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EO 接受美國國會質詢,他在 210 分鐘里說了什麼?
美國東部時間 11 日上午 10 點 09 分,Google CEO 桑得· 皮蔡出現在華盛頓的國會聽證會上。皮蔡沒有往日的休閑裝扮,他身穿一件深色正裝搭配暗紅色領帶,聽證會電視直播開始時十指交叉,神情嚴肅。
他本應該出現在今年 9 月的聽證會,當時 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與 Twitter CEO 傑克· 多西接受了質詢,皮蔡與其母公司 Alphabet CEO 拉里佩奇均在受邀之列,但他們最終沒有出現。議員們對此頗為不滿,在聽證會現場放置一把標有 Google 名牌的空椅子。
11 日的聽證會進行 3 個半小時,作為對比 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的第一次國會質詢長達 5 個小時。但皮蔡的壓力有增無減,前後共有十多名名代表各州的眾議員輪番發問,每人有 5 分鐘時間和皮蔡一對一對話。
問題集中在 Google 今年以來捲入的多個爭議事件—— Google 是否人工干預了政治搜索結果、是否利用用戶的數據隱私牟利,以及是否要在中國推出定製版搜索引擎。美國司法委員會共和黨主席、弗吉尼亞州眾議員 Robert Goodlatte 在開場說,Google 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據搜集公司,避開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美國民眾有權知道,他們在網上搜索的時候哪些信息會被搜集。」
按照流程,皮蔡首先朗讀一份提前一天發表的聲明。以印度裔身份的移民故事開場,皮蔡回憶 Google 早期的創業故事,表明 Google 成立的初衷就是幫助人們更方便地獲取信息。聲明結尾也沒有忘記強調 Google 對美國社會的貢獻:「過去一年我們支持了超過 150 萬企業,過去三年我們在美國直接貢獻了 1500 億美元對經濟收入,增加了 2.4 萬個工作崗位,通過搜索、YouTube 和 Android 向合作方支付了 430 億美元。」
關於政治偏見,Google 稱公司沒有人工干預
特朗普曾經在 Twitter 上指責 Google 搜索結果遭到操控,他搜索了「Trump News」發現有關自己的大部分都是負面新聞,並且幾乎所有搜索結果來自左翼媒體。
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眾議員拉 Lamar Smith 說,有不可否認的證據證明 Google 在壓制保守派的言論。Google 搜索結果的首頁沒有一個保守派的網站鏈接,有關移民法的內容也被標記為仇恨言論。
民主黨眾議員 Zoe Lofgren 問到一個頗有戲劇感的案例—— 如果在 Google 搜索「白痴(idiot)」,圖片結果中會跳出多個特朗普的照片。「Google 搜索到底是如何工作的?」Lofgren 問。
皮蔡對此作出了一個詳細的解釋,任何一個關鍵字都會有各不相同的信號來決定搜索結果的排名順序,從相關性到話題度、流行度、新鮮度等等。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 Google 就會展示搜索結果,簡而言之是大量的用戶行為最終決定了哪些結果排在前列。
Lofgren 問到:「所以沒有一個人在帘子背後,操控應該給用戶看到什麼?」皮蔡回答:「我們不會手動干預特定的搜索結果。」
事實上即便 Google 沒有參與特朗普的搜索結果,其他人也可以操控 Google。特朗普的「白痴」圖片其實源自 Reddit 用戶的一場運動,他們自發通過發帖強化了兩個詞的關聯,才有了 Google 的搜索結果。
議員們認為即便如此也不能避免 Google 內部員工自發性的帶有政治偏見。佛羅里達州眾議員 Matt Gaetz 提出疑問,Google 到底有沒有調查員工,他們是否存在抵抗特朗普的運動,如果是這樣 Google 的產品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皮蔡用言論自由回答:「我們有 9 萬名員工,我們允許言論自由。」
