞的溫情脈脈的感

觸,對室內燈光、環境氛圍與舒適感的營造,都指向了丹麥人的幸福感。而原

木玩具便是一種承載了Hygge文化,反映丹麥人幸福感的小設計。這些很容易

便引起人們的共情心理的玩具,過濾掉童話里那些幽暗而感傷的成份,在兒童

玩具中展現更多的是脈脈溫情,注入了獨特的人文氣質。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投入20億的工程奇蹟深坑酒店終於開業了,內部設計大曝光!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全因中國這項流傳千年的手藝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