中國項目,Google 不會推出,但沒有否認存在至少有 3 名議員直接提問 Google 重回中國市場的問題。皮蔡在質詢中反覆回答同一句話:「Google 目前沒有計劃在中國推出(特別版搜索引擎)。」
議員沒有就此放過,皮蔡被進一步追問,Google 的中國項目現在進行到哪一步。皮蔡回答,Google 確實在內部探討過各種可能性,「某個時刻」項目中有 100 個工程師參與進來。但 Google 目前沒有任何同中國政府方面的特別協議,在中國也沒有涉及到任何用戶數據,畢竟包括搜索和郵箱在內的服務無法在中國大陸使用。
不過皮蔡也並未否認未來永遠不會推出中國版搜索引擎,「如果公司有計劃在未來進入中國市場,會進行周全的考慮,包括法律制定者的意見。」
除此之外皮蔡沒有提供更多信息。今年 9 月 Google 首席隱私官 Keith Enright 證實了蜻蜓項目(Dragonfly)的存在,10 月份《連線》大會上,皮蔡首次公開回應談及項目的目的:
「我們的任務是給每一個人提供信息,而中國大陸擁有全球 20% 的人口,這對於 Google 來說很重要。」皮蔡說,「考慮到這個市場的重要性和有多少用戶,Google 覺得有必要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並採取一些長遠的計劃。」
蜻蜓項目也引起了內部員工的反對,上千名員工聯名簽署一封公開信要求公司取消該計劃。其中絕大部分是工程師。
用戶隱私,Google 稱用戶有權決定哪些數據可以被它使用
這可能是本場聽證會爭執最為激烈,也最讓皮蔡尷尬的部分。
多名議員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問題。得克薩斯州議員 Ted Poe 舉起一部 iPhone 問到:「如果我現在拿著這部手機從這裡走到房間另一頭,Google 是否知道我移動的行為?」
皮蔡顯然有些懵,停頓幾秒後他表示在不知道手機中裝有哪些應用的前提下無法回答這個問題。Poe 依然不依不饒,反覆大聲質問:「是或者不是,就這麼簡單……你每年賺 1 億美元,你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皮蔡最終回答「我無法知道」,Poe 回答:「我很震驚。」
提問特朗普「白痴圖片」的議員 Lofgren 也問到,「如果我有一部 Android 手機,但是沒有安裝任何應用,Google 會追蹤我的信息嗎?如果我關機呢?」
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皮蔡表示 Android 系統需要知道用戶的位置信息,以便用於設置地區和語言。但是如果關機,位置信息就不會被搜集。還有議員提問,如果我的 YouTube 視頻暫停播放,Google 也會一樣繼續搜集我的信息嗎?答案同樣是肯定的。
參與聽證會的國會議員分別由各州選民公開投票選出,他們的提問被媒體直播。所以一般來說聽證會提問、用詞乃至邏輯都是沒有專業背景的人也能聽得懂的內容。
皮蔡對這些具體的技術問題反覆強調,Google 對於用戶隱私「非常認真」,「用戶有權選擇哪些特定的信息會被分享,你有權決定哪些信息是透明的。」
Google 今年遭遇兩起安全事故。7 月有媒體報道多家第三方郵箱開發者可以通過 Gmail 獲取用戶郵件信息,這些開發者可以直接閱讀用戶郵件,用戶隱私被用於廣告投放。聽證會召開的前一天,Google 11 日公布他們第二次發現了 Google+ 社交平台發現隱私漏洞,合作夥伴的應用可以訪問用戶隱私,因此決定明年 4 月停止 Google+ 運營,比原計劃提前了四個月。10 月份該漏洞被發現時,有超過 5000 萬個賬號信息被暴露——但被暴露並不等於被竊取。
相比於扎克伯格聽證會上的針鋒相對,皮蔡面臨的質詢要溫和許多。無論是隱私事故、中國項目還是政治干預,此前多家媒體報道中的信息量都要遠大於皮蔡這次的回應。蜻蜓項目的具體細節,Google 如何用具體行動整治政治偏見……這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正面回答。歐洲密切關注並且開出罰單的壟斷問題也完全沒有在聽證會上展開討論。
《連線》用「桑德· 皮蔡聽證會是一次錯失良機」(THE SUNDAR PICHAI HEARING WAS A MAJOR MISSED OPPORTUNITY)為標題總結了這場聽證會,Business Insider 的評論更為直接,這場聽證會「純屬浪費時間」。
題圖、插圖來自 Getty Images,作者 Alex Wong


TAG:好奇心日報 |